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岳作為實驗體的工作模式,每個月進行三次脈沖,除去療養測試的時間,一個月可以大概休息10天。
雷岳作為完全的悲觀生存主義人士,他是完全不關心實驗結果的,也不關心人類的存續。
只不過他對豐厚的報酬感興趣,這份工作不僅給他和父親帶來了豐富的生存資源,還給他帶來了超然的社會地位。可以在這末世活的相對輕松一點。
他的工作內容其實也很簡單,在實驗儀器上,接受脈沖后,他的意識會進入超智能的傳導空間,他會切實的感知到那些完全未知的事物。
還挺新奇的,他不知道他的意識里認識到的那些東西是真的還是假的?也不知道做這些東西有什么意義,他的任務就是把在意識里面看到的有價值的東西都了解清楚,清醒后轉述給實驗人員。
對于他自己來說,就是把自己做的夢說給別人聽。
雖然他的夢境世界大概雛形是由實驗室來選定的。他自己既是造物者,又是執行者。
他自己休息的時候喜歡在里海邊界四處游蕩。
如果說古人類族群最大的特點的是貧富差距巨大,階級的劃分。那么在“隕日大紀元”里的人們最大的區別就是類群的劃分。
像他這樣的“超新人”類群享有現在地球最好的生存資源,優先享用最好的食物,水源,醫療,所有一切的設施,更重要的是“超新人”根據自身的特長,可以直接進入權力階層。
對于幸存的普通人類群來說“超新人”的一切都是他們可望而不可及的,他們依靠著政府漏下來的那一點點資源活著。
生存很困難,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貧民”。
普通人類群,是全球公認的落后族群,進化速度慢,免疫力低,沒有特殊優點,不能為人類延續做出貢獻的地球寄生蟲,不利于人類文明延續的落后劣質基因。
存在的最大意義可能是為了補充人口數。更陰暗一點的說法是為了存一定數量的“炮灰”或者“儲備庫”。
普通人類群聚集在里海邊緣的各大貧民窟里,他們沒有能力和資源回到極地的寬廣的陸地上生活,那里也不適合生活。
僅能依靠著里海漏出的一點點資源茍延殘喘,希望在這末世里活的久一點。
雖然劣質和落后,但普通人的族群占有現存人口的3/5,確確實實的充盈了現存的人口基數。
雖然因為疾病和資源問題,普通人口的數量這些年急劇銳減,但聯合政府,好像也沒有徹底的放棄普通人類群。
每段時間給予固定的各類資源,變相的將普通人在里海周圍圈養起來,給里海里的新人類,鑄起了一道人肉防護墻。
雷岳時不時的會來這些地方游蕩,每次來他會特地打扮的和他們一般無二,偷偷的在他們聚集地散一些物資。
他不會主動和這些人交流,更多的時候只是看著他們生火做飯,插科打渾。
在普通人們的印象里,總有個長的不錯的小啞巴,一個挺有能力的小伙子,總是能弄來一些食物,會分給其他人,是個不錯的“同胞”。
雖然政府沒明確說新人類族群和普通人群,是否可以交互,但是作為超新人類族群,一般是看不上這些普通人的,在他們眼里,這些蛀蟲,早晚會被淘汰的。
他們從來不屑于了解普通人的生活,更別說來到普通人生活的地方,更有甚者認為,和普通人呼吸了同一片天空的空氣,都會影響新興人類族群的進化速度。
一號卻不那么認為,他認為,他其實也和這些普通人一樣,是一個高級一點的炮灰而已。
里海里等級森嚴,人們的生活就像程序化一樣,相對而言,他更喜歡貧民窟的生活氣氛。
但他心里也明白,如果真的有一天要在這里生活,沒有了資源供給,他可能是最先死亡的一批人。
他心里認為,里海里大多數人,生存能力是沒有這些普通人強的。里海里的人,只不過占了基因的優勢,被選為了基因延續的那一方罷了。
還有他一直不明白,和古早人類不一樣,基因變化就一定是好事嗎?就一定能更好的生存下去嗎?其實他一直是悲觀的,他不認為人類的掙扎有任何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