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5年,劉邦趁項羽在齊地與齊軍相持之際,率軍攻入項羽的都城。正在齊地作戰的項羽立即率軍反擊,大敗漢軍,劉邦的父親及妻子都被項羽俘獲。
公元前204年,項羽又進攻劉邦,占領滎陽及成皋(gao),也就是今天河南省滎陽西北。劉邦節節敗退,韓信及時反擊,蕭何也從關中征發大量的軍隊和糧餉,使漢軍重振旗鼓,得以繼續戰斗。楚漢兩軍在滎陽成皋一線穩定下來,戰爭進入相持階段。
在此期間,劉邦策動項羽的猛將(英布)判楚,牽制項羽兵力,又派韓信攻打支持項羽的盟國;魏、趙、燕、齊等國,對項羽展開戰略包圍。此外,還唆使(彭越)不斷騷擾楚軍的后方,切斷楚軍的補給線,甚至離間項羽和謀臣的關系,使得項羽顧此失彼,實力日漸削弱。
楚漢兩軍在滎陽成皋之間的拉鋸戰長達三年,盡管劉邦在正面戰場屢戰屢敗,屢敗屢戰,但由于劉邦斗智斗力,戰略措施得當,逐漸有劣勢轉為優勢。
楚軍則因為補給不足,而精疲力竭,日益被動。
公元前203年,項羽和劉邦在鴻溝,也就是今天河南滎陽以東劃界;以東屬楚,以西屬漢,劉邦的父親及妻子也被釋放。但劉邦不遵守諾言,乘勢追擊項羽,意指;趕盡殺絕。
公元前202年,在垓下,也就是今天的安徽靈璧,將項羽的十萬大軍團團包圍,最終,項羽自刎于烏江,楚漢戰爭就此結束。
歷史上,現實中的西楚霸王(項羽),不知是怎樣的英勇神武,但通過大量的史記記載及現代的影視作品,我個人還是非常敬佩這位剛正不阿,戰神般的男人。相信,古今具有雄心壯志的男兒,都會被他的氣拔山河所折服。
今天我們就簡略的回顧一下這個西楚霸王,傳奇的一生;
公元前232年,項羽出生在泗水下相,(今江蘇宿遷下相),系出名門,力能扛鼎。
公元前210年,遇始皇巡游會稽,(今江蘇蘇州市會稽郡),曰;“彼可取而代也”。
公元前209年,于會稽起兵,時年24歲。
公元前208年,攻下成陽與定陶,(今山東菏澤西北胡集鎮與今山東菏澤定陶區),斬殺李斯之子“李由”。
隨后,攻打陳留(今河南開封陳留鎮)不下,退兵駐扎彭城西,(今江蘇徐州市)。
奉楚懷王命,北救趙國,至安陽時,(今河南安陽市),上將(宋義)畏縮不前,項羽殺之,迫使懷王封其為上將軍。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戰”,(今河北邢臺巨鹿縣),項羽破釜沉舟,以五萬兵力,大破四十萬秦軍。一戰封神,威震諸侯,時年26歲。
率軍行至新安時,(今河南洛陽市新安縣),恐秦軍生變,將秦軍降卒20萬盡數坑殺。
劉邦入關,降秦王子嬰,率軍十萬駐扎灞上,(今陜西西安市白鹿原)。
項羽西進關中,破函谷關,(今河南三門峽市靈寶市函谷關鎮),引軍四十萬駐扎新豐鴻門,(今陜西西安市臨潼縣東北)。
鴻門宴上,不聽(范增)之言,放走劉邦。
數日后,引兵進咸陽,(今陜西咸陽市),屠咸陽,殺秦王子嬰,燒秦宮,大火三月不滅,收斂財寶婦女而東。
公元前206年,分封劉邦等十八人為諸侯王,自立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時年27歲。
公元前205年,討伐齊國,兵至成陽,劉邦趁機合諸侯兵五十六萬,攻破項羽都城彭城。
項羽立即率精銳三萬,由成陽返至蕭縣,(今安徽宿州市蕭縣),斷劉邦后路,大破漢軍,殲敵二十萬,收復彭城,俘虜劉邦父親及妻子。
劉邦僅帶數十騎突圍出奔下邑,(今安徽蘇州市),收集殘部,退守滎陽,(今河南鄭州市滎陽市)。
項羽與劉邦在滎陽一帶,爆發了七十場大戰,四十場小戰。
項羽雖戰則勝,但軍力漸弱,漢軍日盛。
公元前203年9月,與漢軍講和,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今河南鄭州市滎陽市),并放回劉邦父親姬妻子。訂約后,項羽東歸。
劉邦撕毀合約,率軍追擊項羽,項羽引兵反擊,大破之。
韓信,彭越來援,合近六十萬大軍圍項羽十萬軍于垓下,(今安徽宿州市靈璧縣垓下)。
項羽軍難突重圍,僅剩不到兩萬人,四面楚歌,軍心瓦解。同時,愛人虞姬拔劍自刎。
項羽率八百騎,突圍南逃,劉邦派兵追擊。
公元前202年,項羽逃至烏江,(今安徽馬鞍山市和縣烏江鎮),因不肯過江東,遂揮劍自刎,年僅31歲。
項羽的一生可謂;可敬可嘆。咎其失敗最基本的的原因,無非四點;
一,項羽數次錯失了殺死劉邦的機會。
二,她太相信親情,而被項伯出賣。
三,不懂得隱忍,剛愎自用,不進忠言。
四,鐵骨柔情,愛江山,更愛美人。
無論成敗,“西楚霸王”,這個稱號或許是項羽最好的歸宿,同時也抒寫了歷史的傳奇。
“霸王舉鼎”,令多少勇士猛將拜于膝下,被人敬仰不已。
“破釜沉舟”,“背水一戰”,“四面楚歌”,等三十二個成語,都是項羽所貢獻。
尤其是“霸王別姬”,在現代的影視作品,話劇,京劇等眾多渠道,為我們再現了末路英雄項羽與虞姬,那令人蕩氣回腸垓下戰場訣別的場景,依然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這首悲歌,也是對項羽及其愛人(虞姬),愛駒(烏騅)最后的禱念。
歷史上,有人稱皇,有人稱王,只有他一人稱霸,也被世人尊稱“西楚霸王”。史書也評價他為“千古無二”。
他自負,他高傲,不肯過烏江,不肯回江東。他完全可以渡過烏江,東山再起,然而,一句“無顏面對江東父老”,將生命交給了時間。
而現代的學者對項羽的說法做法,也是爭論不休:
有的認為;即使項羽渡過了烏江,也難以抵擋劉邦的大軍。有的稱;項羽如此剛烈且好顏面,顧尊嚴的人,確實不會回去。更多的學者秉持,項羽在敗局已定的那一刻頓悟;只有他的逝去,天下才能安定。
不論世人如何評說,不論時代如何變遷,自此,在中國的歷史上,帝王千百個位,霸王只一人。
劉邦也在這一年稱帝,定都【長安】,建立了西漢王朝,從此,歷史掀開了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