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一進實驗室內,一個大概有六七十平米的房間映入他的眼簾。
而且里邊的設施也是很全面,培養艙,基因觀察儀等等最先進的設備分布在實驗室的四周。
這可比自己母校中跟導師學習地那個實驗室設備完整多了。
將實驗室的門關上,將外套脫下穿上早就放到一旁的研究員專屬白大褂。
白易之拿著那個血肉樣本來到一個稱重的設備前,稱量了一下這份樣本的重量。
去除試管大概有八十克左右。
然后他將試管打開然后拿出了四個試管將這份樣本分割出來。
將其中七十克放入一個較大的試管中,并打開了一個標注著營養液的玻璃瓶。
這里邊存放著用于培養細胞增殖,不斷分離增長的特效營養液。
將其倒入試管中然后將這份實驗樣本放入培養艙中。
讓加快他的繁殖過程。
然后有將剩余的十克分為兩個三克和一個四克的試管中。
那個四克樣本的試管他準備等會再基因觀察儀上了解一下這異星原生物基因的組成。
至于另外兩個試管分別倒入營養液,一個放在高溫處,一個放在低溫出。
分別觀察他們在這兩種環境中細胞分離繁殖的速度。
這些都忙完之后白易之將那個存放有四克樣本的試管來到基因觀察儀。
科技的發展讓人類的科學家淘汰了落后顯微鏡觀察模式,最先進的基因觀察儀可以讓人將樣本放入觀察儀下邊的觀察柜中。
觀察儀上方的顯示屏上就可以將掃描到的基因組成投射到顯示屏上。
讓研究員更立體的觀察基因組。
藍星生物的基因組大概有遺傳序列DNA和病毒RNA組成,更微小一點的叫做基因分子。
但是異星文明生物的組成也差不多,只是他們基因組的形態和基因序列跟藍星生物有很大的差異。
或者可以說這根本屬于完全不同的組織所組成,藍星生物的基因序列組成以蛋白質為主,而他們的是一種被人類文明命名為異元素的物質組成。
白易之開始觀察著異星文明原生物的基因編碼序列,的主要組成并開始記錄。
基因編碼序列的組成是很龐大的,在2020年異星文明還沒有入侵之前,以人類的水平都很難測量分析出一個基因組編碼序列的全部。
但三百年后的今天,同樣也是如此,他現在所需要做的就是在這些主要基因序列組成中異單元中找出代表著自愈遺傳基因的組成。
然后將其分離出來,進行培育后編寫進入小白鼠的基因序列中,增強其自愈能力。
看起來,這應該很簡單,但是實際操作起來,很難很枯燥。
在經過一段長時間的觀察和記錄之后,白易之停下來休息了一下。
拿出了自己的手環,一個跟2020年手機類似但是功能更加強大的通訊設備。
哪里顯示著一條短信。
是他的小妹楚小蘭發給他的。
白易之從小就是一個孤兒,被叔叔楚白巖領養長大。
也是叔叔楚白巖供他讀完學業,只是自高中畢業進入大學,他一開始就定義就是要考研所以每年能夠回去的時間很少。
甚至一年也回去不了幾天,說起來自己也很久沒有好好的跟他們聊聊天,見見面了。
真是可悲的學業生涯啊。
楚小蘭發來的消息中,說道。
她應該會在近期來到南星市內,她已經考上了白易之的母校。
這小妮子可以啊,白易之的母校在藍星上算不上多好,可是同樣是一流水準,她能夠考上想來吃了不少苦吧。
隨后回了短信,告訴她來之前提前告訴他,好去接她。
隨后白易之看了看時間,已經是很晚了。
他走出了實驗室準備去找點吃的,但是一開實驗室的門就看到門口旁邊有一個推車。
推車上有著一些食物,不過稍微涼了一些,不過不要緊。
熱乎飯對于一個經常學習和研究道很晚的人那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他已經習慣了。
推車上還有著一張紙,上面記述著,研究室內送餐的時間,不過不用看,如果他研究起來大概是會把時間放到腦后去。
記住才怪,不過后半段對他很有用,哪里介紹了研究所分配的臨時休息室在哪。
更重要的是哪里有電磁爐可以加熱食物。
而休息室就在研討室往左走,跟他的實驗室號一樣都是五號。
走去休息室,加熱了食物吃下之后,便草草的睡去。
第二天醒來打開休息室的門,門口就已經放了一份早餐,吃下之后,白易之走去自己的實驗室。
貌似自己昨天晚上忘記將存放在基因觀察儀上的樣本存放起來,讓這份樣本直接在暴露在空氣中一整夜。
幸好這不是繁殖和傳染性極為強大的生物基因樣本。
而且這份樣本由于沒有放置營養液,樣本的活性很低,或者說已經失去了活性。
無奈只能將其銷毀。
而且常規的銷毀手段是不行的,畢竟是異星文明的基因,如果消除不干凈,很有可能帶來麻煩的。
這個實驗室中也有基因粉碎器,可以將這份樣本在基因層次徹底粉碎。
將其放入基因粉碎器中開始粉碎,然后白易之來到了另外兩份繁殖樣本前。
觀察放入低溫環境下的樣本繁殖速度,和高溫環境下樣本的繁殖速度。
自己放入培養艙中樣本的繁殖速度進行對比。
這其中不用說,培養艙中繁殖的最快,這生物樣本的細胞已經進行了兩次的自我分裂繁殖。
原本七十克的樣本現在已經有二百八十克。
從原本的七十克分離一次后成為一百四十克,然后又從一百四十克分離成二百八十克。
至于低溫和高溫環境下的差距則很小都是只分離了一次,從原本的三克成為了六克。
將數據記錄下來,然后白易之來到了基因粉碎器觀察了一下。
檢查一下那份樣本是否全部粉碎完畢,一般以基因粉碎器的能力,只要被粉碎過了根本不可能還殘存這基因編碼序列。
不過他有一個特殊的愛好那就是不斷反復的檢查。
檢查沒什么問題之后白易之有從培養艙中分離出一個十克重的樣本,然后繼續放在基因觀察儀上來分析和記錄這異性生物的基因編碼序列組成。
這一份枯燥無味工作,對他來說和在母校導師哪里學習有是一種不同的感受。
跟導師學習時一般都是,導師將他所研究所發現和掌握的以他的教學方式將其傳達進你的腦海中。
你所能學到的和掌握的大部分是導師所掌握的,但是現在不一樣。
白易之每一分記錄每一分基因編碼序列的分析都是他自己慢慢的一步步探索。
分析出什么未知,能夠掌握什么也未知。
對于一個科研工作者來說才是最迷人的。
記錄了一下許久異星生物基因編碼序列,白易之停下了自己的分析和記錄。
通過智能手環看了看時間已經是下午了。
走出實驗室,拿著已經有些涼的午餐吃下。
然后來到了基因粉碎樣本放在基因觀察儀下,繼續觀察。
他準備這次觀察無異樣之后就將這份樣本徹底丟掉。
仔細觀察這份樣本,根本沒有基因序列的組成基本分子。
也就是最基本的基因編碼分子。
不困在這份樣本的細微處,一個類似于基因單元的小東西正在那里好似吞噬者其他基因分子粉碎后的物質,并不斷地在修復自身。
白易之吃驚。
怎么可能還有基因能夠在基因粉碎器粉碎之下還存在的基因單元。
雖然說他有著反復檢查的習慣,可是根本沒想過還能發現存活的基因單元。
不過既然發現了,那么試著培育一下。
科學研發之路就是,不斷的探索,發現,然后分析總結。
這個還存活并不斷自我修復的基因單元讓他來了興趣。
既然它在吞噬其他基因組粉碎后的組織,那么就是說缺少養分。
白易之隨后滴入了一些營養液然后開始觀察著這個基因的變化。
分析完整有活性樣本都被他暫時擱置。
專心的研究分析記錄,這個細小基因單元不斷修復的變化。
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是對于一個沉迷與其中的人來說,時間對他來說是那么的短暫。
可能是滴入了營養液,有了足夠的營養補充,在這個樣本其他地方也陸續出現不斷自我修復的基因分子碎片。
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這份基因單元自我修復完成之后開始自我復制。
只是此時白易之突然感覺頭部有些眩暈,身體一股饑餓感不斷傳向他的大腦。
哦該死,自己這是觀察了多少時間。
看了看智能手環上面顯示的時間。
聚離發現這種能夠自我愈合的基因單元已經過去兩天了,怪不得自己渾身那么疲憊。
白易之將那些樣本保存好,然后趕緊向外走去。
他需要吃些食物,順便好好的睡上一覺。
剛出門白易之將旁邊擺放的食物狼吞虎咽的吃下,然后回到休息室睡覺。

一筆重生
大哥哥大姐姐們哎,你們都是那有錢的人,小老弟剛開書,給個推薦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