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共同富裕時代精神,深入挖掘金華歷史文化精華,聚焦拼搏、創新、奮進精神,創作本書。金華健身瑜伽處于全省領先水平,擁有金華山、越龍山等名山。小說選取瑜伽作為主題,發揚瑜伽士的創新創業精神,年輕運動員的賽場拼搏精神;選取羅店鎮和金華山作為故事背景,宣揚金華企業高管和員工的奮進實干精神,展現金華山旅游事業的發展成果。
一、結緣瑜伽
我與瑜伽的緣分,還要從小時候說起。我出自書香門第,是明末清初文學家李漁后裔,幼年的暑假就是在爺爺家度過的。
爺爺家的電視,每天都在播放著中央電視臺張蕙蘭老師的瑜伽節目。我很好奇,這個頭上帶著花環的阿姨在練的是什么東西。我將這個問題問向我父親,父親說瑜伽要用氣,但又不是氣功,是一種女人練的功夫。不僅僅是我父親,全國人民自從看了這位女老師的節目后,都對瑜伽開始產生誤解,以為這是一種女人練的功夫。
我爺爺是一位土木建筑和園林設計工程師,在機關退休后,喜歡一邊旅行攝影一邊搜集創作靈感,家里堆滿了建筑和旅行的書籍雜志。我見到的第一個瑜伽體式,就是在一本旅游雜志上看到的,是一個白皮膚、高鼻梁的外國男人做著烏鴉式。我很驚訝,為什么一個人的身體可以達到如此平衡,僅僅用雙手就可以將自己的身體支撐起來。我那時就開始對瑜伽有了自己的看法,這應該是一種男女都可以練習的高級功法。
2013年,我從大學生村官的崗位上,考入機關工作,在工作壓力下,身體和精神狀況一直不好。在領導的指導下,我開始嘗試健身房的瑜伽課,效果非常好。隨后,我開始找老師系統性地修習瑜伽,目前已經養成自我練習的習慣。
二、作書初衷
我憑借自身的文字功底,設想將小說、體式圖、論文內容三者合為一體。故事背景發生在中國健身瑜伽推廣之前,通過主人公的經歷,描繪瑜伽行業的錯綜復雜;情節推進與瑜伽哲學相結合,以中國健身瑜伽的萌芽作為結尾。本書屬于解謎探險類小說,窘于篇幅限制,很多關鍵情節沒有一一展開描述,亦給讀者帶來無盡的想象空間。
三、成書感言
謹以此書向劉開荒、王志成、李曉鐘等為中國瑜伽作出杰出貢獻的老師致敬;感謝郭子、焦開開等老師提供的幫助;感謝先祖父李年豐、妻子朱浙萍等親友的支持。
我在瑜伽體式和哲學領域都不是全國頂尖水平,在文學領域只是一個初學者,但是將如此多的要素整合在了一起,使得此書有一定的創新性,值得大家一看。愿以此書幫助更多人,保持身體與心理的雙重健康,得以修成正果。
作者:李因上
2022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