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高的提出合作以后,林安就順水推舟答應了下來。
“趙總這么熱情,我當然當仁不讓了。今天下午4點的時候我剛好有時間不如我們就約在京都大酒店見面吧。到時候我們再詳談合作的事情。”
林安答應的非常爽快,這讓趙高非常的高興。
只要能將人約出來,這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和林總合作真的是爽快,那我們下午4點就在京都大酒店見面。”
掛完電話以后,趙高那邊兒立刻就炸開了鍋。
在場的股東們沒有想到合作竟然這么容易,輕輕松松就將你臨安給約了出來。
本來在此之前,許多股東的放心,他們認為臨安只是一個年輕人,氣量肯定十分之小。
再加上最近他的發展那么突飛迅猛,很有可能看不上他們趙氏集團。
但是沒想到臨安竟然這么好說話,那些股東們此時則是非常的高興。
一旦這個合作洽談成功,那么對于他們趙氏集團來說,百利而無一害。
他們可以趁著這次合作的機會,嘗試他們一直夢寐以求的轉型。
現在食品這個行業真的是不好做了,他們需要尋求多方為的發展。
“剛剛的電話想必大家都已經聽到了,對面的凌總已經同意和我們洽談合作。下午的時候我會去洽談,爭取我們公司拿下這次合作的機會。我希望這段時間大家都各司其職,一定要動起來,千萬不能再像以前那樣渾水摸魚。如果再讓我知道誰趁著這段時間中飽私囊,那么就別怪我不客氣。看在往日的情分上,我提醒大家一句,到時候出了事情你們別怨我。”
趙高此時的態度十分嚴肅,在場的股東們都看出來了,這一次他是想要干票大的。
林安處理完手頭的事情以后,就開始著手準備下午合作的事情。
說實話,他和趙氏集團的合作自己其實拿不到多少好處。
他更多的是想通過這次合作掌握更多的資源以及先進的理念。
因為他通過調查發現趙氏集團在食品行業是處于世界領先水平,他們的許多技術都是遠遠領先于國內的。
臨安正是看中了他們這一點,所以才會同意合作。
也正是因為如此,他才要準備一下合作的東西。
和這種大型企業合作,這還是臨安頭一次。他也不知道應該準備一些什么東西,所以就把電話打給了徐慧寧。
徐慧寧這段時間一直在家里休息著,前段時間他實在是太勞累了,以致于身體你到處都出現了毛病。
徐慧寧此時正在家中休息,在接到臨安的電話以后,兩個人就聊了起來。
“惠寧,今天下午我要和趙氏集團談談合作的事情。畢竟這是我第一次和上市集團合作,我想問問有沒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聽了臨安的話以后,徐慧寧微微的愣了愣。
他沒想到連安的動作這么快,剛剛發展了兩個月竟然就要和京都本土上市公司合作。
這對于他們公司來說可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這也是他們向前發展的關鍵時刻。
徐慧寧在這方面雖然沒有什么經驗,但是他以前經常耳濡目染,這方面還是懂得比較多的。
“下午你和他們洽談合作的時候,一定要搞清楚對方的底細。這次的合作是對方先提出來的,他肯定是有求于我們。等他們先把要求提出來以后我們再說。記住,在合作這件事情上,我們一定要掌握主動權,不能被對方牽著鼻子走。”
徐慧寧的這番話讓臨安茅塞頓開,說實話,在做生意這件事上,他確實是一個小白。
不過現在有了徐慧寧的指導,他很快就明白了這些東西。
掛完電話以后,臨安就按照徐慧寧說的方法開始準備。
首先他翻開最近趙氏集團的各項財報以及他們最近這幾年的發展歷史。
看完以后連按很快就發現了一個非常大的問題,那就是連續幾年趙氏集團的資金其實一直都在處于一個下滑的地步。
如果照這個樣子持續下去,用不了幾年他們公司就會破產的。
畢竟公司一直賺不到錢,那么股民不會買賬,那些投資者也不會買賬。
誰也不想眼睜睜的看到自己的錢打水漂,他們寧愿去投資一些賺錢少的項目。
而且他看了一眼趙氏集團最近的發展情況,發現已經好幾年,趙氏集團沒有什么實質性的進展。
雖然他們在食品行業還是龍頭老大的位置,但其實這個位置已經是虛的了。
許多新的食品公司后來居上,已經隱隱有將他們甩在后面的趨勢。
食品這行的競爭是十分激烈的,如果你不進步的話,就會被你的同行給不斷壓垮。
臨安終于知道了為什么么趙高會這么迫切的想要找自己合作。
可能他也知道了他現在所存在的巨大問題,估計他想從自己這里尋找到一些新的管理經驗以及公司新的方案。
臨安自從來到京都以后就一直著手創新,他手下90%的方案和產品都是出自他的手。
既然已經搞清楚了對方這次的目的,那么這次的合作就輕松許多。
既然是合作,肯定是雙方互利共贏。林安這邊也有自己的小心思,他也想要在對方的手上撈點油水。
雖然現在趙氏集團一直處于虧損的狀態,但是其實他們還有幾款新的產品比較有賣點。
林安一早就看上了這幾款產品,但是一直沒有機會。
剛好趁著這次機會,他可以和對方好好的談一談,雙方可以把這種技術相互交流一下。
反正現在是場正處于飽和狀態,也只有新的產品才能引起市場的反應。
林安已經不屑于去爭奪已經處于飽和狀態的市場,要做他就去做那些市場的空白點。
他覺得一個公司只有不斷的創新,才能不斷的提升自己的位置。
公司存在的本質意義就是不斷的創新,不斷的迎接挑戰。
如果一個公司只站在原地坐享其成,那么他注定會被時代所淘汰。
林安早就已經見過這種公司太多太多,他說他不想讓自己的公司重蹈這些負責。
所以一向他對自己要求非常嚴苛,對自己手底下的人也非常嚴格。
正是因為這種辦法,才讓他的公司在兩個月之內從京都脫穎而出。
在京都這個殘酷的地方,他們能發展到現在屬實是一個奇跡。
有許多公司來到京都不足一個月都倒閉掉了,林氏集團現在在業界幾乎已經成為了一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