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阿儺輾轉難眠,她腦海中全是楊麗華瘋魔的樣子。
皇權富貴,竟讓父母子女鬧得這般田地。
阿儺想問楊廣,可終究沒有開口,雖然他們已經成為夫妻,阿儺卻辦不到把心交給楊廣。所以阿儺對楊廣,一直都是客氣疏離的。
第二日,獨孤后沒有詔阿儺入宮,第三日,第四日也沒有。
直到,阿儺要陪楊廣回封地晉陽了,獨孤后也沒有詔過阿儺進宮。
……
在大興城的時候,阿儺多半時間都是去宮里陪著獨孤后,并不曾打理過府中事物。可到了晉陽,阿儺作為晉王妃,乃晉王府的女主人,她需要開始操持打理府中事物。
從管家到丫頭婆子,從賬房到廚房,阿儺覺得一個頭兩個大。
而且,總有些不懂事的下人忘了自己的身份,覺得阿儺年紀尚輕,來府中的時間尚少,便不把阿儺放在眼里,這樣阿儺管起事來便棘手許多。
雖然比較麻煩,但阿儺知道她必須處理好,這是她的分內之事,既然她嫁與楊廣,她便不能讓楊廣有后顧之憂,這是為人妻的本分。
雖然府中規矩已經不成樣,但阿儺知道,此事急不得。于是,阿儺細細考察了府中數日后,發現賬房支出和府中采買都有問題,且一些年長的婆子,還往外順晉王府的東西。大到花瓶瓷器,小到鍋碗瓢盆,雖不是什么貴重物,但這風氣卻是很不好。
收集好一切證據,阿儺才將所有人早早的召集在一起,準備徹底清除那些躲在黑暗中的見不得光的行為。
“不知王妃召集我等有何事,老奴今日的花圃還未修剪,挺忙的。”
一位修花匠這般說,立馬有人跟著附和:
“是啊是啊,老奴的還要出去買菜呢……”
“老奴的賬房還有事……”
……
一般有問題的人都會這樣不知輕重不懂規矩,現在說話的人都是阿儺調查有問題的。
阿儺緩緩站起來,她面帶微笑,看著眾人不說話,本來吵雜的眾人慢慢安靜下來,不解地看著阿儺不敢繼續嚷嚷了。
這或許就是上位者的威嚴吧,當她微笑著看著你,并沒有生氣,卻不怒自威。
待到眾人完全安靜了,阿儺才開口道:“我知道各位都是府中老人,但是各位別忘了,誰才是府中主人。”
阿儺的話一出,所有人都低下了頭,他們是真的忘了,他們只是簽了死契的奴仆而已。
阿儺知道生而為人都不容易,但是她今日是必定得殺雞儆猴的,這樣她才能樹立威信,才能更好地整治府中規矩。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今日便請各位說說曾經賣身于晉王府時府中教導的規矩。各位,怕是早忘了吧?”
阿儺話音剛落,各個家仆趕緊搖頭道:“沒忘沒忘,我們怎么敢忘了府中規矩呢!”
家仆們表情略有不屑,但阿儺并不惱。
“哦,是嗎?既然沒忘,那就從帳房先生開始說說吧,你的規矩是什么啊?”
阿儺不緊不慢,不慌不忙,說出的話卻讓眾人慌了。
帳房先生結結巴巴,“府中,收支,須得清楚明,了,不得謊報支出,需明白做人,清楚做賬……”
賬房先生的聲音越來越小聲,到后面他自己怕是都聽不見自己說什么了。當然,說什么也并不重要。阿儺淡淡反問了一句,“那先生做到了嗎?”
帳房先生或許覺得自己不應該心虛,不應該不打自招,于是他又硬氣回了句:“老奴自認做到了。”
“自認?是嗎?”現在阿儺臉上的笑意盡收,本來輕飄飄的兩個字,落在賬房先生腦海中似有千斤重。他立馬就跪下了,一個勁磕頭說:“老奴知錯了。”
阿儺沒有繼續理會帳房先生,而是對著廚房的王婆說:“王婆打理廚房多年,那就請王婆說一說廚房的規矩吧。”
帳房先生還在地上跪著,王婆便是直接跪下了。
“下一個,接著說。”
阿儺這樣說,眾人便有過的直接跪下,無過的站著背府中規矩。
很快,那些手腳不干凈的奴仆,不懂得尊卑之分的奴仆便全被阿儺肅清出來。然接下來如何處理這批人成了一個學問,若是罰重了,其他奴婢會害怕寒心,若是罰輕了,便起不到以儆效尤的作用了。
說起處罰人這方面,阿儺的母后張皇后絕對是各中能手,阿儺聽玄響說過張皇后處理宮人,既能殺雞儆猴,又能顯出她的寬容大度。
阿儺要整頓家仆,自然得學習張皇后了。
家仆皆是賣身為奴簽了死契的,阿儺就算是殺了他們也沒什么,但這樣做卻沒有絲毫意義。可阿儺若是罰他們的奉銀,阿儺也是不忍心的,因為他們的錢都是需要拿回家養家糊口的,阿儺教養于貧苦人家,知道錢對他們的重要性。而且,那對于晉王府來說并沒有幾個錢,所以是沒必要的。但阿儺的用心良苦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明白,所以阿儺得與他們道明白。
“偷盜晉王府財物,須得知道這些物品很多乃皇上欽賜的,這是死罪。無論選擇杖斃還是送官府,你們都難逃一死……”
阿儺話還沒說完,下面已經一片求饒聲:“王妃饒命,我等再也不敢了。”
有些家奴額頭都磕出血來了,但阿儺并沒有心軟,她就是要讓他們害怕,讓他們長記性。
“哎”,半響后,阿儺才無奈地搖搖頭嘆了口氣,這樣看便是她心善心軟了,這樣這些家奴若是還有救以后必定忠心耿耿。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我也不罰你們養家糊口的活命錢了,根據所犯過錯大小罰杖責吧,且以后都貶為下等家仆。就在院子里打吧,所有人都來好好看看。”
阿儺說完,便準備轉身離開了。身后,一干家仆磕頭道:
“謝王妃饒命。”
此后,家中仆人再沒人敢犯家規,再沒人敢不敬阿儺,且他們都很感激阿儺對他們的寬容之心。由此可見,阿儺這件事處理得很成功。
想要知道一個人怎么樣,便要看她處理小事怎么樣。楊廣聽了阿儺對府中的整頓,也是非常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