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夕豈能被他忽悠。這老小子必是趁此次核對賬目,想要做些手腳,以便渾水摸魚中飽私囊。若在平時,李夕倒難得管這事。只是現在關系到自己出資多少的問題,那就不得不與他周旋到底了。
李夕裝出一副正義凌然的樣子,說道:“高將軍難道是不相信在下對圣人的忠心?這樣吧,我這就去面圣。在圣人面前立下毒誓,絕對不對第三人說起?!?p> 高力士擦了一把冷汗。這個李翰林是真聽不懂、還是有意與我老高過不去?虧我在圣人面前夸你的好……
見高力士一臉為難,想來是戳中他的要害了。但李夕也知不能逼得太緊,立馬從一臉正義凌然變成一臉賤笑,低聲對高力士道:“最近生意剛起步資金困難,高將軍好歹先讓我看一看內帑能出多少……等過了這陣,以后少不了高將軍的好處……”
等長安、洛陽兩城的精油、白酒生意起來,多塞他幾個紅包也只是九牛拔一毛,都不帶眨眼的。
高力士抹了一把汗,一臉尬中有喜的賤笑道:“你個李翰林……說了半天是怕我不給錢,來查賬的!”
“豈敢豈敢?!?p> 李夕嘴上說著豈敢,心里卻在盤算第一次找他要多少!玄宗即使再大手大腳,庫房里二三十萬貫余錢應該還是有的。雖然已經不指望內帑承擔建設場館的全部費用,但起碼一次性把該出的10萬貫拿出來吧。
“既然李翰林要看,在下便滿足你。若你真有法子快速理清賬目,那在下可要好好謝謝你了!”高力士輕甩一下扶塵,繼續說道:“不過先說好,等會無論看到什么,李翰林剛才說的可要說話算話?!?p> “剛才說什么?”李夕裝傻故作不知。
“以后……好處……”高力士壓低聲音點到為止,不讓一旁的韋述聽到。
這個高力士還想兩頭吃?又不養老婆孩子,也不知他要這么多錢來干甚!李夕皮笑肉不笑的回道:“啊……哈……好說好說!”
跟著高力士到了內帑庫房,里面新舊賬本層層疊疊一大摞;十來個會記賬的老太監正在謄寫舊賬本,重新核對賬目;算盤聲音噼里啪啦,給人一種在核算巨款的感覺。
這與李夕開始想象中的庫房完全不一樣。在他的腦海里,這些賬目應該如同電腦分類一樣,必然是丁是丁卯是卯,用的時候按類目提取即可,這才符合古人嚴謹的辦事風格。他忍不住好奇問道:“這內帑庫房,平日里有這么多賬目要算?”
高力士答道:“非也,日常的話一位賬房即可。只是發現以前的賬目混亂,收支也有些出入。所以剛好趁這次機會,重新核算一遍。”
“這內帑不是高將軍一直管著的嗎?”李夕更是好奇,高力士的話倒像是剛接手內帑一樣。
“以前是由惠妃掌管?;蒎傲艘院笫ト瞬沤挥谠谙碌?。前些年在下也沒怎么管,都是由惠妃底下的老賬房經管。只是那老賬房前兩年離世,賬目便有些亂了。此次要支出的又不是小數目,故而需得重新理一遍?!?p> 高力士說著,又想起‘李白’說的快速記賬之法,便接著道:“李翰林方才說有快速記賬之法,可否教與這些賬房。也好讓他們快些完成核對。”
李夕也想快點弄完,便將阿拉伯數字的使用又教了一遍。這些記賬的太監雖然年紀已是不小,但長年在數字堆里打滾,領悟起來倒也沒有太大難度。
有了新方法,十來人配合,很快便核對到了數年前的陳年老賬。
“高總管,這本賬目有問題?!币粋€記賬太監忽然開口道。
“什么問題?”眾人聞聲都圍了上去。
那太監指著一本舊賬上的一行費用支出說道:“總管請看,這一年的上元燈會上金錢會(玄宗在城樓撒錢的敗家行為)的支出,與其他年份一樣?!?p> “這有什么問題,要是不一樣那才是問題?!?p> 見‘李白’有疑問,那太監解釋道:“在下記得清晰,這一年上元節期間天降瑞雪,所以并沒有舉行賞燈會。這‘金錢會’的支出自然也就無從說起?!?p> “難道惠妃做假賬?”高力士神色嚴肅了起來:“繼續往前查。一定要細細對比,任何異樣都要報來?!?p> 記賬太監唱了一個喏,繼續核對。
李夕李白與高力士便一直在旁等著,記賬的太監們卻再沒有稟報異常。
直到天色漸漸灰暗,10余年的老賬目都已核對完成,那太監才來稟報:“回高總管,賬目倒是沒有發現別的異常,只是有些地方感覺奇怪。”
“有什么奇怪?只管說來?!?p> “按理說近些年宮中人數增加,每月俸祿支出應該更多。但賬目上顯示,前些年每月俸祿支出反而更多一些。”
高力士眉頭一皺,“相差多少?”
“相差倒是不大,每月也就多出幾百貫。”
聽了老太監的話,李夕忙道:“把歷年的收入、支出都拿我看一下。”
從老太監手中接過重新核算好的賬本,看著賬目上不到10萬貫的余額,李夕也有點懵。高力士沒說假話,這玄宗表面風光,戶頭上還真是窮。這次可真是被這一主一仆可訛了!
再仔細看每年的收支,正如老太監所說,從開元23年至開元28年這幾年的賬目雖挑不出毛病,卻能看出一點點的不同。不僅支出略多于它前后幾年,入賬也略有減少。
“這幾年為何進賬減少?”李夕問道。關系到錢的問題,必須要刨根問底才行。
老太監答道:“舊賬本上有注明,這幾年各處莊園遭遇災禍,所以入賬少了些?!?p> 原來如此。這賬做的不說精妙,倒是沒啥毛病。入賬、出賬兩頭都扣的合情合理,如不深究還真看不出其中貓膩。
只是這樣一來一去,相比正常年份,一年竟然有近十萬貫的差距??傮w估算這幾年至少有50萬貫的銀錢不知去向。
“武惠妃是何時薨的?”李夕心中問李白道。
李白對這些賬目不感興趣,幾欲睡著。聽李夕來問,才打起精神回道:“開元24年?!?p> 那就清晰了。當年李林甫為李瑁爭太子而奔走,武惠妃定是挪用了內帑盈余供李林甫使用。然后再在賬目上做手腳,讓賬房把這筆錢分攤到每一年的各項花銷上,如此便能神不知鬼不覺的蒙混過關。
只是沒想到這女人中途突然嗝屁了。以致在她死后4年,她手下的賬房才將賬目做平。
那李林甫竟抽走了皇帝50萬貫零花錢,胃口還真不小。若這些錢還在,何須自己掏腰包來建設場館呢。
不過這付出的收獲倒是來的快。李林甫的這個小辮子,日后必有用處。
隨著李夕一條一條的翻,高力士也看出了端倪。想想數十萬貫不知去向,再看看庫房可憐的余額,高力士面色鐵青:“難怪這幾年內帑總是緊巴巴的,原來以前的盈余都被抽走了。這事我要稟明圣人。”
見高力士要向玄宗報告,李夕趕緊一把拽住:“高將軍,此事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