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夏季王庭
21世紀內蒙古草原相當遼闊,總面積約占全國國土的十分之一。它由六大草原組成,自東向西順次是:面積最大的呼倫貝爾草原、科爾沁草原、錫林郭勒草原、烏蘭察布草原以及鄂爾多斯半荒漠草原和阿拉善的荒漠草原。
烏蘭察布草原地處內蒙古自治區中部,東部與河北省接壤,東北部與錫林郭勒盟相鄰,南部與山西省相連,西南部與首府呼和浩特市毗連,西北部與包頭市相接,北部與蒙古國交界,總面積5.4萬平方公里。
烏蘭察布為蒙語“紅色的山崖”之意,地處中溫帶,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特征明顯。地形自北向南由蒙古高原、烏蘭察布丘陵、陰山山脈、黃土丘陵四部分組成。陰山山脈的支脈大青山,灰騰梁橫亙中部,支脈蠻漢山、馬頭山、蘇木山蜿蜒曲折分布于境內的東南部。習慣上將大青山以南部分稱為前山地區,比較溫暖,雨量較多;大青山以北部分稱為后山地區,是多風的特殊氣候,而且雨量較少。
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這就是烏蘭察布大草原的真實寫照。這里有綠草如茵、鮮花似錦的高山草甸草原。美麗富饒的烏蘭察布大草原。
上文提到的21世紀烏蘭察布大草原就是晉王項羽現在所處的位置,那名鮮卑奴隸所指的彈汗山就是大青山,武要北原就是灰騰梁,灰騰梁有九十九泉是避暑的好地方,暑日最炎熱的日子,九十九泉附近溫度也只有二十度左右。
七月夏日炎炎,收拾完匈奴左谷蠡王部落之后,晉王項羽就將王帳搬上了武要北原山巔,占據了九十九泉周邊數十里平原。二十度左右的溫度,讓項羽感到非常愜意。
唯一遺憾的是被匈奴左谷蠡王欒提和逃走了,在之前的那場與匈奴人的大戰中,項羽驅使一駕奔馳戰車身先士卒,箭無虛發,箭箭斃命,射死匈奴騎兵三十多人,箭羽射光之后又親手持戟斬殺了三十多騎落荒而逃的匈奴騎兵。
輕騎探馬回報,匈奴左谷蠡王欒提和領著數百殘兵敗將向東逃跑了。于是晉王項羽召來金吾將軍項莊下令道:“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項莊將軍自提三千乘戰車前往追擊匈奴左谷蠡王欒提和。”
項莊朗聲應諾,領著兵符下去調兵追擊匈奴左谷蠡王欒提和。
晉王項羽又派人持兵符前往諸聞澤調兵,令錦衣將軍虞子期率錦衣親軍前來會合,又令護軍中尉陳劭留下五百人駐守諸聞澤,而后率四萬郡國兵前來會合。
護軍中尉陳劭與長史陸彌皆是江東老人,陳劭在秦朝時是丹陽縣縣尉,陸彌在秦朝時為錢塘縣縣丞。追隨項羽項梁叔侄起兵江東,轉戰各地。
長史陸彌早年師從魯地大儒,學識淵博。
晉王召長史陸彌前來商議如何治理彈汗山周邊數百里草原。
“拜見大王,大王圣明,微臣應召前來,不知所謂何事?”晉軍長史陸彌拱手拜見道。
“我軍敗匈奴左谷蠡王欒提和部,斬首兩萬,得匈奴民眾數萬,畜產無算,不知長史以為應當如何治理匈奴民眾較為妥當?”晉王項羽詢問道。
“史載周成公四年秋魯公至自晉,欲求成于楚,而叛晉,季文子曰:不可,晉雖無道,未可叛也,國大臣睦,而邇于我,諸侯聽焉,未可以貳,史佚之志有之曰,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楚雖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陸彌為項羽介紹了一個典故。
“匈奴與我別裝異服,言語不通,習性不一,風俗不同,飲食二樣,我大軍在時,畏吾之威,匍匐乞憐,我大軍一去,必然心生二意,立馬反叛。大王莫如皆屠之?”
陸彌非常兇狠的建議項羽將其全部屠殺。之前反秦之時,項羽對于久攻不下中原的城池,也經常實施屠城,所以陸彌自然而然的提出了屠殺的意見
“上天有好生之德,屠之不祥,僅殺車輪之上男丁即可。”項羽想起自己從前的作為,項羽搖頭道。忽然又想到了蒙古鐵木真的車輪斬,于是下令道。
“男性奴隸如何處置?”長史陸彌又詢問那些被匈奴人壓榨的鮮卑、烏桓奴隸應該如何處置。
“同例!”項羽冷酷的說道。
“喏!”長史陸彌轉身下去執行項羽交待的車輪斬命令。
一時見匈奴營地里出現了喧嘩哭喊聲,一個個男丁被拉到戰車車輪邊,但凡身高超過車輪的男丁皆被斬殺。
“在下乃之前為匈奴所掠之趙人,請將軍高抬貴手呀!”一位蓬頭垢面的奴隸叫喊道。
于一旁監督的陸彌抬手制止道:“且慢!”
“即懂趙語,先前為何不言語,是何居心?”陸彌走近這名奴隸身邊低聲問道。
“非在下故意隱瞞,實乃吾心驚膽戰,驚懼之下,一時忘語。在下姜姓,呂氏,名守業,姜太公二十六世孫,故秦國相邦呂不韋即為吾叔祖父。
四年前,吾出塞往東胡經商時為匈奴所掠,多年未言趙語,故一時之忘,還望將軍明鑒。”呂守業拱手作揖拜謝道。
“來人啊,為先生松綁,沐浴更衣,暫居吾帳中休寢。”陸彌召來親兵吩咐道。
“先生還請移步!吾公務在身,暫未可離,晚間再與先生秉燭夜談。”陸彌見呂守業談吐不凡,又是貴人之后,于是優待之。
翌日,晉軍長史陸彌向晉王項羽引見呂守業。
項羽頭戴赤色武弁大冠,身著赤邊金龍袞服上坐,呂守業坐左手邊,長史陸彌坐右手邊。
“陸長史數語先生之賢,欲向寡人為國舉賢,不知先生何以教我?”晉王項羽開門見山的說道。
“不敢當,實乃陸長史抬愛,大王賢明,許在下暢所欲言,在下有些許薄見,見笑于大王。”換了一身清爽干凈的衣冠后,呂守業也算是儀表堂堂,相貌不凡。
“孤洗耳恭聽,先生不妨講來!”晉王項羽抬手示意呂守業不要拘束。
“微臣于匈奴左谷蠡王欒提和部為奴四年,匈奴之事守業有所耳聞:
彈汗山南至趙長城,西至諾水,北至沙幕,東至燕山沙地,東西長約千余里,南北長五百余里之地,皆為匈奴左谷蠡王欒提和所有。
左谷蠡王領地向東越過燕山沙地是為匈奴左賢王領地,左賢王為匈奴單于攣鞮冒頓之子。左賢王名攣鞮稽粥,部眾十數萬,控弦之士五萬有余;
西側越過諾水為匈奴右賢王領地,右賢王名呼衍贊比。部眾二十余萬,甲騎八萬有余,右賢王呼衍贊比乃冒頓摩下戰功最為卓著者。
匈奴有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戶,左右骨都侯。匈奴謂賢曰“屠耆”,故常以太子為左屠耆王。自如左右賢王以下至當戶,大者萬騎,小者數千,凡二十四長,諸大臣皆世官。
匈奴人逐水草遷徙,無城郭,無常處耕田之業,無文書,以言語為約束。兒能騎羊,引弓射鳥鼠,少長則射狐兔,用以為食。士力能彎弓,盡為控弦甲騎。
其俗,平時隨畜遷徙游牧,以射獵禽獸為輔業,人人習戰攻以侵伐。其長兵則弓矢,短兵則刀匕。
利則進,不利則退,不羞遁走。茍利所在,不知禮義。自君王以下,咸食畜肉,衣其皮革,披氈裘。壯者食肥美,老者食其余,貴壯健,賤老弱。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
呂守業換了口氣,繼續說道:“大王欲得匈奴地而王之,微臣有三策可供大王計較,一曰移識,得其有識之士殺之,匈奴無文書,殺其有識之士,其無以言傳。二曰易服,使其民束發戴冠,右衽纏衣,內衣絲麻外披氈裘。三曰谷食,擇河川流水畔耕種耐寒小麥,令多食麥谷,少食畜肉。
移識、易服、谷食之后,其民非匈奴同族矣。”
“大善,悔不能早得先生之言。”晉王項羽大喜,這呂守業有大才呀。
“寡人欲立夏季王庭于武要北原之巔,望先生留守輔助之!”項羽直接將呂守業提拔至高位。
“我王圣賢,謝我王知遇之恩,守業銘感五內,愿效犬馬之勞。”呂守業出座,來到項羽跟前行大禮拜謝道,遂以呂守業為王庭丞相。
于是項羽下晉王大旨昭告天下,于彈汗山設立夏季王庭,每年夏季前來九十九泉避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