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這么多錢了!”,林小寧拿起一沓碼得整整齊齊的鈔票左看右看,兩眼放光,活像個小”財迷”。
”別那么沒出息,你好好學習,將來得賺更多的錢才行!”,林母站起身來,把他手里的鈔票拿過來和其他幾沓錢歸攏到一起,又仔細地整理了一下,然后準備放到一個皮包里。
”留兩百塊錢在外面,明天上街多買些東西,咱家今年過個肥年。”,林父囑咐林母。
還沒喝酒,他的臉上就紅暈暈的,喜氣盈面。
”還買啥呀?豬肉、魚、雞肉都買了,鞭炮也買了,哪兒還需要再買什么東西?”,林母節儉慣了,一聽林父的話直皺眉頭。
家里經濟條件一直都不好,過年時買齊幾種常吃的肉就很不錯了,往年春節都是這樣過的。
林小慧和林小寧也都很乖巧,即使看到別的孩子吃零食、放煙花也不會向家里大人索要。
九五年時,不光是小縣城還沒有發展起來,整個國家的經濟也都還沒有騰飛。
像二十世紀以后提倡的”消費拉動經濟”的理念還沒有出現,普通人家收入都不高,除去一家人的生活開銷和孩子的教育支出,好不容易攢下來的錢通常都會存進銀行。
非必要支出是每個稱職的家庭主婦所不能容忍。
”今兒個高興,你就別掃興了。賣麻辣燙是閨女的主意,要不你問她愿不愿意?”,林父想給家人再買些東西,就把球踢給了林小慧。
”媽,你沒聽別人說過嗎?錢是賺出來了的,不是省出來的。你和爸都忙了一年了,我和小寧這學期也都考得挺好的,明天我們一家人出去逛街吧,好好放松一下。”,林小慧沖父親眨了眨眼睛,拽著母親的胳膊撒起嬌來。
只要父母繼續經營下去,不出意外,林家會越來越富裕的,林小慧有這個信心。
擁有著三十八歲靈魂的她對金錢已經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金錢是用來讓生活更美好的,適度消費才能讓金錢有意義。
”媽,我也想上街逛逛。”,林小寧想到鄰居小孩玩的煙花和玻璃彈珠,立刻對上街有了興趣。
”行,去吧,不過不能亂買東西。”,一比三,林母看拗不過大家,只得點頭答應了。
第二天吃過早飯后一家人就穿戴整齊地上街去了。
街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賣年貨的都抓緊過年前最后一天的”黃金時間”出售貨物,詢問聲、討價還價聲、談笑聲......充斥于耳。
人們的臉上都洋溢著輕松、愉悅的神情。
林父、林母買了平時很少買的蘋果、香蕉、梨等水果,又在百貨商店買了幾斤葡萄干和各種果子;
回來的路上在一個羊肉攤上買了一斤羊肉,又給林小寧買了一把俗稱”狗尾巴草”的煙花。
林小寧樂得一蹦三尺高,拿起煙花一溜煙地跑到了前頭。
”出去一趟又花了一百多。”,到家后林母清點剩下的錢,有些心疼地對林父說。
”一年就過一次春節,多花點就多花點吧。明年還能賺呢!”,林父收拾羊肉準備做飯,”今天中午改善伙食,喝羊肉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