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兵器
陳志杰收回架式,沉吟了好久:“我家傳有養(yǎng)意的法門,招式不會使老……嗯,不是如暗勁,化勁之類的使力的技巧,而是類似形意的‘無意才是真意’,太極的‘混元意’……”
李東來眼睛一亮:“本能?”
“對!”
陳志杰雙掌一擊,“就是這個意思……自從開始練拳,我爹就教我這個,已經(jīng)滲到骨子里了……”
李東來眼皮微跳。
陳志杰所說的捷徑,就是類似的法門。
他明明就會,卻跑來請教自己?
怎么辦,自己都已經(jīng)說過,沒有捷徑了,現(xiàn)在提醒他,豈不是擺明告訴他,自己在騙他?
最關(guān)鍵的是,自己真的不會啊?
算了,就當不知道吧!
李東來也算知道,陳志杰這身勁力、速度、以及臨戰(zhàn)反應能力,八成就是這樣練出來的。
他吐了一口氣,非常認真的說道:“你很強!”
“我知道!”
李東來沒想到,陳志杰的模樣比他還要認真:“就連我爹都稱,二十年前的他,也不如我……”
厲害了我的哥,你這么夸自己,你爹知道么?
要換成自己,李光宗絕對能讓自己脫層皮……
李東來沒忍住,豎了個大拇指。
“再來!”陳志杰又提起了抱架。
李東來點點頭。
機會難得。
除了李光宗,陳志杰應該是他遇到的第二個高手。
連蘇定虎都比不上他。
羅玉章沒交過手,當然不能算……
這一次,他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陳志杰只用形意,李東來卻信手拈來,什么招式都有。
而大多數(shù)的時候,他都是以巧破力,很少硬剛。
兩人越打越是暢快,速度也越來越快,拳腳劃過,幾如虛影,交手時的聲音有如點著了的鞭炮,連綿不絕。
打了足有一刻鐘,看陳志杰呼吸漸重,李東來瞅了個空子,一招九滾十八跌,將陳志杰摔了出去。
陳志杰在地上打了四五個滾才站起來。
“跌拳?”
他郁悶的看著李東來:“戳腳翻子九門拳法,上百趟拳路,哪種是你沒練過的?”
李東來想了想,又搖搖頭:“好像都練過……”
沒辦法,都是被李光宗逼出來的。
論力道,連一半都沒有,比速度,李光宗打三拳,李東來都打不出一拳來,比技巧和使力的法門,更是差著十萬八千里。
想少挨打,只能用“奇”……
“那你練什么形意?”
陳志杰嘟嘟囔囔的站了起來:“不打了!”
李東來當然也是這個意思,他看出來,陳志杰已是體力不支了。
但足夠讓他震驚了。
陳志杰用足力氣,足足打了半刻鐘,等于運動員用百米沖刺的速度,跑了十五分鐘……
他還真沒吹牛,果然是天縱奇才。
“還是要多來陪我練!”
陳志杰甩給李東來一條毛巾,“我爹忙,沒時間,其它功夫比我高的,只會敷衍,也就只有梁有儀,勉強敢用全力與我搭手,但她同樣打不過我,用處不大!”
說著,他又看著李東來,用極其認真的語氣說道:“同你練拳,即便不能漲力,也能漲經(jīng)驗!”
“只要不打擂的時候,我都可能來!”
李東來點點頭,又問道:“那你呢,不練柔勁了?你也看到,就像我這樣,只要達到剛?cè)岵膶哟危徽撌茄哿Γ€是技巧,更或是身體的反應速度,都會有一個‘質(zhì)’的飛躍……”
“你不是還說,“勁力”才是拳術(shù)的根本么?勁都未練到家,要那么技巧有什么用?
陳志杰用力的搖著頭,語氣異常堅定:“還不到那一步……我去找我爹,讓他同意我打擂!”
李東來預感很難。
要能答應,早答應了……
等陳志杰緩了口氣,他又帶李東來,去看了那幾匹大馬和馬戰(zhàn)武器。
他能看出來,李東來對這些很感興趣。
“這是英國純血……”
“這是德國漢諾威……”
“這是法蘭西……”
“這是阿哈爾捷金,也就是所謂的汗血寶馬……”
“每一匹,都不比這套房子的價格低!”
李東來聽的倒吸涼氣。
一匹一百多萬?
放后世,那就是好幾億。
瘋了?
“兵器就更不用說……”
陳志杰又一指玻璃棚下那一長排的馬戰(zhàn)兵器:“都是專程到德國選鋼煉鋼,錘壓打造,槍桿槊把,精選四川白椆、AH牛筋木、山東桑柘……只是陰干打磨,就要三年……”
“你父親花這么大的代價,練馬戰(zhàn)做什么?”
“九擂初立,本是有馬戰(zhàn)的。但所需占地太廣,不可能如拳臺一般,建在城寨或賭船上,更不可能建在明處,最后當然就取消嘍!
但我爹一直都在練,每年至少有兩到三個月,會住在這里……”
李東來隱隱有些佩服。
比起陳志杰,陳世龍更像個武癡。
他拿起武一一器試了試。
份量都不輕,比歷史記載的真實數(shù)據(jù)都要重好多。
最輕的是一桿兩米多長的花槍,也有近十五斤重。
其他如馬槊、鳳翅鏜,大都在二十到三十斤左右,已經(jīng)抵的上唐代陌刀的重量了。
像關(guān)刀、狼牙棒、錘這類武器,直奔五六十斤而去,李東來估計,歷史上真正能用的動這類武器打仗的,應該沒幾個。
李東來最中意的是一桿馬槊。
連桿帶刃一丈有二,與他平時所練的六合大槍長度相當。
最讓他合意的是韌性和重量。
正常的六合大槍,大都用的白臘桿,桿重六到八斤,槍頭重兩斤左右,整體重量不超十斤,他拿在手里,感覺就跟拿了根筷子一樣。
但這柄馬槊,槍頭槍尾全是精鋼打造,超過三十斤,份量比六合大槍重了三倍還多,李東來感覺剛剛好。
其次是韌性。
槊桿是用桑拓木剝成蔑膠合而成,比白臘桿的韌性更足,更適便李東來以點破面,以巧破力的功法路數(shù)。
李東來拿起馬槊,單手握住尾端,猛的一記橫劈。
馬槊劃破空氣,發(fā)出“嗚”的一聲怪響,一丈長的槊柄,彎成了一張大弓。
“好槍!”李東來由衷的贊道。
“喜歡?送你嘍!”陳志杰輕描淡寫的說道。
李東來嘆了一口氣,又搖搖頭。
帶不回去,再喜歡又有什么用?
他把馬槊又插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