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境西域之地已是失守,段承業這邊已是潰不成軍,大軍退了在退,夜晚巡邏的士兵都是帶著傷。
段承業幾經戰場,九死一生!他肩膀捆綁的布已經印滿鮮血,這次大戰,他身受重傷,派往京城的信使一個又一個,卻沒有一個帶信回來,現在的軍糧和將士,撐也撐不過七日了。段承業強撐著坐起身來,給朝廷和家人寫了書信。因為他感覺到命不久矣。
大軍之內一片寂靜,按理說匈奴是不會追打至此的!這里雖是邊境之地,但是他們安營的地方多懸崖,多山石。
突然軍營遠處有成片的火光,巡邏將士慌忙來報。
“太尉大人,不好了!敵軍攻打過來了?!?p> 段承業猛的站起身來,胸口的傷口裂開,鮮血隨著紗布流出來。他顧不得疼痛,穿上盔甲。
“跟我來!”
段承業騎上馬,所有將士凝聚在一起,各個都抱有視死如歸的眼神。
瞭望臺上的士兵喊到:“段太尉,他們不像匈奴人。”
漁同率領的軍隊靠近軍營,瞭望臺的士兵大喊到:“是援軍!是援軍!”
“我是京郊大營寧漁同,奉旨前來援助!快開門?!?p> 營地門打開之后,漁同跳下馬來,向段承業跑來。
“段太尉!末將來晚了?!?p> 段承業聽到漁同的聲音,重重的從馬匹上跌倒下來。
漁同跟隨段太尉多年,沒有出征之前就跟段太尉學習邊境戰爭的打法,他算出了段承業會在何處安營,甚至他想到要人手一把火把,火光沒有凝聚在一起,在視覺上只會擴大我軍的范圍,即便是附近有匈奴的奸細,也不敢輕舉妄動。
漁同把段承業背到帳篷內,寧中辛先給段承業吃了凝氣生血丸,這個藥丸是他畢生專研而成。尤其對失血過多,又補氣生血之奇效。
然后重新為段承業包扎了傷口。有了漁同這百十號將士,軍營之中又有了生機。
“爹,太尉怎么樣?”
“傷的實在嚴重,他這傷口必須臥養!沒有個十幾日傷口無法愈合。”
“大軍如此慘狀,上官將軍竟還要拖延援軍速度!這是要害段太尉和整個大軍啊?!?p> “孩子,小聲些?!?p> 寧中辛照看好段承業后,又去軍營中為其他受傷將士包扎診治。
漁同這一行人只有百來人,如果匈奴人偷襲過來也難以抵抗。漁同看著軍營地的作戰地圖研究了起來。
漁同看到段承業書寫的七日,他明白大軍還能撐七日。他們從出發到大營不過三日,只要保證接下來的七天安然無恙,就能等到上官將軍的援軍。
但就上官將軍而言,三日未必能趕來援助。漁同顧不得自身安危。即便是以下犯上,他也要讓上官高遠三日內來到。
他派了4名將士一同出發,其中兩人送信給上官將軍,另兩名將士回京上報大軍的真實情況。
第二天,段承業清醒了過來,漁同扶他坐起身來。
“漁同!”
“太尉大人!”
漁同像段承業講述了這一路發生的事情,他知道這都是上官高遠有意為之。
“你犯了軍中之大忌!”
“末將管不了這么多了,這一仗打完,即便是被處死,我也不悔當日之決定。上官高遠他故意拖延援軍進度,定是有所陰謀。他想害的不僅是太尉您,還有和我一起出生入死的五萬將士們!”
“漁同,今日你出了這個營帳,這話就留在了這里!在外絕不能提一字一句。此次攻打匈奴我也察覺出有問題。軍中似有敵方耳目般,他們似乎很了解我善用的兵法。如果……”
“太尉大人,您是覺得他們有勾結么?”
“不,不可能的!”
“太尉大人,您是想到了什么嗎?”
段承業斷然不敢在往下想了,熟悉他兵法的人,除了自己親手帶出來的寧漁陽,那就是安君武了。但是安君武和上官高遠并不熟絡,公孫弘和上官高遠是世交。如果上官高遠故意延遲大軍增援想要害死自己的話,那就說明他們三人聯合要扳倒自己。
“漁同,今日之事只有你我二人所知!但愿上官高遠7日之內能到,這幾日如果安然無恙就還有反敗為勝的機會。如果沒有等到援軍,我們必須撤離?!?p> “是!太尉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