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顧涼再次帶著谷雨與半月出門。
不出所料,她在諸葛先生與王老那里,都得到了滿意的答案。
顧涼又將諸葛文、王啟、張玉瑩三人聚集在一起,見了王掌事一面,與他們說了具體職務安排。
“王掌事,這邊是我為商局找的三位主事,日后內府務必配合三位主事,將工農商事快速發展起來。”
“此事乃利國利民之策,本官定當竭盡全力。”王掌事點點頭,他屬于四品官員,而顧涼并未向三人透露自己真實身份,王掌事便也沒有以尊相稱。
具體事務顧涼自然不會參與,于是介紹完雙方認識,顧涼便功成身退了。
至此,人才招募之事算是皆大歡喜。
“王掌事,不知那位姑娘是何許人也?”王大爺也就是王啟,頗有些好奇的問道。
“自然是貴人,有貴人作保,咱們這商局才會前途無量。”王掌事笑得和藹可親,要知道,這三人未來都是幫他內府賺錢的,他可不得好好招待著。
“你們幾人的任令這兩天便會下來,待下來后,就正式入內府為官。”說到這里,王掌事不由得看了看張三娘子。
另外兩位入朝為官并無大事,畢竟都是男子,又是七品小官,并不會引起多大注意。
但張三娘子是個女子,女子為官雖然在數百年前有例可循,但在本朝及前朝都沒有過先例,想必還要費上一番力氣。
如王掌事所料,上朝之時,王掌事啟奏后,滿朝大臣便陷入了爭吵。
一是原本就不滿商局之事的那群老古板,總算找著機會來以規矩壓人。
二是不滿女子入朝為官的那群大臣,他們認為皇后娘娘此舉有辱斯文,以御史為代表。
三是中立派,既不贊同也不反對,是以默默無聞站立朝中。
顧太傅看著這滿朝爭執,覺得頭大,他也不贊同女子入朝為官,但提出來這件事的是他的孫女,是當朝皇后娘娘,他只能保持沉默。
所以說,先帝到底為何要選他家那個無法無天的姑娘當皇后啊!
可惜不是他想靜靜,這些大臣們就會給他機會當鵪鶉的。
“顧太傅,皇后娘娘此舉,難道你就沒有任何意見嗎?”那御史目光咄咄的看向顧之嵐,幾乎就差沖上前去對著他吼,看你顧家生的好女兒!
“皇后娘娘乃當朝國母,出嫁隨夫,所有決定自然有陛下看著辦,陛下還沒發話,爾等是否太心急了?”顧太傅站在百官之首,悠然自得的握著雙手,語氣十分淡定。
本來他還有幾分著急,但想了想,皇上是夏國之君,又是自家孫女的丈夫,于情于理,這事也該由皇上擔著,也該讓他知道自己這十幾年來是如何被自家孫女坑的。
御史聽到顧太傅的話,頓時臉色憋得通紅,他總不能像罵顧太傅一樣去罵皇上吧?
“陛下,皇后娘娘此舉有違綱常,實在不妥,還請陛下明斷。”御史憋了好一會兒,才將話題拋給皇上。
“是啊,陛下,此事還需細細思來,斷不可任由皇后肆意妄為。”丞相陳麟也站了出來,皇后沒有生在他家,他也樂于看皇后犯錯,畢竟只有皇后品行不端,他女兒才有機會不是嗎?
攝政王宮無憂同樣站在百官之首,若不是顧太傅及時將話題轉給了皇上,相信此時有不少人會圍著他,讓他拿主意。
“此事既是家事,也是國事,還望陛下明斷。”那御史見皇上不說話,只好硬著頭皮繼續開口。
本來皇后折騰什么內府商局,已經是觸犯了部分大臣的利益,這會兒又讓一名女子入朝為官,雖說只是個七品芝麻官,但也讓這群大男人覺得自己受到了侮辱。
男尊女卑的思想自來根深蒂固,雖說女子入朝為官有例可循,但那早就是幾百年前的事了,這會兒他們選擇忘記。
今日若是同意了張三娘子入朝為官,日后女子都效仿,豈不是亂了套。
顧太傅看著所有矛頭都轉向皇上,頓時心情舒暢,果然啊,孫女嫁人了還是有好處的,事情上門了有人頂著了。
“依眾卿之見,朕應當駁回皇后的請求了?”宮翎坐在寬大的龍椅上,身子愈發顯得小,不引人矚目但卻讓人無法忽視。
百官無聲,剛剛吵得不可開交的眾人裝起了鵪鶉。
百官后知后覺的想起,這是皇上即位以來,首次親批事項,他們過度反駁,是不是不太好?
“陛下,應當如此啊。”過了片刻,還是先前那位御史站了出來。
畢竟方才第一個將話題轉到皇上身上的,就是他了。
“女子入朝為官,并非無先例可循,更何況那張三娘子只是個七品官,王御史如此逼迫于陛下,怕是不好吧?”眼看著皇上勢單力孤,顧太傅適時的站了出來。
一則表達自己的立場,顧家永遠忠于皇上;二來他也不想朝堂因為自家孫女之事,鬧得沸沸揚揚。
“攝政王如何看?”顧太傅不等王御史回話,便又看向了攝政王,至于陳丞相,他看都不看一眼。
“有先例可循,即是合理,端看陛下如何決斷。”攝政王宮無憂看了看王御史,而后又看向宮翎說道:“只是那前朝女官,實屬有大才,乃是開國功臣,如今這張三娘子并無建樹,大臣們難免不服。”
宮無憂既沒有反駁皇上,也沒有表明自己同意此事,而是點出了癥結所在。
“本宮既然敢啟用此人,其必定有過人才華。”宮翎還沒來得及開口,一個女聲便響起,而后顧涼身著皇后朝服走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