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是一種債,必須償還,但在日本,所有的“報恩”行為都不同于“受恩”,而被認為完全屬于另外一個范疇。日本人認為我們的道德觀是荒謬的,因為在我們的倫理學體系和諸如obligation、duty這類中性詞中混淆了這兩種范疇,猶如我們對某些部落語言在金錢交易中不區分“借方”、“貸方”感到奇怪一樣。對日本人而言,稱之為“恩”的那種極為重要且永久長存的“受恩”,與積極、刻不容緩的“報恩”完全...
“恩”是一種債,必須償還,但在日本,所有的“報恩”行為都不同于“受恩”,而被認為完全屬于另外一個范疇。日本人認為我們的道德觀是荒謬的,因為在我們的倫理學體系和諸如obligation、duty這類中性詞中混淆了這兩種范疇,猶如我們對某些部落語言在金錢交易中不區分“借方”、“貸方”感到奇怪一樣。對日本人而言,稱之為“恩”的那種極為重要且永久長存的“受恩”,與積極、刻不容緩的“報恩”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