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南苑整軍
王莽密切的注視著這場權力的爭斗,這雖是大人物之間的斗爭,此時的他,只是南軍的一個黃門郎,一個四品官員論份量,遠沒有上場的資格,但這關系到整個家族,敗了,元城王家也就敗了,他的前行之路就截然而止,等待他和王家的就將是一個未知數。
他所在的南軍,為守衛皇宮的部隊,長官為衛尉,所轄1萬人。從淳于長的升仟之路可以看出,黃門郎,列校尉諸曹,水衡都尉待中,最后才是衛尉,中間差著三級呢。如果把南軍看成是一個軍的話,衛尉如果算作軍長,那么黃門郎就是一個營長。
王莽此時就是一個王營長。
在王營長開始軍旅生活之前,我們先簡單回顧一下漢成帝時的軍事結構。
我來個極簡版的方便大家了解,皇帝是大BOSS,一般不直接參與指揮,但遇到漢武帝那種猛人會例外;軍中的最高軍事長官為大司馬,但這是名義上的,其實無實際統兵權;掌握統兵權的是大將軍。大漢朝如王鳳般強橫的人很多,基本上都將這兩個職位集于一身;國防部長是三公中的太尉;高官由光祿勛(郎中令),衛尉以及部分中尉,郡守組成。其中,光祿勛(郎中令)負責統領皇帝禁衛諸郎,并掌顧問參議及傳達招待之官。衛尉負責統領守衛宮殿的南軍,執金吾也算衛尉,負責統領警衛京師的北軍;地方軍事長官在郡是郡守和郡尉,在封國是中尉,邊兵的軍事長官是邊郡郡守。
順代插一嘴西漢的官位制度,西漢前期主要是三公九卿,到了西漢后期,三公分別改名為司徒、司空、司馬。在有一段時期是內朝官和外朝官兩種并列,大司馬和丞相同時存在。三公就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丞相居百官之首,俸祿最高,掌佐天子,助理萬機,秩俸萬石,金印紫綬;太尉是朝中僅次于丞相的官職,專掌武事,地位和丞相相同,為最高的武官職位,秩俸萬石,金印紫綬。官吏主要有長史和主簿;御史大夫主要行使副丞相的職權,是丞相的助理,對包括丞相在內的百官公卿的一切行政活動進行監察,三公中地位最低,秩俸是中二千石,銀印青綬。
九卿:是指太常,光祿勛(郎中令),衛尉,太仆,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九個機構。太常是九卿之首,掌宗廟事,一般不參加具體的行政事務,屬官主要有太史,太樂,太祝,太宰,太卜,太醫六令丞,博士祭酒;光祿勛主管宮廷內的警衛事務,皇帝的智囊班子主要集中在這里,也是候補官員集散地;衛尉職掌宮門衛屯兵,是一個武職,是皇帝的禁衛司令,西漢兵制在京師有南北兩軍,北軍由執金吾領,掌京師的徼巡,南軍由衛尉統領,掌官門內屯兵;太仆掌管宮廷車馬及牲畜事務,主要負責天子出行的禮儀;廷尉相當于現在的大法官,主管刑法和監獄以及審判案;大鴻臚相當于現在的外交部長,分管邊區少數民族事務和諸王列侯朝聘事務;宗正主管皇室的宗室事務,皇帝,諸侯王,外戚男女的姻親嫡庶等關系都由宗正來記錄;大司農相當于現在的財政部長,主管全國的賦稅錢財,是漢朝的中央政府財政部,凡國家財政開支,軍國的用度,諸如田租,口賦,鹽鐵專賣,均輸漕運,貨幣管理等都由大司農管理;少府屬于皇室財務總管,主管皇室的財錢和皇帝的衣食住行等各項事務以及山海池澤之稅。掌山河池澤之稅,以供皇室之用。
九卿對應現代的官職大概是:太常——宗廟禮儀,光祿勛(郎中令)——宮廷警衛總管,衛尉——京城衛戍司令,太仆——皇帝出行禮儀總管,廷尉——大法官,大鴻臚——外交部長,宗正——皇室宗室事務總管,大司農——財政部長,少府——皇室賬務總管。
軍隊中軍銜地位最高的為大將軍,其下依次有驃騎、車騎、衛,又有前、后、左、右、諸將軍。你在漢朝的歷史中會看到很多的將軍,不要看到將軍就認為他們的軍銜一樣,在漢朝將軍分很多等級,差不多從一品到五品都可能是將軍。我跟大家大概總結一下,能比較輕松的判別誰官大誰官小。其中大將軍為一品;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也屬二品,但為三公級將軍;二品的將軍還有很多,只要是以“鎮”,“征”開頭再接“東,南,西,北”的將軍或冠以“大將軍”的都是二品,如撫軍大將軍,鎮東將軍,征西將軍;以“鎮”,“征”,“安”,“平”開頭接其他的就是三品;校尉,中郎將就是四品;其他那些各種各樣的將軍不是四品就是五品;護軍就不是將軍了,是軍官中的最低軍銜,是六品。
西漢的軍隊分中央軍、郡國兵和邊兵三部分。中央軍按其任務,又分為皇宮禁衛軍和首都衛戍軍兩部分。皇宮禁衛軍可細分為郎衛和衛士兩部門。首都衛戍軍由南北軍和京畿兵組成;郡國兵屬于地方部隊,是國家的基本武裝力量;邊兵主要負責邊郡戍守,屯田卒最多時達數十萬,是邊兵的重要組成部分。
西漢軍隊直接掌握在皇帝手中。征伐時,都是臨時征調中央軍或地方軍某部,臨時由皇帝委任將軍指揮作戰,事畢即歸還原部,以此加強中央集權統治,主要也是為了保證皇位的穩定,防止將軍們擁兵自重及軍事叛亂。
兵源實行徵兵制和募兵制并存,微兵制就是義務兵服兵役,募兵制就是職業兵。此外,如謫兵、奴兵、少數民族兵也被廣泛使用。
王莽所在的營,其士兵就是長安周圍幾個郡的良家子弟募兵而來,屬于職業兵。這也是南軍的性質決定的,守衛京城,沒有什么比忠誠和穩定更重要。
穩定是職業兵最大的好處,不象徵兵,訓練剛上正軌,兩年的服役期就結束了,又得開始培養新人,軍隊大部分精力浪費在新兵的培訓上。戰斗力也不如老兵,但職業兵最大的壞處就是容易養成老兵油子。
王莽就面對一群兵油子,他接手的隊伍就是表哥淳于長的隊伍,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淳于長很好的把這支隊伍烙上了自己的烙印,欺負老百姓,借出任務之便敲竹杠,欺男霸女,賭博,喝花酒,能想到的陋習一個也不少。
如何盡早的摒棄這些陋習,不能把全部人都開了吧,這是王莽面對的迫切問題。
上任近一個月以來,王莽沒有什么大的動作,蕭規曹隨,默默的注視著營中的一切。初始大家還有所收斂,一段時間后看王莽還是如此,大家都認為他不過就是一公子哥,外戚來鍍鍍金,伯父是大司馬,要不了多久就會離開的,時間一久,大家該干嘛還是干嘛。
足月,王莽召集全營將士,一改往日的隨性,著正裝,威風凜凜站在了高臺之上,全營士兵看著王莽,一臉正氣,知他的殺威棒要使將出來,大家的兵油子習氣不自覺的收斂了許多。
一上來,他就命親兵將兩位欺男霸女的軍官綁了,親兵聽到這命令,當場就傻了眼,不知該往何處去,直到王莽加重語氣,又重復了一遍,那群親兵才回過神來,徑直的將那兩位不停反抗軍官提到了臺前。王莽痛斥了他們的行為,逐出軍營,也算是網開一面。
接著,對欺壓百姓,在軍中設賭局的,愛敲竹杠等比較嚴重的軍士進行調離,換入冷宮護衛等清水衙門。
將一群害群之馬逐出軍營后,重申軍紀,嚴令禁止擾民行為,加強日常練兵,設計詳細的作息時間表,官兵一視同仁,一次警告,二次調離,令行禁止。
王莽對于制度,條例,法律條文的重視,在他踏入仕途的第1個崗位上就得到了很呈現,他的一生,都在處理人與人間的關系,而往往忽略事物根本需求。
固然,軍隊有良好的風貌很重要,但一支軍隊更需要血性和狼性,要招必達,戰必贏的氣概。王莽終覺得自己象一文人,沒有那狠勁,也很難成為將才,帥才,沒有那殺伐果斷的氣魄,在儒教學說中浸泡得太久,王莽從心底里有些厭煩軍營里泡在血里的日子。但這沒辦法,現在南軍的這個營,不管喜歡不喜歡,我都必須在這里干出色,要讓大伯父,要讓漢成帝看到我的能力。
一次殺雞儆猴,軍營內賭博這些陋習基本斷絕,大家看著王莽,害怕他的殺伐果斷,實在熬不下去的,就主動離開了軍營。剩下的雖然遠離了過去的散漫,心里叫著苦,但也敬他以身作則,慢慢的軍營就變了模樣。
王莽知道靠團結大多數,爭取先進,打擊落后,只能掌控團體,但要想團體形成凝聚力,這點遠遠不夠。軍營得靠信念凝聚在一起,除了忠君,還能有什么信念,心懷天下,心系社稷,為了人民,想想這些哪一條士兵們都無法接受,想想還是用”仁”吧,從做”仁義之師”開始。
除了信念,你還得給人前途,這才能讓人團結在你的身邊,能在我職權范圍內的晉升畢竟有限,那就把有能力的人先做儲備吧,我能上一步那就提一步。
關鍵的一點得讓這些有能力的人相信我有足夠的前途,認可我的前途,愿意跟我混。雖然元城王家,新貴外戚的身份在外人看來足夠耀眼,但王莽知道他在王家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如果長時間無法升遷,怕多少會影響官兵對自己的信任。好在大伯父在與宰相王商爭權中勝出,近期不會有信任危機,以后的困撓到時在說,先多留意留意人才才是當務之急。
兵源也得改一改,這是些良家子弟,但是文化水平太低,士大夫的兒子鮮有入伍的,而軍官又成了權貴及公子哥的專屬,全國的狀況,我是改不了,先從我的軍營做起吧。
王莽先后將自己的堂弟王邑,親侄兒王光招入軍營,王邑是五叔王商的次子,從小就與其他堂兄弟們不同,一直都跟在王莽身后,奉王莽為自己的偶像。王邑和王光進軍營后從低級軍官做起,同其他官兵一樣,沒有什么特殊沒待遇。沒想到,王舜成了陪伴他到最后的人。同時在軍營內設講學堂,逐步提高軍營的文化水平。
改革還比較順利,初期出現過少量的刺頭,干脆利落的換至冷宮護衛后,敢冒頭的基本上就銷聲匿跡了,但這時候大家是敢怒不敢言。隨著王莽,以及隨后的王室子弟的以身作則,加之王莽常以薪補貼有困難的士兵,大家從不敢言,變成了由衷的佩服,軍營慢慢的就有了朝氣。
細化的工作仍在繼續,王莽對軍隊的著裝,物品的擺放,行軍隊列等都提出了嚴格的要求,起初士兵們都覺得不理解,但王莽強調這是要把整個軍營,摔打成一個人,只有一營人象一個人,才是最強的戰斗力。
治軍上他比較推崇周亞夫,常給兵士們講解《周亞夫細柳》,要求軍營只能服從于他的指揮,沒他命令就算天王老子來了都不行,本來他想說皇帝來了都不行,想著這可能是欺君之罪,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
王莽拼了老命地打造他謫系部隊,可他太儒雅,沒有血性的部隊,注定沒有戰斗力。
王營長不太適合當軍事長官,他干的都是政委的活,王莽最適合的更應該是王政委。

明侃
南苑整軍是我杜撰的一章,歷史上王莽未必如此整軍,主要是想在這一章交代西漢的官僚結構,軍銜制度以及軍隊構成等枯燥的知識。希望穿插在虛構的情節中,能給閱讀帶來些許的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