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文是清大的副教授。
這些年高校競爭激烈,高校教授的競爭也很激烈,紀文本科就是在清大讀的。當年他也是全省的高考狀元。
在清大讀完了本科,表現優秀被保送了本校的研究生,然后再AM國讀了博士。
博士畢業后在清大任教,他的人生也是順風順水,只是很不幸的遇到了顧韞書。
顧韞書是個土博,本碩博都是在清大的,也不是沒有機會去國外,只是他都拒絕了。
但是就這樣,顧韞書的研究成果缺依然世界領先。
紀文原本是去年可以評上教授職稱的,但是顧韞書獲得了國際大獎。
這個獎的分量明晃晃擺在那里,不得不讓他先上了教授。
每年每個學院的職稱指標都是有數的,少一個就有一個人上不了職稱。
而這一年,不幸的人就是紀文。
他自從上了副高職稱就有點養老的意思了,半年多沒有發論文。
原本是可以吊車尾上個正高,沒想到希望破滅了。
于是他請導師打招呼,把自己送進了顧韞書的科研室,想借助這次的科研成果發幾篇影響因子高一些的論文,下一年把正高拿到手。
沒想到遇到了這么大的輿論攻擊。
他灰心喪氣,想退出了。
他一旦有了這個想法,工作上就開始懈怠,顧韞書和其他成員自然也發現了。
顧韞書找他私聊:“是不是最近有什么事,影響了你?”
紀文一看到他這種當家做主的派頭火氣就噌的上來了:“還不都是因為你!咱們現在的這個項目可是國家的一個重點項目。你為了趕進度,不顧其他研究員也就罷了。怎么為了一個女人,還把科研資料外泄了呢!”
顧韞書也生氣了,但是他沒有表現出來:“紀老師,我希望你能清楚。第一科研進度不是我一個人決定的。第二從來沒有過科研資料外泄的事情。”
紀文哪里肯聽,他認為顧韞書不發火就是心虛,拍桌子鬧:“我不管。我現在覺得待在這里沒有什么前途。我要退出。”
退出這種話只要一旦開口,后面的事情就好說了。
顧韞書自然也不想留他,他這種情緒很容易影響到其他人。
于是和張老教授商量之后,讓紀文簽署了保密協議,留下所有的科研資料后,讓他離開了。
紀文離開之后越想越氣,索性到紀檢委舉報了顧韞書。
他也是寫論文的老手,匿名信寫的蕩氣回腸,塑造了自己一個默默奉獻的科研工作者形象,也刻畫出一個囂張跋扈目中無人的青年學者顧韞書的形象。
這個舉報信送到了紀檢委沒多久,就被有心人扒了出來,并且截取了其中的一些片段發在了網絡上。
這下子全民都知道了清大的那點事兒。
雖然沒有指名道姓,但是青年學者,剛獲獎,領導重大科研項目,這個人一看就知道是誰。
顧韞書再一次被推到了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