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歷史

王莽新朝一一歷史的試驗田

五十四.造反或起義的原因

王莽新朝一一歷史的試驗田 明侃 3147 2020-10-13 20:49:45

  起義也好,造反也罷,區別只是在于你選擇站在哪一方的立場上,基本原因是一致的,在這里我們站在中立的立場,我們都把它說成是武裝反抗好了,武裝反抗干不好是會掉腦袋的,特別是在弱勢的初期,掉腦袋的概率是相當大,我們得找出原因,分析原因,這群人干嘛要鋌而走險。

  武裝反抗的原因,從歷史上看無外乎這幾種:

  一是為仁得仁,為了心中的信仰,前仆后繼,不怕犧牲,這部分屬于仁人志士。

  二是官逼民反,主要是苛政和惡吏,一點小錯就得丟了身家性命,反正都得死,那就武裝斗爭一下吧!這種情況兩類人都有可能,有產階層和無產階層只需命運的一個錯誤安排就會走上了這條路。

  三是走投無路,這主要就是災荒造成,災民為了口吃的,不得不鋌而走險,不參加武裝反抗就是餓死,這部分主要就是無產階層。

  四是利益之爭,為了各自更大的權益,不惜犧牲別人的性命,爭得個魚死網破,這部分主要就是之前掌握了大量資源的那部分人。

  五是火中取栗,有些人就適合生活在亂世,他唯恐天下不亂,在災民或其他武裝反抗,有一定勢力之后,這群人就會在暗地里觀察,判斷形勢,果斷的站在了反抗的一邊,這是屬于政治投機類,這部分人有可能是地主,有可能是士族,有可能是現職高管,他們屬于有頭腦,想干敢干的那一類。

  六、主要就是民族矛盾,雙方由于宗教、民族、信仰的不同而上升到的武力斗爭。

  無產階層的武力反抗原因主要是天災原因,民不得耕桑,加之徭役繁劇,官吏苛暴,沒辦法活命,不得不反。正應了那句話,“民窮方為盜,官逼始造反”。在封建社會,無產階層主要就是農民,當一個朝代開始出現大量的農民武裝反抗時,這個朝代基本上就走入了尾聲。

  有產階層的武力反抗原因就要復雜的多,主要是利益,其次是政治投機,還有一部分是純粹的崇高理想,為仁取仁。當然還有一部分少數的陰謀家,就唯恐天下不亂。

  下面我們看一下新朝這幾撥武力反抗都屬于哪種情況。這幾撥不同于王莽由“假皇帝”到“真皇帝”時期,純粹由對社會資源瓜分引起的劉漢集團反抗,每撥都有自己不同的性質,本質上截然不同,結局也千差萬別。

  公元9年4月,徐相侯劉快起兵討莽,敗死。

  公元9年冬,真定劉都等謀舉兵,被發覺,皆誅。

  這兩起就是明顯的權益之爭,劉氏宗親不滿王莽篡漢,想通過武力確保自己對社會資源的高分配額度。

  公元14年7月,益州”蠻夷”起兵造反,王莽遣馮茂將兵擊之。

  公元16年冬,越雋(今四川西昌)夷殺太守。

  公元19年春,益州夷棟蠶、若豆,越雋夷大牟皆起兵,殺郡守,攻略吏民。

  這三起是典型的民族矛盾,只有民族大融合才可以徹底避免。

  公元15年2月,五原、代郡人民,紛紛起事,常數千人為一伙,王莽派將兵鎮壓,歲余乃定。具體原因,歷史沒有交代,分析大概是由于苛政引起的。

  公元17年,天鳳四年,這一年有一點忙,先后發生了山東呂母、江蘇瓜田儀,湖北綠林山武裝反抗事件,我們不忙分析他們,先來看一下當時的厲史背景。

  此時的國際,國內環境,正北方匈奴,西北方西域,西海郡,東北方高句麗,西南方句町和新朝都不對付,要想收拾他們,這可得耗費大量的物資。

  王莽有事四夷,歲需浩大,特復下詔申明六筦之令,課稅民間:一鹽稅,二酒稅,三鐵稅,四名山大澤采辦稅,五賒貸稅,六銅冶稅。設科條以為防禁,犯者罪至死。如有人“違法”不納,即科重罪。如此沉重的稅賦,使得貧民無自謀生,富民亦不能自保,不少中小農戶被逼破產,貧民農戶更是凄慘不堪。法令煩苛,民搖手觸禁。

  簡單說,就是新朝的法律條款特別的多,量刑又特別的重,普通的民眾一不小心就會觸犯法律接受懲罰。

  更簡單地說,就是新朝打仗要錢,王莽把手伸向了百姓的口袋。

  在向普通百姓要錢的同時,王莽本著人人平等的原則,要錢的手也毫不猶豫的申向了上層人士。調上公以下有奴婢者,率一口出錢三千六百,天下愈愁。之前不是禁奴婢嗎?實行了三年名存實亡,現在國家允許你們有,但是一個奴婢必須向國家上繳3600幣,這把有錢有勢的又得罪了一遍。

  沒辦法,打仗從古至今都特別燒錢。

  以上2點在公元17年徹底損害了有產階層的利益,部分有產階級走投無路,被逼無力反抗。

  同年湖北大災,時荊州饑饉,民眾入野澤,掘草根為食,仍不能活,這種狀況下,無產階層也只好走上了武裝反抗之路。

  公元17年最先發生的是呂母起義,瑯琊海曲有呂母者,子為縣吏,犯小罪,宰論殺之。呂母怨宰,密聚客,規以報仇。母家素豐,資產數百萬,乃益釀酒,買刀劍衣服。少年來酤者,皆賒與之,視其乏者,輒假衣裳,不問多少。數年,財用稍盡,少年欲相與償之。呂母垂泣曰:“所以厚諸君者,非欲求利,徒以縣宰不道,枉殺吾子,欲為報怨耳。諸君寧肯哀之乎!”少年壯其意,又素受恩,皆許諾。其中勇士自號猛虎,遂相聚得數十百人,因與呂母入海中,招合亡命,眾至數千。呂母自稱將軍,引兵還攻,破海曲,執縣宰。諸吏叩頭為宰請。母曰:“吾子犯小罪,不當死,而為宰所殺。殺人當死,又何請乎?”遂斬之,以其首祭子冢,復還海中。

  從史書中我們可以看出,呂母是為了報私怨,憤怒的母親在歷朝歷代都有,兒子是縣吏,犯小錯而丟掉了性命,傷心的母親為了給兒子報仇,散盡萬貫家財,以小恩小惠糾結不良少年和貧窮子弟,最終報仇雪恨,落草為海寇。根本原因你可以說法令太嚴苛,呂母之子罪不該死,也可以說是呂母護犢子。

  接下來就是瓜田儀起義,公元17年8月,臨淮(今江蘇盱眙)人瓜田儀起義于會稽長洲(今江蘇吳縣)。

  地皇二年(21年)秋,王莽任命上谷(今河北張家口)人儲夏為中郎,派他前往瓜田儀處招安,去勸說瓜田儀歸降。瓜田儀原準備以“詐降”與王莽軍隊周旋,結果未出而死。

  莽求其尸安葬,起冢立祠,謚曰“瓜寧殤男”,以此招降余眾,然終無肯降者。

  “瓜田”是復姓,瓜田儀看著是三個字,其實相當于兩個字,這證明他是有地位有身份的人。他起事的原因是失地,這說明他之前是有地,應該屬于小地主類型,史書上說他的地被別的地主巧取豪奪,應該不會,他失地是因為王莽實行井田制,新朝將天下農田改稱“王田”,奴婢改稱“私屬”,禁止買賣;無田者按一夫百畝受田,一戶不滿八人而土地超過一井(900畝)者,分余田給九族或鄰里。瓜田儀過多的土地被王莽打了土豪,分了田地,被王莽動了奶酪,屬于受政策影響的有產階層。

  年未發生的綠林起義,影響深遠,時間跨度長,起先是由饑民自發組織的,沒辦法,沒有吃的,活不下去,只能去搶大戶,搶官府。開始還是零星的暴動,后來就人數越來越多,饑民數百人共推新市(今湖北京山東北)人王匡、王鳳為渠帥(大帥),發動武裝反抗;南陽人馬武、潁川(今河南禹縣)人王常、成丹等皆往從之。起義群眾以綠林山(今湖北當陽境)為根據地,因稱“綠林軍”。數月間至七、八千人。南郡人張霸、江夏人羊牧等同時俱起,眾皆萬人。

  后期“下江兵”劉玄,“舂陵兵”劉秀的加入則帶有明顯的小地主政治投機色彩。

  縱觀綠林起義,前期是典型的無產階層沒有活路,而發動的武裝反抗,后期則是小地主階層和有產階層加入后的政治投機。

  看了南方的綠林軍,我們再看看北方的赤眉軍,這一南一北,就是新朝最大的麻煩。

  赤眉軍成名于公元22年四月,與太師王匡、更始將軍廉丹的對戰。赤眉軍首領樊崇等恐其眾與莽兵亂,乃皆朱其眉以相識別,“赤眉軍”由此誕生。

  起兵于公元19年夏,由于關東饑旱連年,青、徐百姓流亡日眾,樊崇、刁子都率災民造反,不久部眾就增至六、七萬人。

  公元22年2月,樊祟等殺太師景尚,此戰過后才引來的廉丹大軍。

  赤眉軍和綠林軍一樣,早期都是無產階層走投無路而進行的武裝反抗,后期由于地主等有產階層的加入,從初衷的討個活路發展到后來的改朝換代。差別在于一支是純泥腿子部隊,另一支是有少數文化人參加的泥腿子部隊。

  性質一樣使得綠林軍和赤眉軍都成了新朝的掘墓人,但它們的差別也決定了他們的不同結局。

  大規模的農民武裝起義,也宣告年青的新朝過早步入了自己的暮年,進入了新朝的下半場,剩下的時光茍延殘喘吧!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都市| 明星| 金平| 亳州市| 青浦区| 安图县| 丹棱县| 岚皋县| 陆川县| 蒙自县| 西华县| 大田县| 喀喇| 甘洛县| 鄂托克旗| 乌鲁木齐市| 久治县| 汝州市| 龙江县| 茶陵县| 临沂市| 青海省| 金湖县| 永州市| 江达县| 赤峰市| 福建省| 成都市| 景洪市| 临洮县| 武山县| 连江县| 宁武县| 辽中县| 林西县| 金华市| 翁牛特旗| 保德县| 尖扎县| 长乐市| 页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