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城市區,一家新開的西餐廳里,李默和周一諾已然落座。
“想吃什么?”
周一諾看著菜單卻不知道點什么,感覺也只有牛排,翻看了幾頁,確實不知道點什么,于是點了一個中規中矩的和牛套餐。
“鵝肝、魚子醬、法式蝸牛之類的你不喜歡嗎?”
周一諾道:“沒吃過,所以不知道是什么味道,怕吃不習慣,還是不點了,牛排還能接受。”
李默寵溺地一笑,“那我點,你嘗著吃,吃不完我吃。”
周一諾咯咯一笑,“你就不怕養成一個大胖子?”
“不怕!我天天都有鍛煉的。”
“少來,別點多了,吃不完浪費了。”
李默將菜單放下,然后對侍應生說:“牛排稍微熟一點吧,她吃不慣。”
算是有模有樣的西餐廳,上菜都是嚴格按照進餐的順序來上的,每上一樣,李默都讓周一諾嘗一下。
果然,她還是不太適合西方口味,牛排也只吃了一點,剩下的,全被李默吃了。
“下回還是不要來這種餐廳了,中國人五谷雜糧,吃什么西餐,我不適合。”
李默哈哈一笑,“好,以后不帶你來了,剛才沒吃飽,那你現在想吃什么呢?”
“嗯。”
西餐廳下來就是柳城步行街,站在街心周一諾轉動一圈身子,看見一個大嘴巴,旋即朝大嘴巴一指,“我要吃大嘴巴的烤肉。”
“沒問題。”
烤了十竄兒,外加兩個大魷魚,兩人坐在步行街的長凳上大快朵頤。
這和優雅比起來,完全不是一回事,但是痛快。
擦了擦嘴,拍了拍有些鼓脹的小肚子,“嗯,好飽。”
李默扔掉垃圾,“走,你這都放假要回去了,給你買點東西,順便也給你爸媽買點禮物。”
“嗯,對了,你不是學了駕照嗎?要不要車啊?”
“還沒上路呢,我怕開不好。”
“遲早的事,反正今天我沒事,都給你置辦了,以后也方便。”
柳城步行街,從完工到驗收,十分順暢,這也是李默自從久立將步行街改造完畢后第一次來觀光。
總體效果不錯,兼具了中西特色,既符合國人的審美觀點,也帶了西式風格。
算是比較時尚的設計改造了。
兩人一直忙活到下午三點,才將該辦的事情辦理完畢,接著李默直接將周一諾送到老家。
周一諾開了輛新車回家,她沒有選多好的車,也就是一輛二十多萬的合資車,比較小巧的那種,紅色的福特兩箱,當年比較流行的款式。
李默的意思,等她熟練駕駛之后,再買好一點的。
瑞思的芯片在年底,主攻三十二層芯片,現在已經進入到核心研發關鍵,想必今年這個年,一幫研發人員是不會回老家過年了。
趙瑞也沒有讓他失望,果然從外面挖回不少人才,所以三十二層芯片的研發才會進展這么順利。
去瑞思轉了一圈,李默直接從經開區上高速,轉向去了星城榮泰生物,龍一文接到消息早就在公司里等著。
“怎么這么突然就來了?”龍一文道。
李默道:“有些事,不能等了,所以我來了。”
“什么情況?”
“榮泰有現成的口罩和呼吸機生產線嗎?”李默沉默了一下,問道。
“有的。少量生產,只做醫療供應用,你問這個干什么?”
李默道:“從現在開始,加大生產,做好物流儲備,口罩、防護服、呼吸機,盡公司能夠生產儲備的最大量去搞。”
“這可不是一筆小錢啊,現在,也沒有聽說哪里需要這些東西啊?”龍一文疑惑道。
“我剛從珠港回來,有渠道得知會有這方面的需求,所以,才會來你這里,安排這些,萬一有事情發生,這批物資,我決定以晟通的名義捐獻出去,不占用晟通資金,錢,算我的。”
龍一文道:“如果真有,那也不是你一個人的事,既然以晟通的名義,怎么能用你的個人資金呢?”
“這個先不管,把該做的事做起來,反正榮泰現在也沒上線別的項目,先緊這個做。”
見李默說得堅定,龍一文道:“行,我馬上安排。”
很快,榮泰生物的生產車間,接到公司領導的通知,開始生產李默所說的醫療物資。
各主管部門開始行動起來,動作很是迅速,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能造多少是多少了,李默也只能盡自己最大的能力。
珠港這邊,葉星河將李默臨走時說的告訴了他。
南王的回復和他自己猜想的一樣,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讓他回廣城盯緊。
然后通告他所掌握的情報部門,一旦發生異常流感病情,第一時間匯報上來。
時間來到十二月下旬末,一直盯著這件事的葉星河,突然接到南省河城有一種從未出現的病毒。
葉星河立馬警醒,李默說的,只怕來了。
“密切關注,做好一切隔離防范工作,以最快的速度分離出病毒苗株。”
然而,跨過十二月進入到2003年,病毒還是爆發了。
萬幸,在葉星河提前準備的情況下,病情得到最有效的控制,相關應急預案,在南王的干涉下,得到最穩妥的實施。
接到葉星河電話的李默,毫不猶豫,直接將相關的應急物資從榮泰倉庫調出,第一時間補充到南省。
就連葉星河都感覺到意外,李默的篤定之心,比他堅定多了,萬一要是沒有任何情況,這批物資的投入,就是打水漂。
可以說,他從珠港回去,就動手準備了。
這種能力太可怕,讓人慶幸的是,他和南王都選擇相信了他,不然,一旦爆發,就是措手不及。
同時,也為應對這種特殊的災情,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一個在南省這樣的經濟大省,毫不起眼的晟通集團,突然出現在大家面前。
出現就是純粹的正面形象,晟通捐出的物資,保守估計達到了億計,十分有效的保證了災情的有效控制。
有提前的預警判斷,有充足的應對時間和應援物資,加上合理的宣貫手段。
就連最上級,都對晟通贊不絕口。
晟通,也第一次出現全國大眾的面前,頂級媒體都特別做出了報道。
李默這一手,玩得漂亮。
同時,在災情過后,晟通這個第一時間對災情做出反應的民營企業,亦是成為當年最為成功的營銷案例。
名聲大噪!
一個不顯山不露水的集團,經過這次事件后,瞬間成為全國炙手可熱的明星企業。
李默有想到過這種情況,但是他低估了國人對一個富有責任心、良心企業的追捧。
南王甚至評價,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并親筆書寫,制成牌匾,專程派人送往柳城的晟通總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