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歷史

憶夢長安

夢長安中;長安奠定史第五章;七國之亂始末

憶夢長安 孤王崔衛東 2738 2021-01-11 00:31:52

  文帝離世之后,太子(劉啟)繼承了皇位,成為西漢帝國的第四位皇帝,被后世稱為“漢景帝”。

  不同于父親的低調隱忍,這位新皇帝年少時,就曾因為游戲口訣,而誤殺了吳王的太子劉賢。他即位之初,就尤其的躊躇自信,但是在繁榮景象的背后,卻危機四伏。

  此時的漢帝國,依然要面對北方匈奴常年不斷的襲擾。劉啟一方面不得不延續著和親的安撫政策,而另一方面,他卻在暗渡陳倉,積攢西漢王朝的軍事力量。

  在漢景帝的統治下,帝國的騎兵數量有了顯著的增長,而這一改變的原由,要從他的父親劉恒說起。

  從文帝劉恒在位時期,便開始鼓勵民間飼養馬匹,并為此頒布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劉啟繼位之后,更是頒布了“盜馬者死”的嚴苛律法,進一步擴大了官民養馬的規模。

  劉啟在帝國的西部邊郡,建立了三十六個養馬場,每個養馬場都放養著一萬匹以上的駿馬。為了滿足日后的軍事需要,漢帝國正在蓄勢待發。

  當時,文景時期養馬業的興盛,對后來的漢武帝出征匈奴要用大量的騎兵,積蓄了大量的戰馬力量。

  在劉啟眼里,中央政權已經積攢了足夠的資本,建立統一帝國的時期終于到來了。

  他決定首先解決內憂的問題,就是削弱諸侯王的勢力,這也曾是漢高祖劉邦生前最大的愿望。

  為了接近這個遠大的目標,劉邦在鏟除了異姓諸侯王之后,訂立了白馬之盟。從此,漢帝國的江山,全部由分封的劉姓皇族成員統治,而劉邦,離他一統天下的政治理想,僅僅只有一步之遙。

  而他的孫子劉啟,迫切的想完成這最后一步。在背后支持劉啟削藩的正是忠心耿耿的(晁錯)。一位才華可以媲美賈誼的智者,作為皇帝昔日的老師及顧問,他在劉啟即位之后,官拜御史大夫。

  為了幫助劉啟加強中央集權,晁錯上書“削藩策”,主張削減諸侯封地,收回旁郡,由中央的鐵腕,直接削弱諸侯。晁錯的這一主張,得到了景帝劉啟的贊同。隨后,劉啟開始了一統天下的行動。

  景帝三年,朝廷先后削去楚國、趙國等諸侯的部分領地。接下來劉啟將矛頭對準吳王(劉濞),只有削弱在諸侯國中占有土地最多,實力最為強大的吳國,才能進一步加強自己,和中央的權威。

  吳王劉濞,在七國里,輩分最高,年齡最長,實力也是最強,他還曾與漢高祖劉邦有著締盟。

  在晁錯的建議下,劉啟下詔削去吳國的豫章,會稽兩郡,使劉濞的勢力范圍縮減了一半,難以對中央政權構成威脅。然而,讓劉啟始料未及的是;削藩的詔令剛剛傳到了吳國,便觸動了劉濞最為敏感的神經。

  公元前154年的,與劉啟有著殺子之仇的吳王劉濞,在一夜之間,集結了三十萬大軍,并聯合楚、趙,濟南等六個諸侯國,公然反叛朝廷。在各路諸侯的呼應下,叛軍一度勢如破竹,他們打著“誅晁錯,清君側”的旗號,舉兵向西,劍指長安。

  漢高祖劉邦生前埋下的政治危機,終于在景帝時期,結出了惡果。西漢規模最大的內部動亂,吳楚七國之亂,就此爆發。

  面對洶涌而來的七國大軍,西漢王朝的中央政權,岌岌可危。景帝劉啟,將如何度過這一次危機呢。

  吳楚七國之亂,是西漢初年,中央集權和地方統治的一個尖銳的矛盾的體現,對西漢王朝也是一個嚴重的政治危機。此時的劉啟,方寸大亂。

  他萬萬沒想到,自己下定的削藩決心,竟會遭受如此的反擊,這時官員大臣向劉啟進言;只要除掉了晁錯,就能平息諸侯王們的怒火,而七國的叛亂,也就可以兵不血刃地結束。這一席話讓劉啟的心情十分復雜,他知道,晁錯對國家忠心不二,而且還有同自己一樣的理想。但是,突如其來的兵變,和無比混亂的局勢,卻讓劉啟失去了理智。

  在這個關乎國家存亡的時刻,自以為通徹帝王之術的他,做出了一個無情的決定;一代忠臣晁錯被腰斬于前往長樂宮的路上。晁錯可能不曾想到,他傾心輔助的帝王,會用自己的死,去妥協叛亂的諸侯王。

  一個悲情的英雄,就此落幕。然而,晁錯的死并沒有消除吳王的野心。劉濞自立為東帝,徹底背叛了西漢王朝,七個諸侯國所組成的聯軍,依舊浩浩蕩蕩,向長安城進軍。

  劉濞的叛亂,雖然打著;“誅晁錯,清君側”的名義攻擊長安,但實際是諸侯王,對中央政府權威性發起的挑戰。

  由漢高祖劉邦所一手建立的中央集權,似乎就要被摧毀。此時的漢景帝更加痛心疾首,一方面,被各路諸侯王所愚弄,而他更加追悔的是;自己的一念之差,斬殺了晁錯。

  在懊惱之余,劉啟意識到一場大毀滅,正逐漸逼近長安城,他的帝國正在搖搖欲墜。

  此時此刻,究竟有誰能夠解救劉啟于危難之中呢。擋在吳楚七國聯軍面前的是,依然效忠于中央的諸侯國(梁國)。梁國位置險要,占有著今天河南開封,到山東泰安之間的廣袤領地。

  梁王(劉武)所在的睢陽,成為了大漢帝國命運的轉折點。對于叛軍而言,只要睢陽城被攻克,那么長安便唾手可得。

  梁國是(劉武)的封地,劉武是漢文帝的次子,也是漢景帝劉啟的親兄弟,他自然是擁護大漢王朝。

  睢陽告急,劉啟的心中充滿了憂慮,自己的弟弟劉武能不能承擔起阻擋叛軍的重任?兩國的軍民會不會支持他?這一切都是未知數。

  然而,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里,睢陽城巍然不動,梁國戰士舍生忘死,付出了數萬個人的傷亡,而城中的民眾,卻沒有一人出城投降。做為一個諸侯國,梁國成為了叛軍不可逾越的一道屏障。

  梁國殊死的抵抗,為漢景帝爭取了足夠的時間,為了對抗七國的叛軍,他遵從了父親文帝的遺言,詔見了關鍵時刻,可以力挽狂瀾的將軍(周亞夫)。

  從漢文帝時期,就對諸侯王的勢力有所警覺,漢文帝劉恒臨死前,對漢景帝提到;天下有亂,周亞夫可用。而周亞夫在當時,也是一個有名的將帥。

  劉啟拜周亞夫為太尉,執掌中央的軍事大權。這位天才的軍事家發現,素來強悍的武裝軍隊被牽制在梁國一線。于是,他放棄與叛軍正面作戰,轉而制定了使用騎兵斷其后路,奪取糧道的戰略。

  在城中軍民的拼死守護下,睢陽城堅如磐石,七國叛軍開始軍心渙散。而他們遠在后方的糧道,已經被周亞夫的騎兵截斷。隨后,因饑餓而被迫轉移的吳楚聯軍主力,又遭到了周亞夫的伏擊,吳楚聯軍一戰潰敗,吳王劉濞僅率數千騎逃往東越。

  他發動的叛亂聲勢浩大,足以顛覆一個強大的帝國,然而卻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里,被徹底平息。

  以平判七國之亂為契機,劉啟借此廢除了發動叛亂的諸侯國,中央政權的轄地,也因此擴大了將近一倍。經過這次血與火的洗禮,困擾了西漢政權幾十年的內憂,被基本解決。

  收回了海岸線控制權的劉啟,就如昔日的秦始皇一樣,享有了帝國海內,完整的皇帝特權。

  然而,這來之不易的勝利,卻伴隨著數代漢家帝王的堅持和隱忍,更鐫刻著無數人的奉獻與犧牲。無論是被貶長沙,最后郁郁而終的賈誼,還是力主削藩,慘死街頭的晁錯,他們用悲劇的命運,換得了一個時代的崛起。

  吳楚的七國之亂,也使得后來歷代的帝王堅信,治理一個龐大的帝國,只有一種制度是有效的,那就是中央集權郡縣制,分封制是絕對不可取。

  在高祖劉邦的帝國藍圖上,文帝劉恒,贏得了普天之下的民心,而景帝劉啟,則粉碎了諸侯們的政治野心,完成了安內的使命,也被后世稱為“文景之治”。

  公元前141年,劉啟崩于未央宮,宏大的葬禮持續了整整十天,遺體隨后安葬于陽陵。(今陜西省咸陽市渭城區正陽鎮張家灣后溝村北的咸陽塬上)。

  對于國富兵強的漢帝國,韜光養晦的時代,即將成為過去,一代雄主即將開辟偉業,最終完成中央集權帝國的統一。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阿县| 新宾| 通河县| 徐汇区| 绥宁县| 宿州市| 镇康县| 苏尼特右旗| 图木舒克市| 建始县| 云龙县| 土默特右旗| 沂南县| 清远市| 北海市| 山丹县| 锡林浩特市| 桓台县| 潮州市| 泸溪县| 兴安县| 望谟县| 临泽县| 万山特区| 阿城市| 阳泉市| 体育| 安溪县| 湘潭市| 广昌县| 南宫市| 泽普县| 晋宁县| 乐平市| 泊头市| 大关县| 新密市| 五台县| 陇南市| 罗甸县| 遂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