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啊,什么都好,無論人物,門第,根基,長相,家私,學識都應該是整個京都里數一數二的,姐姐雖大字不識幾個,比不得園子中的那些姑娘小姐們,但是姐姐好在比你們眾人都要年長些,自然是看的出一些門道的。攸弟啊,你要多在意在意身邊的人的想法,一個男人在外面應酬奔波做事這是你的必經之路,無可厚非,只是莫要讓在乎你的那些人擔憂才是!”王熙鳳看了一眼站立在王攸身后的瓊玉,意有所指的說道。
王攸恭...

泱上云逐
其實我看原著,一直在想王家的女人到底是什么樣的,其實王熙鳳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精明,工于心計,有著自己的小聰明。 我時常聽我媽說,看女孩子首先就要看她媽如何,有道是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其實無論是兒子還是女兒的品性,很大一部分都源自于他(她)的原生態家庭。 那么我就提出了這樣的假設,王夫人和薛姨媽年輕的時候,尤其是王夫人應該是和王熙鳳差不了多少的,只是王夫人嫁入榮國府后,成了當家的太太,肯定在當年過門的時候受到過賈母的教導,其實王熙鳳同樣如此,只是前者受到的教導時間更長,加上平日里吃齋念佛,更容易掩飾住原本的心性,當然若是碰到應急的事情,就會表露出本性的缺點出來(比如金釧之事) 而薛寶釵的母親薛姨媽想來應該也差不多,只是薛姨媽嫁到了薛家,薛家是個皇商,比不得公府,薛父應該是個文人,他肯定也想改換門庭,走科舉路線,無奈早死。薛寶釵受到的家庭教育就是這般,用文學素養來掩蓋住那本性(工于心計)。 這就導致一個問題,怎么王家的人都是這般模樣,不是武將世家嗎?我不是寫了嗎?王子騰之父出了差錯,他走的是外貿路線,這能不談判嗎。 所以王攸的有些性格(工于心計)就來自于這,從遺傳學的角度來說,應該是沒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