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歷史

漢末三國傳奇

第二百零二章 五出祁山

漢末三國傳奇 背砍刀詩人 3587 2020-12-21 07:12:11

  孔明命收得勝之兵,押萬余戰俘回到祁山寨中。見糧草不敷支用,便不敢乘勝進兵,一邊整編戰俘,訓練陣法,一邊等李恢、李嚴兩路軍糧運來。三日之后,成都忽有人來報,李恢操勞過度,患病不治而死,糧草不繼。孔明大驚失色。又過兩日,李嚴遣都尉茍安解送糧米至軍中交割。但因耽擱了路程,運來糧米半數為運糧軍馬所耗,運至軍中者已不到半數。孔明使人細問送糧軍士,方知茍安好酒,于路怠慢,違限十日。孔明大怒,便欲斬了茍安,但看在與李嚴同為托孤大臣面上,杖八十軍棍放之,令其回去速催軍糧,將功折罪。

  茍安被責,心中懷恨,徑回成都,于路布散流言,說孔明自倚大功,欲篡國自立為帝。便有與孔明不合之東州士宦,將其謠言寫成匿名表章,并以前番因用心腹馬謖,致使敗回漢中之事為例。因怕其后漏風,便通過內侍宦官黃皓,奏與后主皇帝。后主聞奏大驚道:“似此是又一個曹丞相矣。如之奈何?”黃皓奏道:“因無實據,不可坐實其罪。陛下可詔丞相還歸成都,明升其職,削其兵權,免生叛逆。”后主見其說話公允,處處為國家社稷著想,如何不聽?于是感動至極,隨即下詔,遣人送至祁山大營,只言朝中因有大事,急宣相父孔明班師,回朝相商。長史蔣琬聞說朝廷突發班師之詔,不知其意,即出班奏道:“丞相自出師以來,好不容易突破魏軍阻截以出險谷,至祁山后累建大功。今又新破魏國兩位都督,殺敵數萬,魏軍皆喪其膽,致白日不敢出營,夜間不談丞相名字。我軍大勝之際,何故宣回?”后主道:“朕有機密大事,關乎吳蜀生死,必須與丞相面議,卿其勿阻。”即遣使赍詔,星夜宣回。使者徑到祁山大寨宣詔,孔明受詔已畢,亦是大驚,以為東吳陸遜為貪大功,又行前番與呂蒙偷襲荊州故事,不敢耽擱,只得傳令回軍。姜維問道:“若司馬懿乘勢掩殺,當復如何?”孔明道:“可分五路而行,添灶退軍。”即命長史楊儀傳令各軍,依計而退。

  卻說司馬懿止兵渭南,只待蜀兵殺至,便好再賣一陣,引孔明大軍直入長安,先據關中,再圖東進。見孔明十余日不來,正躊躇間,忽報蜀寨空虛,人馬皆去。司馬懿暗自奇道:“不知孔明兄這又是在搞些甚么!莫非又沒糧了?”于是自引百余騎前來蜀營內踏看,教軍士數灶,回報一萬灶,每灶七人,其兵則七萬。次日復令趕到下個營址查點灶數,回報說兩萬余灶,軍至十五萬矣。司馬懿頓時明白,暗道:“孔明如此玩弄,必是朝中有事,真欲退軍也。可惜,可嘆!天不佑漢祚,此番出川又成畫餅!”于是顧謂諸將道:“吾料孔明添兵增灶,是以詐計佯作退兵,其實是引我追之,一舉全殲也。某偏不如其所愿——不如且退,再作良圖。”于是回軍不追,放孔明不折一人一騎,自回成都去了。次后細作來報,說孔明退兵之時,未見添兵,只見增灶。司馬懿故作驚嘆道:“孔明效虞詡之法瞞過我也!其謀略某不如之!”遂引大軍還長安,向大司馬報說已退蜀兵。曹真此時病重,聞報甚喜,便與司馬懿引軍還歸洛陽。書中暗表,司馬懿出賣魏軍,雖能瞞過曹真,但須騙不過張郃。適逢張郃現在西涼收拾前番被魏延所敗兵馬,不在祁山,致使司馬懿陰謀未漏,亦豈非天意哉?

  魏主聞知兩位都督再退蜀相諸葛亮,大加慰賞。因二人皆已官至極品,只以增邑賞之。因聞曹真病篤,明帝曹睿親往其府邸探望,并命太醫細為調治。太和五年春,曹真去世,明帝大哭,命謚為元侯,由其長子曹爽繼承爵位。曹睿追思曹真之功,下詔褒獎道:“大司馬一生忠孝節義,輔佐二祖,對內不因皇親而邀寵,對外不鄙貧寒之士,誠可謂守成、忠職、德高之人哉!”除曹爽外,遂分封曹真五子羲、訓、則、彥、皚為列侯。

  卻說孔明退到漢中,因蜀兵不折一人,遂大賞三軍。事畢回到成都,入見后主,問有何大事,急召臣回。后主見相父奉旨即回,自是毫無反意可言,于是無言可對,忽靈機一動答道:“朕久不見丞相之面,心甚思慕,又恐相父軍旅勞頓,傷損身體,故特詔回。”孔明道:“此必有奸臣讒譖,欲離間你我也。”后主聞言,欲為黃皓脫罪,即道:“朕因錯聽茍安之言,一時受其蒙蔽。今悔之不及,此后但凡軍國大事,惟相父是聽!”孔明急令人往捕茍安,已投魏國去了。孔明即深責蔣琬、費祎等不能規諫天子發詔,二人唯唯服罪。

  孔明因數年不在成都,少見后主,心中亦覺慚愧,即留成都月余,日日上朝陪伴后主,并以國事教之。劉禪見相父如此,又勤勞國事,剛過半百之年,已雙鬢斑白,遂不由頓生眷戀悲憫之心,自此稍離宦官內侍,始用心于政務。孔明大慰,即辭帝還歸漢中,整頓軍馬,屯田養戰。諸葛均聞說兄長自成都回來,攜周歲之子諸葛望前來問安,孔明大喜,對侄子好生關愛。書中暗表,自諸葛均隨黃承彥還歸漢中,孔明便為其聘一妻一妾,妻為南陽林氏,妾為益州習氏,以接續諸葛家香火。其后唐妃生次子諸葛企,因孔明自己本為劉氏,為使諸葛氏興旺,便將次子過繼給諸葛均。其后蜀漢滅亡,諸葛企便以葛為姓;再后,諸葛瑾因見長子諸葛恪聰明外泄,鋒芒畢露,恐其位高權重,一旦破敗,則必危及子孫乃至三族;于是乃將次子諸葛謙、三子諸葛喬使永安將軍陳到送至成都,委托孔明照料。孔明便將諸葛謙過繼給諸葛均,蜀漢亡后以諸為姓;又將諸葛喬視為己子,蜀漢亡后恢復劉姓。于是其諸葛家族七子:瑾生恪、謙、喬、融四子;亮生瞻、企二子;均生獨子望。除諸葛恪被吳主誅夷三族,諸葛融隨之死難,諸葛瞻戰死綿竹,其余謙、喬、企、望皆存,均被伏龍徐庶安置于荊南武陵郡城外桃花源中,各依其所改之姓,子孫綿延不絕。此是后話,先行交待于此。

  閑言敘罷,書接前文。卻說孔明念及前四次北伐,皆因糧草不繼而退,甚為惋惜,于是在漢中大興水利,兩三年之間,則不但糧草充足,且使數萬外民來附,亦可足兵。據史籍載,諸葛亮在漢中任所踵跡增筑山河堰工程,可灌溉褒城田八千余畝,南鄭縣田三萬零六百余畝,酒縣七千余畝,共四萬六千余畝。今尚保留有蜀漢以來古堰七十多處,一些堰渠經歷代使用維修,如漢中六大名池,一直延用至今。又不斷增修塘、庫、陂池等水利設施,所灌冬水田至今仍有五萬多畝。孔明一邊在漢中休息養戰,一邊連派使者結好東吳,互為聲援,只待魏國有變,尋隙而發。吳嘉禾元年,上大將軍陸遜忽主動奏請伐魏,率軍向魏國廬江而進。魏揚州都督、征東將軍滿寵見吳軍舍船登陸,便督率精銳步騎三萬在楊宜口設伏,迎擊吳軍。陸遜提前探得魏軍動向,連夜率部撤退,雙方兵鋒未交。嘉禾二年二月春,遼東公孫淵向吳奉表稱臣,孫權大悅。三月,孫權派使者攜金寶珍貨赴遼東,封公孫淵為燕王。

  魏明帝曹睿聞報大怒:“小小遼東,亦敢如此猖獗!”即遣蕩夷將軍田豫循海路,幽州刺史王雄循陸路,兩路并起,進攻公孫淵。蔣濟急諫止道:“凡不欲吞并本朝之敵國,非稱叛臣也,陛下不宜隨意征伐。若攻而不克,是逼其為反賊。故說‘虎狼當路,不治狐貍。先除大害,小害自已’。即克其地,其民不足以強我國,財不足以富我邦;若一旦失敗,徒招公孫淵怨恨,吳蜀恥笑。不出兵為上,唯陛下思之。”曹睿不聽,遂派田豫進兵,終無大獲。公孫淵反復無常,見魏主大軍來伐,以為吳國遙遠,不足長期依靠,便將吳使殺死,又降魏國。十二月,魏明帝下詔,拜公孫淵為大司馬,封樂浪公。孫權聞后大怒,欲親帶兵去征討。陸遜上書相阻,所論大體與魏臣蔣濟略同。孫權乃罷,于是致書蜀主劉禪,約會伐魏。

  后主看罷孫權國書,厚遣其使而回,即令長史楊儀持吳主國書前至漢中,轉呈相父,自行斟酌計較。孔明觀孫權來書,見東吳難得主動約會聯手北伐,著實感動一番。又因見漢中兵強馬壯,糧草不乏,便召集眾將,再議出師。楊儀道:“丞相休怪,某不是諫阻北伐,實有拙計獻上。我國兵少將乏,因前番數次興兵,致使蜀中軍力罷敝,糧又不繼;今不如分兵兩班,以百日為期:且如二十萬之兵,只領十萬出祁山,至百日期限,卻教這十萬替回,循環相轉。若此則兵力不乏,然后徐徐而進,中原可圖。”孔明依其所諫,遂分兵兩班,百日為期,違限者按軍法處治。蜀建興十二年春,孔明起大軍十萬,復出師伐魏。

  魏主曹睿聞知孔明又伐中原,實為不解,即詔命司馬懿出師御敵。司馬懿奉了詔命,急率二子離了宛城,往洛陽而來,這一日探馬來報,前面已至山陽。司馬懿聞是到了山陽縣,即令扎營,將部從安置于城外,己率二子及三五個心腹家將,騎馬進城。司馬師和司馬昭兄弟知道此乃廢獻帝劉協封地,父親到此進城,必有重大干系,于是也不說破,只跟著罷了。司馬懿不住館驛,在山陽公府門前兜了一圈,見不遠處有個藥王廟,絕大一處叢林,便讓家將上前打門。廟門開處,一個道裝青年迎出,約有二十歲上下,星眉朗目,一表非俗。那青年道士將門外幾人相了一相,眼光停留在司馬懿身上,打揖手問訊道:“來者可是征西大都督,領南陽太守,河內溫縣司馬公否?”此話一出,司馬懿父子均吃一驚。司馬懿問道:“小哥,你怎知某官職名諱?此藥王廟是何人所建,所供何神?”那道士笑道:“某復姓皇甫,單字名謐,字士安,安定人也,師父贈號玄晏道人。此廟乃我藥王派掌門駐所,所供創派始祖扁鵲先師,故曰藥王廟。此廟系山陽公出資所建,故此又為劉公之家廟也。”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呼伦贝尔市| 湘乡市| 佳木斯市| 阳山县| 汶川县| 色达县| 阳新县| 靖宇县| 额济纳旗| 轮台县| 平果县| 武邑县| 江华| 古田县| 普洱| 修水县| 易门县| 唐海县| 汤原县| 贵州省| 麦盖提县| 阿鲁科尔沁旗| 山丹县| 平顺县| 建瓯市| 永修县| 宁海县| 新乡县| 东阳市| 浮梁县| 霍林郭勒市| 万荣县| 化德县| 紫云| 鹤峰县| 庆安县| 会宁县| 禄丰县| 长乐市| 会宁县| 丹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