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伍桅大量翻閱了關于腦電圖超高頻分析和精神分裂問題的研究資料,雖然沒有明確的結論可以拿來使用,但是這些信息的積累逐漸在她的腦海里形成了一個有點清晰的圖像,多重人格的問題確實與大腦里一些異常活動有關。
伍桅在思考的問題則是,如果對大腦進行人工誘導產生這些異常,是否可是制造一個多重人格。這個猜想不僅沒有任何已有的證據支持,本身也非常挑戰倫理,所以幾乎沒有實驗的可能。
但是現在伍桅不管這些,她在蘑菇的幫助下已經知道這個“異常活動”的門牌號是多少,現在她缺的就是一把能開啟它的鑰匙。
好消息并不總是遲到。
第三天晚上十點多,蘑菇打來電話,聲音難掩激動:“找到了,在CPz和POz之間藏著個一小信號,每次眨眼頻率切換的時候它就會出現。你猜怎么著,這個小信號的頻率恰好等于眨眼頻譜里的公差!”
“蘑菇,太好了!我覺得我們可以做試驗了。”
說起來是伍桅邀請蘑菇一起合作的,但是蘑菇實際上一直在做伍桅交給他的作業,并不清楚伍桅會如何利用他提供的結果達到自己的目標,況且這中間還有很多大腦科學的背景知識是他完全陌生的。
蘑菇清楚他幫伍桅找到的高頻異常確實是一個重大發現,但他以為這不過是眾多復雜環節中的第一步。所以當伍桅說已經可以做試驗,并把這個簡單粗暴的實驗計劃告訴蘑菇的時候,蘑菇下巴都要驚掉了。
“所以你就打算毫無準備地對自己的大腦轟一堆電子,然后祈禱電流按照你的意愿完成改變本征頻率的任務?”
“我知道有點牽強,但是那些隱約的線索都在那,雖然我現在無法證明,但我還是相信自己的直覺。另外,也不是毫無準備,我要先測量自己的那個高頻頻率在哪,然后還要計算電流的強度。”
稍微停了一會兒,伍桅問蘑菇:
“對了,最后一個問題,CPz和POz之間的那個小信號跟眨眼信號里高頻變化的符號有沒有什么關聯?我是說,你能依據這個信號來判斷眨眼信號的頻率是變快還是變慢嗎?”
“非常遺憾,我也花了很大功夫去找那樣的關聯,但是一直沒有結果。那個信號的波形和相位全是一樣的,無論眨眼信號怎么變。”
“哦……這樣……”伍桅想了一會兒,繼續說道:“不過沒關系,我馬上去問畢減索把我的盒子和筆記本要回來,這樣我就可以事后驗證試驗結果了。”
“今天這么晚了,不用這么急吧?”
“拜拜,我掛了啊!”伍桅沒有理會。
掛斷電話,蘑菇心里有點忐忑。伍桅的口氣和態度讓他想起了過去,但是她的這種轉變應該沒有這么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