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二百公里外,一支更為龐大的車隊在冰原上疾馳。一個月前,他們在一塊冰架登陸,用一個月的時間前進兩千公里,使用的是最瘋狂的補給方式,打通下方數百米厚的冰架,油料通過下方的潛艇壓上來。
兩小時前,他們進行了返程前的最后一次補前,數百萬平方公里的冰架止步于此,前方是南極大陸真正的海岸線,他們還有近千公里的路程要走。
凌旗在半年前接到一份通知,一顆衛星墜毀在南極大陸,戰略部門確定了大致的位置,他們必須盡快回收資產。沒有更加詳細的信息,也沒有必要,戰略部門不會告訴他們這是一顆被動遙感衛星,用于探測南極大陸冰面下的地形。
事實上,制定滲透計劃的資料有很大一部分來源于那顆墜毀的衛星,它在墜毀前掠過冰架,冰水界面會阻礙無線電,借此推測下方是一片海,或者說是一片內海,可以經由一條狹窄的海峽進入。
戰略部門的負責者在得知衛星因為大氣阻尼異常而墜毀的消息后在報告里寫道,我不知道這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壞消息是衛星在冰蓋上失聯,好消息是傳回的數據告訴我們有能力去回收資產。
“定位信號干擾加強了,位置應該不會出問題。”凌旗在自己的位置上喃喃,她是執行安保任務時被臨時扔過來的,第一次作為滲透組的組長,工作又跟平常的安保工作有很大不同,肩上的壓力相當沉重。
“組長,你說會碰到雪國或者亞涼的車隊嗎?”邊上的駕駛員問。
“希望不會,講道理也不會,沒有車輛能無補給地持續深入,而且沒有進入的意義,天上又有衛星在掃。”
“這里雪那么大,衛星?”駕駛員有些遲疑。
“熱信號一類的,不過雪大,隔著幾百米擦過也看不到?!绷杵鞊u搖頭,遇到亞涼或雪國的概率極低,除非對面也有東西落在同一塊地上。況且烏蘭正在不間斷地干擾亞涼在南極的全球定位信號,南極的設施太少,亞涼不會發現問題。南極不穩定的電離層也給定位出錯提供了理由,亞涼根本不會想到烏蘭會動用戰爭狀態的技術,不過這本就是一場戰爭。
交流僅限于車內的三只嗚,車隊的無線電一直是關閉的,只要能看見前車的霧燈,他們就不會開啟任何會暴露自己的現代設備,這支部隊以雪地機動滲透為傲,若非如此,凌旗也不會被派到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