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床家屬,昨晚你們商量好沒?如果同意轉科,我們上午就辦手續。”葛醫生站在床前,試探性地問道。
“這…沒有其他辦法嗎?”
“昨天全院會診你也聽到了,現在腫瘤科愿意接收你們,只要你們愿意我們立刻轉科。”
“可那也是穿刺,我們...”
“我不敢,葛醫生,我害怕,有心理陰影。”唐曉雯毫不掩飾,目光直視葛醫生說,“上一次穿刺已經大出血,我害怕這次會發生相同的情況,我不敢。”
“這個,嗯,確實我們不敢保證。”葛醫生抬抬鏡框眨眨眼,“但是目前我們科室確實沒有其他辦法,手術也不推薦,要不先出院療養一陣子?”
“出院?”
“是啊,昨天我們已經撤掉所有藥物,目前你的狀況良好,如果不打算轉科,可以考慮辦理出院。”
“可我身上還有一半的釘子沒取呢?”
“今天下午會取完,取完以后再也沒有別的治療事項,所以...”葛醫生兩手一攤,“所以,你們要不考慮出院?”
突然聽到出院,唐曉雯和夏麗紅都露出不安的神情。試問哪個病人不想出院,但如今病沒治人躺著,回家后怎么生活?
唐曉雯使勁搖頭反對:“我不想,我還沒做好心理準備,我才剛能走路,我,我還不能自己上廁所,這么快出院我怕回去發生意外。能再住兩天嗎?”
“誒?”聽到意料之外的回答,葛醫生喉嚨異常干澀,攤開的雙手重新握在一起,“這也不是不可以,我們這么大醫院,雖然床位緊張但也不缺這一張床,而且床位費也不貴,如果你不想出院再觀察兩天也行,你們自己決定。”
“那我再住兩天,謝謝。”
唐曉雯硬著頭皮的一問,沒想到竟得到醫生同意。然而兩天能恢復成什么樣誰知道,但無論如何今天不行,明天也不行。
待醫生離開,她瞬間開始焦慮:“媽,怎么辦?我要出院了?!”
換做別人,出院那是歡天喜地放鞭炮,但對于她而言,出院那是背著炸藥包回家,百感交集。
夏麗紅也不知所措,大眼瞪小眼回道:“要不我們出去走走,先鍛煉走路?回到家,總不能讓我扶著你走吧?”
“也是,回家還站不穩那哪行。走,去小陽臺看看,呼吸新鮮空氣。”
“小陽臺嗎?”
“嗯!那天沒看見日出,今天這么大太陽,我想曬曬。從哪兒跌倒從哪兒爬起來。”
唐曉雯鉚足勁要從跨入黃泉路的門檻重獲新生。從床上到地上,從病房到走廊,從走廊到陽臺,一路搖搖晃晃顫顫巍巍。
夏麗紅手掛紅色絨毯緊貼女兒身旁,雙手一直懸在半空隨時準備攙扶。
母女倆一會兒松手一會兒抓緊衣袖,碎步來到陽臺。
一陣微風吹來,此時的風和那天的風已經有些許不同。那天的風帶著暴雨后的冷,此時的風蘊含初夏的暖。樓下的樹叢已不似雨后清晨的幽靜,多了些人聲熱鬧。
這是二十天來唐曉雯走得最遠的地方,看得最遠的風景。
夏麗紅給女兒披上絨毯,裹得嚴嚴實實,抱著一起欣賞“外面的世界”。
“媽,我們這是學泰坦尼克號呢?這姿勢好浪漫。”
“怕你冷,抱著以防感冒。”
“媽,今天不冷。”
“嗯,還是別得瑟。”
夏麗紅清晰記得當時在這里做出的錯誤決定——
“如果這是我必須邁過的坎,那我就勇敢跨過去!”
“對,只要你覺得可以那就可以,我們勇往直前!”
——如果當時沒有鼓勵女兒,如果當時保持清醒,如果再多猶豫一秒,一切都會不同。
“媽,你在想什么?”
“嗯?”
“怎么不說話呢?”
“我在想我女兒真勇敢,媽媽為你驕傲。”
“那是因為我有世界上最好的媽媽。媽,謝謝你一直照顧我,你憔悴了好多。”
“人本來就會老,如果我當時阻止你...”
“媽,事情已經發生我們別再想‘如果的事’好嗎?我也想過,如果當時我沒有沖動,如果當時我堅持不穿刺,我的人生會不會變得不同,至少不會因為我讓你和爸爸這么辛苦。”
夏麗紅摟緊女兒,眼眶紅潤。
“我們不辛苦,我們只希望你好。”
“媽,我們沒辦法改變過去,但我相信以后會更好,至少今天在這里我們看見了那天沒看見的太陽,不是嗎?”
唐曉雯雙手抱住肚臍下那雙蒼老的手,她感覺到顫抖,不知是自己還是身后的母親。
“我女兒說得對,以后會更好,從哪兒跌倒從哪兒爬起來。”
“雖然不知道兩天后會不會出院,但至少現在我挺清醒,不轉科不出院。他們把我變成這樣,總不能趕人走吧,嘿嘿。”
“就是,知道下一步怎么走我們再出院。”
回到病房后,唐曉雯剛坐下便迎來陌生的熟人——陶艾。
“曉雯,好久不見。阿姨,您好。”
“陶艾?你怎么知道我在這里?”
“我問江彤,她告訴我的。恢復得怎么樣?”
“還行,能稍微走幾步。”
“這個給你,祝你早日康復!”陶艾掏出一個紅包。
“不不不,這怎么行!我不要,你揣好!你來看我我已經非常開心!”
“拿著!紅包圖個吉利!”
“我不要,我,我不好意思收。”
“哎呀,收下收下!‘早日康復’不要嗎?”陶艾手一指,紅包上四個金字“早日康復”閃閃發光。
“誒?”錢可以不要,但這四字祝福無法拒絕,唐曉雯只好收下。
“其實今天來我還想問問你的病,不介意吧?我已經申請出國留學,如果有需要我可以試試向國外的醫生發郵件,幫你問問這種病的治療方法。”
沒想到陶艾竟然提出這樣的建議,唐曉雯和夏麗紅似乎看到希望之光。
“好啊!謝謝!謝謝你幫我!”
“但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幫上忙,只是多問問或許能找到更多方法。目前醫生告訴你怎么治療沒?”
“嗯...有啊,介入或者手術二選一,但手術據說只是最終萬不得已的方案。”
“他們沒有建議用藥治療嗎?”
“吃藥?”
“嗯。”
“沒有,從來沒有,只提到那兩種方法,但風險都很大,我不敢輕易嘗試。”
“沒有嗎?我在網上查到一種藥,很多研究都報道過用它來治療血管瘤,我覺得你可以試一試,或者問問醫生看能不能行。”
“真的嗎!有這種藥?”唐曉雯的聲音變得高亢,激動不已。
第一次有人告訴她這病有藥可醫。
“但我也不知道具體能不能行,你可以搜搜文獻,或者給作者發郵件問問。國外的研究人員一般不會拒收郵件,看到你的情況說不定會回復你。”
“好,好的!什么藥?快發給我看看。”
“別激動別激動,我沒有你微信,先加微信啦。”
這話一出,唐曉雯難掩尷尬,當年一氣之下刪掉陶艾微信,沒想到現在竟會再聚首。
“哦哦哦,我掃你!謝謝!”
人生沒有過客,她再次被自己的過去打臉。
“對了,那個祛疤藥上網買靠譜嗎?”
“放心,我用過,是正品。不過你也知道,廣告只是廣告,如果效果真那么好還要我們醫生干嘛?”
“你用過?”
“我剖腹產呀,不過用了祛疤藥還是留下瘢痕,這都是個體差異,不是瘢痕體質的人就算不用藥也不會留疤。”
“哦哦,原來如此。”
原來你已經生了小孩。幾年不見,有小孩有事業,而且即將出國升造,人美心善說得就是你吧。
努力的人老天爺賞飯吃,不努力的人會得到懲罰。
看著陶艾離開的背影,唐曉雯充滿羨慕。
如果當年沒離開這里,努力工作努力學習努力研究,現在會變成什么樣呢?
可世上沒有“如果的事”,只有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現在能努力的事情便是看文獻——一件曾令她痛苦不堪的事情,但卻是目前唯一自救的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