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強大的帝國。
這又是一個脆弱的帝國。
強大時,它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旌(jing)旗所指,所向披靡。
脆弱時,斬木為兵,揭竿為旗的農民起義,就使其覆滅。
這是一個擁有漫長歷史的王國,同時,又是一個短命的帝國。從西部邊陲的一個小部落發展成一個帝國,他用了將近600年時間,而從傲然崛起到轟然倒塌,卻僅僅只有15年。
是什么原因,使這個貌似強大的帝國曇花一現?
是什么原因,讓始皇帝幻想的萬世基業轟然崩潰?
公元前209年,也就是秦始皇病逝僅一年,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即陳勝、吳廣起義爆發了。
(陳勝)字涉,陽城人,即今河南登封人。據“史記陳涉世家”記載;陳涉年輕時給地主當幫工耕地,有一次他與同伴在天壟休息時對同伴說,(將來咱們富貴了,可不要忘記了曾經的朋友啊),同伴聽后,笑著說;(我們不過是幫人耕地的,哪來什么富貴啊)。陳涉嘆息著說道;(嗟jie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可見陳涉年少時就是一個有志向的人。
(吳廣)子叔,陽夏人,即今河南太康縣人。
公元前209年7月,陳勝吳廣等九百人被征赴漁陽,即今北京密云西南戍邊。隊伍走到大澤鄉時,接近安徽宿州市東南,遇上連日大雨,道路被沖毀,不能如期趕制,按秦律;他們都將被處死。在危機關頭,陳勝吳廣分析了當時的形勢,一致認為;逃亡是死,造反也可能是死,同樣是死,倒不如起義反秦。(這一節,本人在上一章節中有詳細描述,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返回查閱。)
為了得到眾人的支持,他們用丹砂寫了(陳勝王)的帛書,悄悄塞進魚肚子中,戍卒買魚烹食的時候,發現了這封帛書,十分驚奇。夜間,陳勝又讓吳廣潛入戍卒營地附近的神祠里,燃起若明若暗的篝火,學著狐貍的嚎叫聲,高呼;“大楚興,陳勝王”戍卒們聽了都是又驚又怕。
后來吳廣又故意激怒押送戍卒的將蔚,致使將蔚責打吳廣,戍卒群情激奮,陳勝吳廣乘機殺死將尉,鼓動戍卒,于是,斬木為兵,揭竿為旗,轟轟烈烈的大澤鄉起義爆發了。
起義軍攻取大澤鄉,接著占領陳縣,即今河南淮陽。陳勝在陳縣稱王,國號“張楚”,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農民政權。原六國舊貴族亦乘機起兵,各地反秦勢力,如燎原烈火熊熊燃起。
九月,起義軍打到距秦都咸陽不到百里的(戲),也就是今陜西臨潼東北戲下村,直逼咸陽。
秦二世驚恐萬狀,武裝驪山刑徒和私家奴隸數十萬,由章邯率領,打敗周文指揮的起義軍于戲。當時,圍攻滎陽的吳廣軍爆發內亂,吳廣在內亂中被部下殺害,而后吳廣軍被章邯軍攻破。章邯則乘勢率兵直逼張楚政權的中心(陳)。陳勝親率張賀軍出城迎戰,結果被章邯擊敗,陳勝且戰且退,在撤退過程中被車夫(莊賈)殺害。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在英勇戰斗了六個月之后,失敗了。
陳勝、吳廣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反秦浪潮卻愈演愈烈。劉邦在沛縣,今江蘇省徐州市西北部,領導民眾舉起反秦大旗。楚國貴族的后代,項梁和項羽也在吳中,即今江蘇吳縣,起兵反秦。
公元前207年10月,劉邦迂回進入武關,到達咸陽附近。即位僅46天的秦三世(子嬰),勢單力孤,只能向劉邦領導的起義軍投降。秦朝最終,三世而亡。此時,距那位君臨天下,威風凜凜,夢想子孫世代為帝,傳之無窮的始皇帝,駕崩的時間僅僅三年多。
強大的秦帝國為何如此不堪一擊?在史記“過秦論”中,精煉的簡述了秦國從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到公元前207年子嬰降漢,這長達154 年的歷史。
自秦孝公,于公元前356年任用商鞅變法,秦從此開始崛起。變法僅僅實行了十幾年,秦就屢次擊敗中原強國(魏國),占據黃河以西的大片土地。秦孝公之后,秦始皇之前秦國經歷了五位國君的統治,期間秦向南攻取漢中,向西吞并巴蜀,向東不斷割取六國土地,向北占領要害郡邑。秦王嬴政即位后,僅僅用了十年就消滅了六國諸侯,而且,繼續擴大版圖,創建了史無前例的大帝國。秦王嬴政認為自己的功勞勝過之前的三皇五帝,與大臣議定尊號,改為“皇帝”自稱(始皇帝)。
為鞏固統治,他采取愚民,弱民,防民的策略,企圖以關中之固,金城千里來確保子孫帝王萬世之業。可是秦始皇死后僅僅不足四年,秦王朝就被無情的推翻了。
“過秦論”最后得出結論,強大的秦王朝迅速崩潰,最關鍵的原因,就在于它不行仁義,喪失民心。事實上,秦王朝在秦始皇鞏固自己帝國的過程中,就埋下了覆滅的隱患,在兼并戰爭中,每破一國,秦王就仿造各國的宮殿,在咸陽大興土木,并把從各國擄掠來的美女充實其中。秦始皇的驪山地宮從他繼位起就開始修建,最多的時候曾徭役七十多萬人,但一直到他離世時還沒有完成。此外,為鞏固統治而新修的長城,靈渠,馳道,以及戍守長城和嶺南而征發的各種徭役,大約每年有兩百萬人在外服役。而此時秦朝的人口大約也就是兩千萬。百役并興,而且況且持久,必然導致民怨沸騰。秦朝除了徭役繁重外,刑罰也異常殘酷,并且遵循;輕罪重罰,以刑去刑的原則,被后人形容為;“法繁于秋荼,而網密如凝脂”。
我們也梳理了大秦帝國滅亡的八條最基本的原因;
一、徭役太多,百姓多苦
二、六國貴族,蠢蠢欲動
三、秦法嚴苛,新服多怨
四,秦皇崩逝,天下震動
五,一統時短,根基不穩
六,二世趙高,禍國亂政
七,秦軍遠征,內部空虛
八,自殘于內,敵攻于外
最終,“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大火三月不熄,燃盡了秦人六百年來的雄心壯志,英靈亡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