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短篇

與非遺的開始

興義—八音座唱

與非遺的開始 有琴臻臻 1164 2020-10-13 15:12:56

  布依族八音坐唱又叫“布依八音”,是布依族世代相傳的一種民間曲藝說唱形式,原型屬于宮廷雅樂,以吹打為主。元明以后,由于布依族民族審美意識的作用,逐漸發展為以絲竹樂器為主伴奏表演的曲藝形式。

  “八音坐唱”的“八音”,現在比較一致的解釋是指八種樂器,即:蕭筒、牛角胡、葫蘆琴、月琴、鼓、包包鑼、小馬鑼、釵等樂器。是深受布依族人民喜愛的民間民族說唱藝術形式。

  黔省布依族的“八音坐唱”相傳起源于唐宋時期,沒有固定的唱詞,只有10多種固定的曲譜,曲目多為布依族的神話故事。“八音坐唱”在布依語中叫“萬播笛”,即吹奏彈唱的意思。

  常在布依族的傳統節日,或婚嫁、建房、祝壽等場合演奏,是深受布依族人民喜愛的民間民族說唱藝術形式。現今,主要在QXN州的冊亨、興義、安龍等縣市沿南盤江畔的布依族村寨傳唱,被譽為“聲音活化石”、“天籟之音”。

  “八音坐唱”的“八音”,比較一致的解釋是指八種樂器,即:蕭筒、牛角胡、葫蘆琴、月琴、鼓、包包鑼、小馬鑼、釵等樂器。

  布依族八音坐唱以第一人稱的“跳入”唱敘故事,以第三人稱的“跳出”解說故事,也有加入勒朗、勒尤、木葉等布依族樂器進行伴奏的情形。演出的時候按照生、旦、凈、丑的戲曲角色來分角演出,演出隊伍多在八至十四人之間。演唱時,男藝人多采用高八度,女子則在原調上進行演唱,這樣不僅可以產生強烈的音高和音色對比,還能增加演唱的情趣。

  布依族八音坐唱的唱腔曲調主要為【正調】,其他曲調統稱為“閑調”。演唱時唱腔用布依語,道白用漢語,有小嗓和平嗓之分,由樂隊人員分擔角色。曲牌有正調、正音、走音、自路板、長調、倒長調、反簧調、倒茶調、吃酒調等三十多個,可單獨演奏,也可邊奏邊唱。

  布依族八音坐唱通常是牛骨胡(牛角胡)、葫蘆琴(葫蘆胡)、月琴、刺鼓(竹鼓)、簫筒、釵、包包鑼、小馬鑼等八種樂器同奏再伴之以演唱,之后又加入嗩吶、木葉、勒優,使得表演更具感染力。

  布依族八音坐唱曲目、唱詞和語言都體現了布依族的文化特色。演出的時候按照生、旦、凈、丑的戲曲角色來分角演出,演唱時,男藝人多采用高八度,女子則在原調上進行演唱,可單獨演奏,也可邊奏邊唱。代表曲目有《布依婚俗》《賀喜堂》《胡喜與南祥》等。

  布依族八音坐唱由純器樂曲依次發展為表演唱,發展為八音座唱,以后又延展至布依戲曲,形成四種音樂形態同宗的獨特景象。而且,這四種音樂形態并沒有被歷史的“浪淘盡“,而目前同時存世,形成“四樂同堂“,殊顯難能可貴,這為研究民間文藝的沿革發展提供了活標本。2006年5月20日,該曲藝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布依族八音坐唱是布依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與生活實踐中逐步創造形成的,它深深扎根于布依族群眾之中,具有鮮明的布依族特色和廣泛的群眾基礎,是優秀民族文化的代表。可以說,八音坐唱既是布依族人民智慧的結晶,又是中國曲藝寶庫中的瑰寶。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仁化县| 弥勒县| 扬州市| 黑河市| 原平市| 花垣县| 克山县| 古蔺县| 客服| 天台县| 嘉峪关市| 海门市| 邵东县| 阜康市| 安平县| 元氏县| 舟山市| 忻州市| 肥乡县| 萝北县| 社会| 淮北市| 浮梁县| 灵山县| 神农架林区| 定结县| 安龙县| 边坝县| 梓潼县| 山东省| 长宁县| 沙坪坝区| 宣武区| 晴隆县| 江油市| 太仆寺旗| 贡觉县| 砀山县| 香格里拉县| 织金县| 德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