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辛沉思良久,右手在腿上一拍,扯動傷口,疼的他眉頭一皺,命道:“傳朕旨意,宣微子、箕子,比干,微子啟,微子衍,伯夷、叔齊七王到內殿議政。”
內侍官奉旨,知道事情緊急,命令宮衛分頭傳旨。
最先到達的是比干和箕子,這兩位王叔在朝堂身居要職,平時便在王宮內辦公。二王見到帝辛,問道:“大王身體無恙否?”
帝辛抬抬手道:“無事,王叔不用擔心,二位王叔請先坐下等候。”
過了一會兒,微子啟,微子衍也來到內殿,這兩位是帝辛的王兄,同是帝乙的兒子,同父異母。二位王兄同樣關切道:“大王,你的傷勢如何?”
帝辛道:“有勞王兄牽掛,并無大礙,王兄請先就坐。”
二位看到包扎的傷口位置的確不在要害,也就放心了。
不久,伯夷,叔齊來到內殿,這兩位并不屬于殷商王族,他們之所以有資格來內殿議政,因為他們是帝辛的舅舅。孤竹侯也是一方大諸侯,數代與商朝聯姻,親娘舅在古代關系上屬于近親,而且二人也是子姓,伯叔是排行。
伯夷,叔齊看到內殿已經來了四位王族,點頭示意,道:“大王,刺客抓到了嗎?”
帝辛道:“方相方弼尚沒有回來復命,你們稍待,再等候王伯到來。”
半個時辰后,微子也來到內殿,微子年齡最長,是帝乙的兄長,已經賦閑在家,不問政事了。帝辛把他也請來,是因為他在王族中長輩,地位崇高。微子道:“大王,今日聽聞有刺客行兇,刺傷了你,你傷勢如何?”
帝辛道:“有勞王伯掛念,并無大礙。”
七王齊到內殿,帝辛一脈相關的重要人員都在這里了。帝辛命令內侍官道:“緊閉殿門,嚴加警戒,任何人不得靠近內殿。”
七王都知道,帝辛遇刺后緊急請他們來,肯定是有大事商議,都不再多言,等待帝辛開口。
帝辛道:“諸位都是我的叔伯長輩,王族支柱,商朝肱骨,朕今日請你們來,確有要事想請教。”帝辛掃視了一眼,“數月前,闡教上仙云中子前來進言,說商朝氣數將盡,欲勸朕改變國策,續商朝氣數。云中子素有賢名,品德高尚,已是金仙之境界,必然不會出言亂我朝政。惹下如此大的因果,對他修行不利。諸位對他所言如何看待?”
當日云中子在朝堂說了關于商朝氣數將盡的言論,震動遍野,現在只怕是婦孺皆知。
伯夷道:“云中子所言臣也聽說了,此乃一家之言,不足為信。商朝如今天下太平,萬民安居,只要大王專心理政,商朝氣數必然悠長。”
伯夷、叔齊雖然有賢德之名,但是對于治國理政并不擅長,他們只是因為身份原因,地位才那么高。
比干反對道:“臣以為云中子所言非虛,天地氣數本就不是一成不變,昔日氣數在我大商,先祖成湯起兵滅夏,天下諸侯響應,夏桀數年而亡國。商朝其興也勃焉,夏朝其亡也忽焉。若商朝真氣數將盡,大王不得不小心應對。”比干停了片刻,“大王突然沉迷女色,不理朝政,莫非是受氣數影響嗎?”
帝辛發現眾人發言都會把話題轉一下,說到他不理朝政的問題。他有必要解釋一下。
帝辛道:“王叔看我現在像是沉迷女色的昏君嗎?”
比干搖頭:“此刻不像。”
帝辛道:“若依云中子所言,變商朝國策,諸位以為如何?”
微子道:“不可,先祖成湯定此策而立商朝,商朝傳國六百四十多年,全憑娘娘護佑,若變法,才是絕商朝氣數,亡我大商。”
微子啟道:“不然,天道變化,氣運流轉,先祖之法定于六百多年前,今時不同往日,未聞有一成不變之法。以史為鑒,昔年夏桀如果肯變法,或許不會亡國。”
微子衍道:“王兄所言不錯,現在人族繁衍日盛,諸侯領地人滿為患,地不足以耕,糧不足以食,若不開疆擴土,久必生亂。”
箕子直接引經據典道:“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人族與妖族相爭,乃天道流轉,須用天道之法。”他說的是客觀道理,但是也代表了體主觀想法。
伯夷、叔齊不發言,保持沉默,他們雖然同來議政,但是畢竟算是外人,此事涉及成湯社稷,外人言多必失。
帝辛看出來了,除了王伯微子固執守舊,其他人的意見都是贊同變法。他道:“諸位王兄與王叔所言乃天下萬民之氣數,可曾想過殷商社稷之氣數?”
見眾人沉思,帝辛停了一下,“先祖成湯分封諸侯以拱衛商朝,商朝居于中,諸侯環衛四方,鎮守邊界,雖然有四鎮諸侯伯長統領東西南北各二百鎮諸侯,然皆不足以與商朝抗衡。為何如此?因為商朝乃主干,諸侯為枝葉,商強侯弱。因此天下無事,共享太平,這便是商朝現狀。
若依云中子所言,貿然變法,天下大勢將如何?諸位可曾想過?”
“四方諸侯皆可對外侵占妖族領地,開疆擴土,獨商朝被圍在中間,無法動彈。”比干立刻想到這種情況。
“這……。”箕子馬上想到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余,若長此以往,必定使強干弱枝反過來,變成枝強干弱。
眾人都想到了可能發生的事情,震驚不已。天下氣數是人族的氣數,并不代表商朝,這是他們通過成湯代夏總結到的經驗。
“國策可變,但不是現在,因此朕斬了太師杜元銑以絕眾人之口。”帝辛突然加重了語氣,“可是有些人等不及了,想要行大逆不道之事,弒君另立。”
在此之前眾人紛紛猜測,刺客是何人指使,為何行刺,此事從未有過,多數人想到是杜元銑族人報復,這種解釋最合理。但是七位王爺現在從帝辛口中得知,原來行刺是為了另立變法。
比干道:“想來只有西伯侯和南伯侯有此動機。兩侯封地與妖族領地相連,素有爭端,變法對他們最有利。”
帝辛道:“王叔此言差矣,主使之人不再西南,而在朝堂之內。”
微子啟問道:“大王已經知道誰是幕后主使了嗎?”
“宰相商容。”帝辛一字一頓地說。
“是他?”
“怎么會是他?”
“這么做對他有什么好處?”諸王聽到這個名字感到震驚。
宰相商容雖然不是帝乙一脈,只是王族旁支,但是也是同宗同族,竟然會做出這樣的事情。
“諸位請看這里。”帝辛指著墻上懸掛的商朝地圖,“這里是宰相商容的封地,而這里,便是妖族領地。”
商容的封地在商朝西南角,右邊緊挨南伯侯的領地,左邊就是西岐,而中間有一條山脈分割,在地圖上出現一道狹窄的走廊,有山口可以直通西蜀,西蜀是妖族領地。
眾人看到地圖恍然大悟,雖然商朝東南西北全被被諸侯包圍,但是在西南方向,因為山脈阻隔,留了一個小缺口,而宰相商容的封地在宛,正好面對這個缺口,若能借此前出,便可以像其他諸侯一樣,開疆拓土。但是速度要足夠快,不然西伯侯和南伯侯如果搶先進入巴蜀,缺口就會被封閉。
微子悠悠嘆息道:“他這是把自己當成了外姓諸侯了呀。”
帝辛問道:“這次人族氣數轉變,祖宗社稷若想在大勢之中保全,商朝必須先團結一致,唯王令是從。然而現在大權被宰相等大臣把持,朕雖然即位,卻難以調動天下,變法之前,必須清理朝堂,重整朝綱,我想要借此事采取行動,諸位是何意見?”
這件事關乎大商社稷存亡,而且商容竟然行大逆不道的弒君之行,若不懲治,商王威嚴將蕩然無存。
“臣無異議。”比干道,商容侵犯了他這一脈的利息,這是不能容忍的。
箕子道:“大王只是一面之詞,可有證據?若無證據,商容乃是當朝宰相,又是王族長輩,豈能輕易動他。”
“刺客便是證據。”帝辛道。
“可是刺客尚未抓獲,而且武成王與聞太師不在朝歌,就算大王想動手,也無人可用。”比干也憂慮道,他們幾個雖然松口支持帝辛,可是手中并沒有兵權,也沒有強大武力。
帝辛道:“諸位不用憂慮,刺客明日便可抓獲,武成王去冀州治亂,手到擒來,最遲明日便能回到朝歌,或許現在便在路上。只要諸位支持朕,此事不足為慮。”
狐貍精已經向他保證,能將刺客抓回來,只要抓獲刺客,其他證據九頭雉雞精與琵琶精都提前準備好了,證據確鑿,再配合武成王黃飛虎的兵權,拿下商容,其他大臣也無話可說。
伯夷、叔齊依然一言不發,此事牽扯太大,他們選擇沉默。
微子道:“既然此事關乎殷商王族社稷,便只能如此了,請大王不要過多牽連,以免多造殺孽,引起王族分裂。”
帝辛道:“王伯請放心,此事只為殷商社稷,不為殺人復仇,朕只誅罪首,不會牽連部落其他人。”
但是此事涉及到東伯候姜桓楚,也讓帝辛感覺很棘手,一些身邊的人該如何處理?弒君另立之事,姜王后與二位王子雖然并不知情,但是東伯候事發,他們的身份就變得特別尷尬。
正因為如此,今日議政,帝辛只題朝中宰相商容為首,并沒有說出東伯候姜桓楚參與,畢竟現在他朝中問題尚未解決,面對東伯候更是鞭長莫及,無能為力。攘外必先安內,安內的時候還要讓天下諸侯都以為東伯候姜桓楚還像以前一樣是支持他的。如此天下諸侯才不敢輕舉妄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