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一章?最佳選擇
于一山的話讓顧遇忍不住苦笑起來:“是是是,你說的都對,我們這些商人都是一身俗氣的銅臭味。沒辦法啊,為了讓自己顯得不是那么的臭,我們只能虛偽一點,聊一些其他的話題,裝作生意上的事情只是順便而已。”
“知道就好。”
于一山好笑道:“那你就趕緊說你的正事吧。”
顧遇懶洋洋的靠在椅背上,緩緩道:“其實你應該也猜到了,我來的目的,就是……大豐集團對你的抗癌藥很感興趣,想看看有沒有跟你合作的機會。”
顧遇用的是“你”,而不是“你們”,意思顯然是把劉建國的萬發集團排除在外了。
于一山不是那種過河拆橋的人,對金錢的需求也不算大,所以對顧遇的話題一點興趣都沒有。
他輕松道:“還有什么好合作的機會?這件事情我都交給老劉在操作,現在一切都挺順利,我也沒有什么其他的打算,就讓老劉這么辦下去好了。”
老劉就是萬發集團的劉建國,這一點不用明說,顧遇心里明白。
顧遇靠在椅子上,不緊不慢道:“萬發集團在東州省還算不錯,但在全國范圍內來說,就排不上號了。而且他們的主要業務是房地產,其他行業做的并不出色。甚至可以說,他們在其他行業做的有點糟糕,在醫藥行業更是沒有經驗。另外,東州省這幾年的房地產業比較低迷,萬發集團的資金也有些問題,很難幫你迅速的擴張產業……所以,作為合作伙伴,他們并不是你最佳的選擇。”
劉家三兄弟就坐在酒桌上,聽到顧遇這句話臉色自然有些不太好看。但顧遇說的又都是實話,萬發集團跟大豐集團本來就不在一個量級上。他們的生意也基本是在東州省內,跟大豐集團這種覆蓋全國的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劉家三兄弟只能選擇沉默。
于一山笑了起來:“你研究的挺透徹的啊。”
顧遇搖頭道:“這哪用的著什么研究,都是一些很容易看到的事情。你現在既然打算自己做點事業,就沒想過找一個優秀的合作伙伴,把這個事業做的更好一些嗎?”
“沒想過。”
于一山無所謂的道:“我都沒打算在這個抗癌藥上面賺幾個錢。”
于一山的這句話,顧遇沒有絲毫懷疑,因為于一山在直播里就不止一次的說過,他的抗癌藥是用來造福社會的。
顧遇能理解于一山的想法,很多人其實都有這種造福社會的思想覺悟,只不過大部分人連自己的家庭都沒造福好,對這個社會的痛苦就有些有心無力了。
于一山就沒這個困擾,他不缺錢,也不像那些劉建國那樣背負著一個巨大的企業,和數不清的員工。
企業和員工之所以會成為負擔,原因自然是企業家沒有很好的經營,不能讓這些資產和員工產生出他們需要的價值,導致這些人和這些資產,養他們自己都養不活。
于一山現在的抗癌藥就不用擔心這個問題了,他只需要控制住藥物的成本,然后把產品生產出來,就不愁賣不出去。要是成本沒控制住,他也不會虧損,無非是售價會更高一些。
顧遇忍不住嘆了口氣:“我知道你的目的不是想賺錢,但就算是要造福社會,也要把這些藥品賣到病患的手里吧。萬發集團從來沒有涉足過醫藥行業,在外省也沒有任何的營銷渠道,光依靠這個代理模式,你確信就能把這個造福社會的事情做好嗎?”
于一山沉默了一下。
劉智這時候卻忍不住開口了:“我覺得代理模式并沒有什么問題,抗癌藥這種東西肯定是不愁銷路的,只要產品一面世,肯定就是供不應求的情況,根本不需要擔心找不到合適的代理商。”
顧遇嘆了口氣:“其實很多行業都差不多,就像你們做的房地產一樣,里面都有一些黑幕,甚至一些上不了臺面的競爭手段。包括動用官方的能量,造謠抹黑,假冒偽劣,制造事故……還有,代理商也比你們想象的要復雜很多。你們現在的產能還很有限,能給代理商提供的產品數量也很有限。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誰知道會弄出什么岔子,鬧出什么糾紛。到時候打起了官司,對你這個造福社會的計劃也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啊……”
劉智也開始沉默了下來,這種生意場上耍手段的事情并不少見,只要有足夠的利益,就算那些代理商也可以鼠目寸光一把,玩弄出一些花招,狠狠的坑上他們一筆。
但就算所有的事情都自己經營,也不可能掌控一切情況,會發生什么意外事情,誰也意料不到。
大豐集團只能說比萬發集團的能量更大,對整個商業鏈控制的更細致一些,但同樣不敢說不發生意外情況。
于一山呵呵一笑:“無所謂,我不擔心出什么岔子,只要我的制藥廠能夠源源不斷的把藥物生產出來,保證貨物充足,它們最終還是會流向患者的手中,并且能保證價格低廉。”
只要抗癌藥像白菜一樣供應充足,就不用擔心它被黃牛炒出天價。
顧遇道:“但你現在的產能還不夠,萬發集團收購的這幾個制藥廠供應不了整個國家的需求,還有整個世界的需求。”
劉智皺眉道:“國外現在暫時還管不了,我們現在的產量,應該足夠國內的病患使用了。”
顧遇嘆道:“這也不僅僅是產能的問題,還有你們供應的批次和順序,流通的時間,還有……你確定就沒有人把這些東西倒賣到國外去嗎?”
于一山嘆了口氣:“看來還是要增加生產線了……沒關系,我兜里好像還有幾個億。”
顧遇失笑道:“這么多的問題,你只打算用增加生產線來解決?”
于一山不在意的道:“問題多不是問題,我相信老劉的人會慢慢解決這些問題的。雖然他們是第一次涉足醫藥行業,但又不是第一次經商,有些事情多做兩次就熟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