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工業救國高潮
整個中國工業似乎因為世界大戰的關系,開始變得欣欣向榮。而此時南北戰爭以北洋勝利而結束,全中國進入了少有的短暫和平時期。
各地進入發展實業的潮流當中,特別是各種工商業協會的成立。臨江縣工商業的蓬勃發展讓一部分武漢實業家感到了振奮,因為他們看到了另一種模式。
臨江縣工商業經濟并不是各地自然發展的經濟模式,而是在縣政府的幫助下,由臨江商會規劃發展。這其實就是一種計劃經濟,只是這種計劃經濟由民間協會組織,而不是政府。
臨江商會首先成立臨江城市商業銀行,吸收社會存款,以此控制工業規劃。凡是按照臨江商會的藍圖建設的,就提供低息貸款。凡是不遵從商會規劃的就予以限制和打壓。
因此臨江整體以輕工業為主,主要商品就是紡織品類包括布匹、成衣、鞋帽,電器類包括收音機、手電筒、電風扇、電燈泡,小型機械類產品包括縫紉機、五金工具、自行車等,食品加工類包括餅干、糖果、面粉、罐頭。
計劃經濟最大的優勢就是以最低的成本獲得最大的效益,原理上講計劃經濟能最大程度的杜絕浪費。所以在發展速度上,計劃經濟遠遠高于市場經濟。當然,前提是這個計劃的制定者和執行者能力夠強。
計劃經濟的方向性強,如果方向錯了一切皆休。而市場經濟往往朝著四面八方發展,不符合市場的會逐漸被市場淘汰。
在蘇聯沒有出現之前,計劃經濟還沒有實施的先例,特別是中國經濟學的概念都尚未普及。臨江縣的高速發展吸引了部分有野心有前瞻性的進步資本家的目光,這種由協會規劃的經濟模式讓人耳目一新。
蒙敏文作為湖北一等一的大商人家庭出身的有志青年,就是那種信奉實業救國理念的有志青年。如今實業救國是當下的主流思潮,許許多多試圖救國和復興的社會人士都投入到了實業。尤其是在帝國主義忙于戰爭,放松對中國工商業打壓的背景下,瘋狂發育。
這一時期投入到實業領域,無論是哪一個領域,但凡沒有意外基本不存在虧錢的可能。這種利己利人的事情,正是為所有富戶所愿意做的。
其實對于蒙敏文這種商貿出身的家庭,本身就是渠道商,同樣利潤豐厚。經營著典當行、商行、船運,蒙家其實完全沒有必要投入所謂的實業。
誰讓此時正是實業救國思想的高潮期,誰年輕的時候還沒有點理想。誰不想成為力王狂瀾的名人,青史留名那種。要做就要做得最好,一家之力肯定沒有一城之力做得更好。
本身投入到造船領域的蒙敏文本來還沾沾自喜,從技術層面上講,造船業在中國還屬于高技術行業。而臨江所主打的行業全是技術程度不高的輕工業。奈何,整體規模比較巨大,對社會影響力大。
臨江因為工商業的發展吸收了許多流民以及破產農民,以至于鄉下的地主都要請不到佃戶了,不得不放松對佃戶的盤剝。買地和種地對于地主來說,幾乎無利可圖。
工商業的發展,讓一部分先期投入的地主獲得巨大的利潤,也進一步刺激鄉村地主投入到實業當中。從工商業中獲利的地主,進一步放松了對佃農的盤剝。這又讓佃農在經濟條件上得到改善,購買力增加,又進一步反哺了工商業。
工商業的巨大發展,使得城市人口增加對蔬菜、肉類和糧食需求的增加,導致農產品價格上漲,這又刺激農民加大對農業的投入。投入與產出通常都是成正比的,所以臨江所展現的經濟活力遠超過武漢,因為這里是工農同步發展。
臨江的發展還促進了武漢的發展,一是對小型機床及其他裝備的需求,刺激了武漢相關機械及裝備工業的發展。而這些工業的發展,又刺激了鋼鐵工業的發展。
這種經濟形勢下,連年虧損的漢陽鋼鐵廠居然扭虧為盈。當然這也得益于帝國主義的鋼鐵投入到戰爭中去,出口中國的鋼鐵減少,后期更是完全沒有。
武漢及周邊地區幾乎自發性形成了一個工業區域。但是這個區域確有兩個中心,一個是武漢重工業中心,一個是臨江輕工業中心。這個讓驕傲的蒙敏文不能接受,臨江縣何德何能。為了能夠進一步擴大武漢的經濟優勢,同時拓展自己的影響力,他決定親自到臨江考察。
臨江縣規劃確實讓蒙敏文羨慕不已,整個臨江縣城分為了工業區、商貿區、學校及文化產業區、居民區。而這里的工廠都是以鐵架輔以木板搭建,顯得格外簡陋,但是方便建設。這些鐵架都是在漢陽鋼鐵廠定制,而木板則是本地木制品工廠生產。
工廠廠房全部都是一個模樣,唯一的區別是大小有所區別。這里機械轟鳴聲幾乎徹夜不停,譜寫著快速發展的宏章。蒙敏文在心里對那個如今只有十六歲的陳飛天以及以陳飛天為首的臨江五杰佩服不已。
臨江五杰有陳飛天、都博世、杜悅欣、肖俊杰、方有為,而這五杰的名聲也是杜悅欣有意宣傳的。作用是通過揚名增加商品的曝光度,而是增強凝聚力和威望。否則,怎么才能讓一干老頭子們配合。
臨江產業的宣傳幾乎都是由杜悅欣負責。她不僅負責廣播臺、收音機工廠還負責新的臨江初級職業學校、臨江私立中學、臨江希望小學,還管理著臨江日報、臨江文學雜志、臨江出版社等文化產業。
短短一年,臨江的發展成就鞏固了陳飛天的地位,也樹立了臨江五杰的名聲。雖然這個名聲主要范圍限于湖北甚至臨江周邊地區。
不得不說此時的工業真的是暴利行業,特別是世界大戰時期。臨江的紡織品、急救包、毛刷、面粉、手電筒都大量出口。所以,杜悅欣可以從陳飛天手中獲得資金發展教育。
讓臨江小學瘋狂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模塊化組裝木制房屋的發展。當然這個主要是為了快速建立工廠廠房,都博世提出的。除了用于建設廠房,也用來建設職工宿舍。甚至,對外出售,價格還便宜。
利用這種產品,臨江迅速建立了25所小學。整個臨江的小學數量增加到30所小學,并新建立了一所新的中學,臨江中學總數增加到了2所。為了工業的發展,還建立了一所學制一年的初級職業學校,一所學制兩年的衛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