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歷史

漢末三國傳奇

第二百三十七章 三士死蜀

漢末三國傳奇 背砍刀詩人 3267 2021-01-11 07:54:00

  且說鄧艾接到晉公回書,不知何故被責,于是抗言上表道:“艾銜命西征,元惡既服,當權宜行事,以安初附。若待國命,則往復道途,延引日月。《春秋》之義: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國家,專之可也。今吳未賓,勢與蜀連,不可拘常以失事機。兵法:進不求名,退不避罪。艾雖無古人之節,終不自嫌以損于國也。先此申狀,見可施行。”其書又被姜維所截,看罷笑道:“此賊居功自恃,不知所云,死期至矣。”即不再改,原信發出。

  姜維依孔明仙師之計,偷改奏表,見離間司馬昭與鄧艾已成。于是便來見鐘會,以言挑之:“某聞明公自淮南之戰以來,算無遺策,司馬氏皆賴公力。今又平蜀,威德振世,民頌主畏,尚欲安然歸魏乎?何不效陶朱公范蠡泛舟江湖之上,遠避是非,以保全功名性命哉!”鐘會笑道:“公謂遠矣,我不能離蜀。且以當今之勢,未至于此也。”姜維說道:“今鄧艾總制蜀中之兵,每常上奏,專議公非。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鐘會聞言大悟,即離坐遜謝,就與監軍衛瓘通謀,因鄧艾承旨專權行事,分別上表密報鄧艾謀反。

  司馬昭見了鄧艾表章,又見鐘會與衛瓘皆奏鄧艾反狀,于是信以為真,即遣人到鐘會軍營,下令收捕鄧艾;又遣賈充引三萬大兵先入斜谷,再奏請魏主曹奐御駕親征,止于長安。鐘會接受晉公詔命大喜,遂請姜維商議收鄧艾之策。姜維即獻借刀殺人之計,說如此如此。鐘會大喜,即派衛瓘先到成都拘捕鄧艾。因知衛瓘兵少,欲使鄧艾殺掉衛瓘,再借此事定鄧艾造反罪也。衛瓘不能抗命,亦思一計,于是深夜到達成都,傳檄與鄧艾部將道:“奉詔來捕鄧艾,余人無干。凡心懷朝廷者前來我營,則以平蜀大功再加爵賞,如膽敢不出,則誅及三族!”諸將得檄,未等雞鳴,皆至衛瓘軍營,唯鄧艾未見檄文不至。衛瓘見大局已定,遂乘天使車出營,直入鄧艾帳內。鄧艾酣睡未起,于是父子被執,置于囚車。帳下親兵見主將被執,遂整兵奔向衛瓘營帳,欲解救鄧艾。衛瓘只身出帳迎接,慰其首將道:“鄧將軍有功無過,是朝廷誤信他人誣告,故使某送入京都,使其自辯。某亦正修表章,以證鄧都督并無反心。爾等若果欲動兵劫持,是反坐其罪也。”諸將便皆信以為實,只得回營候命。

  鐘會聞說衛瓘不動刀兵便即捉了鄧艾,甚感驚奇,于是率兵抵達成都,奪了鄧艾兵符,令將鄧艾父子押往洛陽。此時,鐘會麾下即有魏、蜀大軍二十余萬,威震西川。司馬昭早有戒備,遣中護軍賈充率一萬步騎入蜀進占樂城;隨即親率十萬大軍出長安以西,兵臨渭南。又虛報人數,致書于鐘會道:“孤慮鄧艾不服命令,今派賈充率步騎三萬入于斜谷,駐兵樂城。孤自率二十萬大軍西出長安,駐兵河西大營,與卿不久即可相見。”鐘會觀書大驚,請姜維入帳說道:“若僅為擒拿鄧艾,相國知我一人足矣;今其親領大軍而來,必為擒我。我當舉兵,順則可得天下,不順,亦可效劉備偏安一隅也。”姜維極贊其策。鐘會反意已決,遂請姜維率蜀兵再出斜谷徑取長安;自率騎兵經陸路、步兵經水路奪取江東。

  魏炎興二年正月十五日,鐘會在成都聞報郭太后駕薨。于是下令,召請護軍、郡守、牙門騎督以上魏國將士,以及所有蜀國舊官,在蜀宮為郭太后發喪。并假傳太后遺詔,命起兵東伐兩京,廢黜晉公司馬昭。鐘會讓諸將在遺詔書后簽名,并委派親信統領諸軍。諸將不從,于是鐘會令全部監于益州官衙,派兵嚴加看守。部將丘建乃中護軍將軍胡烈舊屬,對鐘會說應派親信前往侍奉胡烈,令其勸諸將早降,鐘會從之。胡烈趁機令親信以謠言傳于監中諸將道:“鐘會矯太后遺詔造反,恐我等不從,今已挖好大坑,欲將我等以大棒擊殺,埋在坑中。”一夜之間俱都風聞,人心浮動。親信部將亦對鐘會建議:“諸將便算歸附將軍,一旦出于監中,則不可控矣。今應將牙門騎督以上將官全都殺死,另委心腹掌其兵馬。”鐘會猶豫不決。姜維依龍吟所囑,來見鐘會,促其誅殺被扣將領。若依丞相孔明預謀,鐘會與魏國諸將必兩敗俱傷,則姜維再殺鐘會,奉后主重新為帝,便可恢復蜀漢也。鐘會同意姜維之諫,但因欲引軍奪取天下,非猛將如云不可,見說要殺掉這些慣于沙場宿將,又遲疑不決。

  正月十八日午,胡烈之子胡淵率其父部眾擂鼓吶喊而出,各軍也沖出軍營。見鐘會之軍無人監督,于是爭先恐后跑入城里,直奔府衙。鐘會正在大帳給姜維撥付鎧甲兵器,聞報北兵作亂,不由驚問姜維:“眾兵作亂,如可奈何?”姜維答道:“只可擊之!”鐘會即派兵去府衙監中,擊殺被監諸將及郡守。諸將在室中以幾案頂門,兵士砍門不破。頃刻之間,城外魏兵爬梯登墻,焚燒屋宇,兵士如蟻涌進,箭如雨下,守兵大亂。監中諸將皆從屋頂爬出,與部軍匯合一處。姜維與鐘會執劍拼殺,親手殺死五六人,眾將上前,終于格殺姜維,又亂刀砍死鐘會。胡烈率各營官兵與鐘會親軍、姜維蜀軍在宮城內外展開激戰,尸陳遍街,血流盈渠,斬姜維、鐘會部眾數百人。姜維死時,年五十九歲,鐘會年僅四十歲。蜀漢太子劉璿、左車騎將軍張翼、漢城護軍蔣斌、太子仆蔣顯、大尚書衛繼等,皆被亂兵所殺。

  魏軍趁機大肆掠劫,鄧艾部將龐會尋至漢壽亭侯府弟,殺關彝全家老少,為父龐德報仇。列位看官!后世史家謂龐會盡誅關公之后,非其實也。因成都只有關興一支,云南尚有關索一支,武陵源及荊州亦有關平一支,皆為關公后裔,豈能絕于龐會之手哉!監軍衛瓘見平滅鐘會、姜維之亂,急出面收拾穩定局勢;因懼鄧艾獲釋后報仇,急派護軍田續追殺鄧艾父子。鄧艾部下追上囚車,至綿竹之西,正欲迎回鄧艾,適逢田續率兵趕至,殺掉鄧艾父子,師纂等也被亂軍殺害。因鄧艾被定謀反之罪,其在洛陽諸子也都被殺,妻與諸孫流放西城,與諸羌雜居一處。鐘會未曾娶妻,收養其兄二子,長養子鐘邕隨鐘會作亂,一同被殺;次養子鐘毅及侄鐘峻、鐘辿也都下獄,應論死罪。司馬昭代魏帝曹奐下詔,念及鐘繇、鐘毓有大功于國,僅處死鐘毅及鐘邕諸子,赦免鐘峻、鐘辿,官爵如故。其后,司馬昭又默認向雄給鐘會收尸,不問其罪。可嘆!鄧艾與鐘會皆死于蜀中,“二士爭衡而死”,果應孔明預言。

  書中暗表,自司馬昭執政,鐘會參與謀劃,厥功甚偉,故此深得晉公重用。不但在平定淮南諸葛誕之亂中立下大功,且任司隸校尉,插手朝廷大小事務以及官吏任免,凡對司馬家不利者必極力除之。大名士嵇康等人被殺,皆出于鐘會謀劃,其因此亦備受士林憎恨。鐘會才華橫溢、機智多謀,好弄權術,被時人視為“謀圣”張良之才,并常因此而自得。鐘毓曾私對司馬昭言道:“鐘會雖才智過人,但喜弄權術,某憂其不臣,請大將軍提防。”司馬昭笑答:“若果如此,孤只治鐘會一家之罪,不滅鐘氏滿門。”后果然一語成讖。

  又過旬日,賈充引軍至蜀,出榜安民,成都方始寧靖。于是留衛瓘把守成都,遷后主眷屬及君臣赴洛陽。后主回首滿朝文武,唯有秘書郎郤正與殿中督張通,舍棄妻兒隨行侍從。劉禪到達洛陽后,賴以郤正教導臣下禮儀,行止不至大錯。劉禪不由感慨嘆息,悔恨此時才了解郤正。司馬昭有破蜀大功,魏主曹休拜其為相國,封晉王,加九錫。又因譙周力諫后主投降,有保全國家之功,詔封譙周為陽城亭侯,催其前往洛陽任職。譙周隨后主行至漢中,因病停滯不前。次年夏,巴郡人文立從洛陽回蜀,來見譙周說道:“晉王見公拒不到任,若欲問罪,奈何?”譙周因病重難以言語,于是在紙上寫道:“典午忽兮,月酉沒兮。”

  文立苦思方悟:典者司也,午者馬也,月酉乃八月也,沒者死也,意味司馬昭八月壽命即終,何能問罪于我?其后司馬昭果于八月死亡。司馬炎稱帝后,又多次下詔書催促,譙周只得帶病前往洛陽。泰始三年,譙周病重臥床不起,被拜為騎都尉,請求回歸故地,司馬炎不允。泰始六年秋,譙周被封為散騎常侍,因病重無法參拜致仕,至冬病死。可嘆!譙周學究天人,尤精天文,連丞相孔明亦自愧不如,卻因兩次力勸其主降敵,而為世人所詬。

  蜀國雖降,尚有武侯當年所平瀘水南蠻諸郡,未服魏國。時建寧太守霍弋地處偏遠,先聞成都城破,即素服望西大哭三日,廢寢忘食,不眠不休。諸將皆勸道:“既漢主失位,我等何不速降?”霍弋哭道:“道路隔絕,未知吾主安危若何,焉能便降哉。若魏主以禮待之,則舉城而降,未為晚也;萬一危辱吾主,則主辱臣死,何可降乎?”眾然其言,乃使人到洛陽,探聽后主消息。探得后主受封安樂公,并未被害,霍弋遂率部下軍士來降晉公。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林格尔县| 宁南县| 漳平市| 崇州市| 徐闻县| 郴州市| 普陀区| 双江| 富源县| 太白县| 凭祥市| 虞城县| 海丰县| 新晃| 龙州县| 华坪县| 黑山县| 德江县| 巴林右旗| 吴旗县| 烟台市| 革吉县| 新巴尔虎左旗| 兴仁县| 岳普湖县| 肥东县| 郴州市| 兰坪| 永吉县| 南平市| 阳新县| 金塔县| 甘德县| 鲜城| 丰县| 峡江县| 兴宁市| 桃江县| 从化市| 东乡县| 河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