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蒲將軍
(項梁渡淮南,英布、蒲將軍亦以兵屬項梁。項羽已殺宋義,乃遣當陽君英布、蒲將軍將卒二萬渡河,救巨鹿。戰少利,陳余復請兵。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章邯軍棘原,項羽軍漳南,相持未戰。項羽使蒲將軍日夜引兵渡三戶津,與秦戰,再破之。)
翌日,都尉陳平來報,蒲將軍(姓蒲名將軍)舊傷復發,臥榻不起,高燒不退。
項羽知道蒲將軍在正史上沒有熬過這次生命危機,史記上記載蒲將軍這個人就點到為止了,以后的史書上再也看不到蒲將軍這個名字了。
項羽急忙起身前往蒲將軍的軍帳,項羽進入營帳,一股草藥夾雜腐臭味撲鼻而來。
“打開傷口包扎予我一觀。”項羽對站在一旁醫官下命令道。
醫官依令操作,只見蒲將軍左臂上有一條深可見骨的創傷,草草用麻布包扎起來,上面糊著一坨不知名的草藥。
項羽對一旁待命的都尉陳平吩咐道:“予我尋一名銅匠,一名繡娘,一尊大鼎,一大壇酒來。”
“喏。”陳平辦事利索,很快湊齊了項羽所需的人員和物資。
項羽先讓銅匠打造了一座小型鍋式蒸餾器,再將濁酒倒入鍋中反復蒸餾得到酒精備用,用大鼎蒸煮了大量布條備用。
項羽接著讓醫官用酒精消毒的銅刀割去了蒲將軍左臂傷口處已經發膿的腐肉,再讓繡娘用酒精消毒的針絲封合傷口,然后敷上止血生肌的草藥,最后用蒸煮過的布條包扎傷口。
項羽在蒲將軍床前守了三日三夜,一日三次為蒲將軍重新更換干凈的布條,直至蒲將軍傷口愈合,高燒退去才離開。
保住了蒲將軍的性命就等于說歷史的車輪已經駛向了不同的方向。救命之恩當何以為報?
蒲將軍這邊算是一個插曲,項羽與韓信正著手準備著東征河東郡的事宜。
在楚軍陣營里范增算是一個特別大的山頭,不僅是因為范增是跟隨項梁老資格的元老,在項羽發動軍變殺死宋義的之后,范增說服項伯、英布、蒲將軍、曹咎等人支持項羽成為楚國上將軍。
如果沒有范增在后面站臺,小字輩的項羽是沒辦法成為楚軍之主的,更別說在巨鹿之戰后成為諸侯上將軍。因此項羽在公開場合和私下會面都尊稱范增為亞父。
所以項羽實施奉天子以令諸侯的戰略必須要先取得亞父范增的支持和諒解,項羽因此和韓信聯訣前往范增處解釋。
“亞父近來安好?”亞父范增坐北向南,項羽坐西向東,韓信與項羽對坐。賓主各落坐,項羽向范增拱手作揖道。
“老夫身骨康健,可日啖粟米三斤。羽兒進來可有要事相商?”范增親切的問詢道。
“明稟亞父,吾與韓賢弟前日商定一策,今日特來與亞父一同參詳。我讓韓賢弟與您解說。”項羽抬手示意韓信接過話頭。
韓信拱手說道:“如今暴秦已滅,然而自陳勝起兵反抗暴秦以來三年,兵禍洶洶,人心惶惶,如何安定天下已經是當務之急!
前日韓信與兄長商議,僥幸得一安天下之策,策名曰“奉天子以令諸侯”還望上將軍明鑒。”
“縱觀歷史,夏商兩代各傳五百余年,年代久遠先且不論,及周王受命于天得國八百六十余年,《尚書》曰:己予惟小子,不敢替上帝命。天休于寧王,興我小邦周;丕顯文王,受天有大命;皇天上帝,改厥元子,茲大國殷之命。周王始自稱天子,代天牧民,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
及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斗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沒,惠文、武、昭襄蒙故業,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延及孝文王、莊襄王,享國之日淺,國家無事。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始皇既沒,余威震于殊俗。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并起畔(通叛)秦。
及項王破釜沉舟九戰而虜王離,相持半載屢勝而降章邯,秦兵即滅秦皇削帝位而屈稱王。沛公破武關而入,秦王子嬰即降,當今天下已經是案板上的魚肉,靜待宰割。項王起兵三年而宰割天下,豈非天命哉?”韓信說得有些口渴,喝了一口甜漿水繼續說道。
“天命在我項王,然而七國后裔根深蒂固,死灰復燃,非一時可以相制,此故上將軍項梁之所以復立楚懷王是也。
天下初發難時,假立諸侯后以伐秦,項家世代楚將,假立楚懷王以其團結楚地人心。舊日將軍家可以立熊心為王團結楚地人心,現今暴秦已除,亦可假立天子以其威望穩定天下人心。
姬氏受命于天八百六十年,天下正朔,兄長何不立之為天子。再由天子冊封兄長為晉王及諸功臣王者,名正言順,天下誰人不服。
晉者古之天下霸主也,執牛耳一百五十年,此奉天子以令諸侯之策,執宰天下,稱霸宇內,以待時變,上將軍以為如何?”
此策天心人心軍心都能收攏在手,范增聽得開懷大笑,擊掌連稱大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