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夫子在與學生們講述規則,潛寧宮殿門外的幾位太妃也沒閑著。
“聽聞姐姐娘家女兒才氣不凡,定能奪得女子頭名,想來皇后娘娘會將其選為七公主伴讀呢。”林太嬪故作羨慕的說道,語氣里的酸味誰都能聽得出來。
今日幾位太妃中,便只有賢妃娘家有人中選,是以賢太妃自然成了眾太妃中風頭最盛之人。
王太妃不爭不搶,也未讓家族送名帖入宮,其他幾位太妃倒是送了,奈何沒能過了顧涼那關,朝中也無大臣推薦,自然沒能中選。
“瑤兒是個有福氣的孩子?!辟t太妃向來行事囂張,半點不掩飾自己情緒。嫉妒算什么,誰讓他們家族后輩無成氣之人。
福氣?八字還沒一撇就談福氣?也不怕損了小姑娘運氣。林太嬪內心嗤之以鼻,臉上卻還是笑得恭維。
雖說后宮中就這么幾位太妃,但也有貴賤之分。賢太妃有一子已獲封五王爺,娘家又有兄長為禮部尚書,底氣自然比別人硬。
王太妃有雙胞胎皇子,又是出身世家大族,地位自然十分穩固。
林太嬪與寧太妃出身平平,又無皇子傍身,便只能低頭做人。
很快第一輪考核便開始了。
所謂言語,考察的是待選伴讀們之語言表達能力,他們只需講明白自己是誰,為何想成為伴讀,成為伴讀之后如何陪伴皇子公主們學習,這一輪便算結束。
畢竟是一群孩子,是以顧涼設置的考題并不難。
“皇后娘娘好,各位太妃好,學生乃是揚州顧氏子衿,年方十三。古人云,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學生以為,讀書可以使人明智,明禮,明心,成為能報效祖國之人。學生已熟讀四書五經,定會盡侍讀之責,盡忠職守?!?p> “小女乃是禮部尚書府上嫡幼女唐瑤,年方十歲,于琴棋書畫略有心得…”
“學生乃是翰林院大學生嫡長孫華黎,年方八歲,擅書畫…”
“小女乃是工部侍郎府中嫡女林子琪,年方五歲,小女喜歡畫畫,喜歡吃甜糕…”
有些待選少年年紀小,記不得那么多,又看皇后面善,不由自主的說出了心里話。有了第一位,其他孩子也放松警惕,實話實說起來,其中有愛吃甜糕的,愛賴床的,愛逗蛐蛐的,不勝枚舉。
只要不是自家人選,幾位太妃樂得看笑話,于是拿著帕子嚶嚶嚶笑個不停。
那些跟著主子來的丫鬟哭笑不得,主子怎么把在家老爺夫人教的東西都忘光了?!
這便是顧涼懿旨言明各家夫人太太無需陪伴進宮的理由,若身旁時刻有人提點教導,如何還能展現出他們的真性情。
是以顧涼在一旁雖并不說話,但看她臉色,便知她十分認真。
“小女乃是京兆尹府中嫡女葉靈,年方八歲,得家中母親親自教導,琴棋書畫均有涉及,小女以為,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能提升人的氣質,也能使人心胸開闊,避免郁結?!?p> “小女乃是京兆尹府中庶女葉玉,年方八歲…”
葉玉答話之時,顧涼抬起了頭,聽了這么久,這是第一個自稱庶女的,選名帖時,倒未特別注明嫡庶,這葉玉莫不是有什么過人才華,讓京兆府敢將其送入一群嫡系中?
若有真本事還好,若是沒有,恐怕免不了被人嘲諷自不量力。
而那葉家嫡女看雖瘦弱,卻有幾分不落人后的風骨。
幾位太妃自然知道京兆尹府上那些糟心事兒,是以對葉靈有片刻同情,但又覺得京兆尹夫人蠢頓懦弱,一副好牌打的稀爛,不值得讓人憐惜。
“小女乃是禁衛軍校尉府上嫡女程橙,年方六歲,已經學過三字經,若是我做了伴讀,定然教會公主殿下背三字經?!?p> “學生虎威將軍府上嫡孫張子陽,今年十二歲!我爹說我拳腳利索,關鍵時候可以保護皇子殿下,娘娘一定要選我!”
張子陽聲音如虹,在一眾文弱聲中顯得尤其扎耳,周圍的待選之人開始竊竊私語,笑他是個自大的蠢貨,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竟然還敢教皇后娘娘做事。
顧涼笑了笑,總算遇到兩個有趣的。
待六十人各自言畢,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個時辰。
期間顧涼時不時讓小滿記錄自己的評語與評分,第一輪考核結束。
第二輪為才藝表演,大多數公子小姐都展現了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方面的才藝,盡管年歲還小,但俱有不俗表現。
選拔時間較長,顧涼還特意明日準備了餐食,未上臺表演才藝者,便可各自飲食。
借著用膳這段時間,顧涼發現部分人家的小姐與公子似乎十分嬌氣,對下人頤指氣使。果然還是一群孩子,不會掩藏自己的真實本性。
待到所有人才藝表演完畢,又是兩個時辰過去了。
其中表現最為突出的,便是顧子衿與唐瑤。
申時初,第三輪考核開始。
合力,意味通力合作,三位夫子將六十人分成十個小隊,設置了含體力、智力考核的多重障礙,每個隊伍可自行選擇一人為隊長,考核成績依據各人在此過程中的表現而定。
此次組隊為男女混隊,雖然大夏也有男女七歲不同席的規矩,但光天化日之下,有皇后娘娘與幾位太妃在,自然沒人敢說些什么。
顧子衿、唐瑤等人被分到一組,鑒于二人前兩場表現拔尖,這一組備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