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歷史

豈獨無故

14,非常重要的概念

豈獨無故 智襄子 3216 2021-04-13 12:46:15

  【概念】

  人體中這種運動的微小開端,在沒有表現為行走、說話、揮擊等等可見的動作以前,一般稱之為意向。

  當這種意向是朝向引起它的某種事物時,就稱為欲望或愿望。后者是一般名詞,而前者則往往只限于指對食物的欲望——饑與渴。

  當意向避離某種事物時,一般就稱之為嫌惡。

  人們所欲求的東西也稱為他們所愛的東西,而嫌惡的東西則稱為他們所憎的東西。因此,愛與欲望便是一回事,只是欲望指的始終是對象不存在時的情形,而愛則最常見的說法是指對象存在時的情形。

  然而嫌惡則不但是對自己知道曾經有損于本身的事物可以具有,而且對于不知道是否有損于我們的事物也可以具有。

  既不欲求又不憎恨謂之輕視;輕視就是心在抵抗某些事物的作用中的無動或不馴從狀態;產生這種狀態的原因是心已經由于其他更有力的事物而他移,或是由于對被輕視的事物缺乏經驗。

  任何人的欲望的對象就他本人說來,他都稱為善,而憎惡或嫌惡的對象則稱為惡;輕視的對象則稱為無價值和無足輕重。因為善、惡和可輕視狀況等語詞的用法從來就是和使用者相關的,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單純地、絕對地是這樣。

  拉丁文有兩個字的意義接近于善與惡,但卻不是完全相同,那便是美與丑。前一個字指的是某種表面跡象預示其為善的事物,后一個字則是指預示其為惡的事物。

  關于美,在某些事物方面我們稱之為姣美,在另一些事物方面則稱之為美麗、壯美、漂亮、體面、清秀、可愛等等;至于丑,則稱為惡濁、畸陋、難看、卑污、極度可厭等等,用法看問題的需要而定。這一切的語詞用得恰當時,所指的都只是預示善或惡的外表。所以善便有三種,一種是預期希望方面的善,謂之美;一種是效果方面的善,就像所欲求的目的那樣,謂之令人高興;還有一種是手段方面的善,謂之有效、有利。惡也有三種,一種是預期希望方面的惡,謂之丑;一種是效果和目的方面的惡,謂之麻煩令人不快或討厭;一種是手段方面的惡,謂之無益、無利或有害。

  引起高興的事物,由于輔助或加強生命運動而被恰當的稱為高興和輔助;相反的事物則由于阻撓和干擾生命運動而被稱為不高興和煩惱。

  這樣說來,愉快或高興便是善的表象或感覺,不高興或煩惱便是惡的表象或感覺。因此,一切欲望和愛好都多少伴隨出現一些高興,而一切憎恨或嫌惡則多少伴隨出現一些不愉快和煩惱。

  愉快或高興有些是由于現實對象的感覺而產生的,可以稱為感覺的愉快。(“肉欲”一詞,由于完全用于貶義,在成為法律以前是沒有使用余地的。)這一類的愉快,包括一切身體的添增與排除;此外還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方面的一切愉快事物。另一些愉快則是由于對事物的結局或終結的預見所引起的預期而產生的,不論這些事物在感覺上愉快或不愉快都一樣。這類的愉快便是得出這類結論的人的心理愉快,一般稱為快樂。

  不愉快有些是感覺方面的,被稱為痛苦;另一些則是對結果的預期方面的,被稱為悲傷。

  當人們具有能達成的看法時,欲望就稱為希望。

  同樣,不具有這種看法時就稱為失望。

  當人們具有對象將造成傷害的看法時,嫌惡就稱為畏懼。

  同樣具有通過抵抗免除傷害的希望時就稱為勇氣。

  突然上來的勇氣稱為憤怒。

  常存的希望稱為自信。

  常存的失望就是不自信。

  當我們看到他人遭受巨大傷害,并認為是強暴行為所造成的,因而產生的憤怒就稱為義憤。

  希望他人好的欲望稱為仁慈、善意或慈愛;這種欲望如果是對人類普遍存在的,便稱為善良的天性。

  對財富的欲望稱為貪婪。這一名詞永遠用于貶責的意義,因為競求財富的人,在別人取得財富時,是不痛快的。雖然這種欲望本身究竟應當加以譴責,還是可以容許,要看追求財富的方法而定。

  地位或優先權的欲望就是野心。這一名詞也由于上述理由而用于壞的意義。

  對達成目的無大助益的事物的欲望,以及對妨害不大的事物的畏懼,都稱為怯懦。

  對小助益和小妨害的輕視就稱為豪邁。

  在死亡或受傷的危機下所表現的豪邁就稱勇敢或剛毅。

  在財富的使用上所表現的豪邁就稱為大方。

  在同樣卑微情況下表現出來的怯懦,根據是否被人喜歡,而稱為可憐或寒酸。

  為了交往相處而對人產生的愛稱為親切。

  單純為了愉悅感官而產生的對人的愛稱為自然的情欲。

  回味、構想過去的愉快而對人產生的愛稱為詠味。

  專愛一人而又想專其愛的愛情謂之愛的激情。

  同樣,愛具有施愛而不見答的畏懼心理時,謂之嫉妒。

  施害他人,使之譴責自己所做的某種事情的欲望謂之報復。

  想要知道為什么及怎么樣的欲望謂之好奇心。這種欲望只有人才有,所以人之有別于其他動物還不止是由于他有理性,而且還由于他有這種獨特的激情。其他動物身上,對食物的欲望以及其他感覺的愉快占支配地位,使之不注意探知原因。

  頭腦中假想出的,或根據公開認可的傳說構想出的對于不可見的力量的畏懼謂之宗教。

  所根據的如果不是公開認可的傳說,便是迷信。

  當所想象的力量真正如我們所想象的一樣時,便是真正的宗教。

  因對新奇事物的理解而產生的快樂,稱為欣羨,這只有人類才有。因為它激起探知原因的欲望。

  因構想自己的權勢與能力而產生的快樂就是所謂自榮的欣喜心情。這種心情所根據的,如果是自己以往行為的經驗,便與自信相同。但如果僅是根據他人的諛詞,或僅是自己假想一套以自得其樂,便是虛榮。這一名稱起得很恰當,因為有根據的自信可以產生努力,而自認為有權力則不能,于是稱為“虛”就很正確了。

  自認為缺乏權力而產生的悲傷謂之沮喪。

  假想或自以為具有明明知道在自己身上不存在的能力的虛榮心理是青年人最容易產生的,而且受到英雄人物的歷史和故事的助長

  驟發的自榮是造成笑這種面相的激情,這種現象要不是由于使自己感到高興的某種本身驟發的動作造成的,便是由于知道別人有什么缺陷,相比之下自己驟然給自己喝彩而造成的。最容易產生這種情形的人,是知道自己能力最小的人。這種人不得不找別人的缺陷以便自我寵愛。因此,多笑別人的缺陷,便是怯懦的征象。因為偉大的人物的本分之一,就是幫助別人,使之免于恥笑,并且只把自己和最賢能的人去相比較。

  驟發的沮喪則是引起哭的激情。這是由于驟然失去一心希望的東西或力量的后盾等意外情形所造成的

  發現能力上的某種缺陷而悲傷謂之羞愧,也就是表現為赧顏的激情。

  蔑視名譽謂之厚顏。為他人的苦難而悲傷謂之憐憫,這是想象類似的苦難可能降臨在自己身上而引起的,因之便也稱為共感,用現代的話來說便是同情。

  由于競爭者在財富、名譽或其他好事方面取得成功而感到憂愁,同時又奮力自強以圖與對方相匹敵或超過對方,就謂之競賽;但如果同時力圖排擠和妨礙對方,則謂之嫉妒。

  一個人心中對某一事物的欲望、嫌惡、希望與畏懼如果交替出現,做或不做這樁事情的各種好壞結果在思想中接連出現,以致有時想望這一事物、有時嫌惡這一事物;有時希望能做,有時又感到失望或害怕嘗試;那么一直到這一事物完成或被認為不可能時為止這一過程中的一切欲望、嫌惡、希望和畏懼的總和,便是我們所謂的斟酌。

  明知不可能的事情,或被認為不可能的事情也不會有斟酌,因為人們知道或認為這種斟酌是沒有用的。但有些不可能的事情被我們認為有可能時,由于不知道這樣做沒有用處,倒可能斟酌。它之所以被稱為斟酌,是因為它使我們不再有自由根據自己的欲望或嫌惡來做或不做某一事物。

  在斟酌之中,直接與行動或不行動相連的最后那種欲望或反感,便是我們所謂的意志。它是意愿的行為,而不是意愿的能力。

  【自我批評】

  下午,我會不會感到困,這是我不知道的。但是如果發生了困意,會很影響我的狀態。你啊你,太不小心了,現在又遇到困境了吧!讓我們一起解決它吧:每天中午都要喝咖啡(分解到每一天后,這是很容易完成的一件事)

  毛主席提出了:關于人民內部,要在政治上實行“團結-批評-團結”。(我才發現【自我批評】中,既有批評又有團結才好)

  幾十分鐘前,我進行的不是這樣的自我批評。然后呢(批評后),我就想一會兒再改正不足?過了一會兒,這個想法又出現,而且揮之不去。然后呢,我就好糾結好糾結。

  最后,我是因為一句名人名言,結束了這場紛爭?(呃,先生曰:“悔悟是去病之藥,然以改之為貴。若留滯于中,則又因藥發病。”)【我真棒,把原文找到了】

智襄子

好詭異,我怎么無緣無故地持續地傷心呢!   不愉快另一些則是對結果的預期方面的,被稱為悲傷。——霍布斯   可是,我感覺我什么都沒想啊   說出來之后,好像又不太傷心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