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短篇

踏歌與你同行

第3章 再游江蘇LYG的孔望山,發現龍洞庵之變,龍洞被人抹黑,希引起重視

踏歌與你同行 不負花開 3210 2020-07-28 22:24:51

  本文寫于2019-01-29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龍洞,需要保護,才更長久。

  今天我再讀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再來復習一下:

  “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余之所得也?!?p>  作者因為走進華陽洞不能深入游玩,萌生遺憾,因為不是自己沒有志向,也不是沒有力氣,而是因為跟隨別人出來而出來,覺得沒有盡心的游玩,所以面對這樣奇偉、瑰怪的盛景卻不能到達,和好游者相比不足山洞的十分之一,而不能盡興走到盡頭感到后悔。作者用事實告訴我們游玩的時候可能遇到各種問題,讓我們望而卻步,最后不能深入的思考和全面的總結,又悲哀此處無資料可考,不能說出更多,訛傳又多,不能盡信,必須親歷躬行,但因無法研究得出此山此洞的精妙而扼腕嘆息。

  柳宗元因為被貶永州游玩了永州的山水,寫下了《永州八記》,如《小石潭記》,讓我們對石潭的聲音、形狀、水的清澈,游魚怪石、潭水的流向,清晰可見,因為“四圍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币鹱髡叩娜松С詈蛡卸x開,讓人同情,作者雖然遭受命運無情的打擊,但是沒有沉淪苦海,為后世留下了千古的名篇,成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永州因為柳宗元而有了光華,閃爍著璀璨的文明之光,這里也因為柳宗元的到來成就了山水,享譽古今,成了游人如織的旅游勝地,成了歷史的風情畫卷,為當地帶來了豐富的文化源流,帶來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這是抹不掉的,鼓勵那些生活不順和命運不公的人,寄情山水,一抒心中塊壘。

  由此,我也為自己的行程沒有到達而深感遺憾。

  昨天我去孔望山拜見孔子,因為孔子在這里登山觀海而得名,對于我們這座小山,只要有名人來過,我們也當作瑰寶,開發出來,成為秀麗宜人的4A級風景區。

  一、龍洞庵

  進入正門,行不遠處,我們便看見了龍洞庵,此庵建于明朝天啟年間。

  遠處看來氣勢恢弘、造型精美、色彩鮮艷,要爬三層樓左右的臺階,才到達門前,一位男士問我里面能進去嗎?

  聽他這語氣,好像尼姑庵男士止步的味道,我回答,“當然可以,寺廟一般允許人進來燒香拜佛的?!?p>  門口有一幅對聯:“登寶地悉植菩提種,入山門咸資般若光。”白色的門框精雕細鑿,上有重檐疊翼,飛閣流丹,琉璃瓦覆,飛龍盤旋,書法勁舞,我迫不及待的走進,門內有人虔誠拜佛,香霧繚繞。中間供奉彌勒佛,左邊供奉的是“西方廣目天王,手中操蛇。北方多聞天王,手拿傘,遮蓋這世間的種種污染,他們都腳踩小鬼。右邊供奉的是東方持國天王,手持琵琶。南方增長天王,手執長劍,寓意是斬斷煩惱?!?p>  院子里有香爐,直立著正在燃燒的香。

  一位年齡稍長一點的尼姑過來,看向我,我既沒有燒香,也沒有拜佛,不知是否怪罪,總之,我不管這些了,忙請師傅給我講講,龍洞庵的故事。

  女尼垂下眼,豎起一只手,念道:“阿彌陀佛”,然后說:“女施主這邊請?!?p>  師傅領我看大雄寶殿,大門朝南,門前東邊一棵流蘇,四、五月左右開花,如皚皚白雪,花穗像米粒狀,所以此樹又叫糯米茶,因為樹葉可以泡茶,清香潤澤,此樹有八百多年的歷史,被評為中國最美古樹,和東磊的玉蘭花王一樣艷冠群芳。大門西邊有一棵古柏叫“圓柏”,有1230年的歷史。前面花園中還種植了青郁的桂樹,青蔥油亮的梔子花,都是純潔的花種。

  女尼長得像甄嬛傳里的甄嬛,皮膚白皙,四十歲左右,帶著帽子,不能看到帽子里,但是面目和善,平易近人,身材苗條,是這里比較年長的一位,里面還有十來位女尼,正在參禪打坐,誦經祈福,我多么希望能夠看到她們,很想知道她們怎么保持清凈無念之心,但是佛門凈地,豈容他人打擾,也許看到尼姑,我從心底又升起一股憐惜,失卻了天倫之樂,在這里陪伴青燈古佛,是不是孤寂清冷了許多,雖然這里看起來色彩濃烈,塑像如真,但是畢竟把人生的大部分時間用于修行,還是可惜了造化,但是她們的功夫也沒有白費,長期的坐禪敲木魚,也已經有尼姑練成了舍利子,放在西面的觀音殿內,骨灰放在殿后的塔林里,豎起了佛家的豐碑。

  大雄寶殿內正中是高大威武的釋迦摩尼塑像,東邊是藥師像,西邊是阿彌陀佛像,像前擺放燭光、經文、轉筒、青花瓶、糕果、鮮花等。

  兩邊有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十八羅漢等,這么多雕塑,這么多鮮花食物。

  可是為何香霧繚繞呢,燒香雖然是佛教傳統,但是對空氣和文物的污染是不是又是不能清除的損失,你看香灰彌漫,有人在擦拭,如果不燒香是否可以呢?如果改為敬獻供品是否行得通呢?對佛的虔誠如果換上供品是不是一樣可以虔誠的朝拜呢?

  《西游記》中有一個章節,講的是鳳仙郡的太守因得罪了玉帝,三年大旱,以至田地顆粒無收,民不聊生。因為什么事得罪玉帝呢?

  孫悟空猴急的請龍王降雨,龍王不降,叫他找玉帝,不得已找到玉帝,原來是三年前,玉帝出去視察,碰上鳳仙郡的郡侯兩口子吵架,這也沒什么,居然掀翻了供桌,供品恰巧又被狗吃了,因此冒犯了上天,三年不下雨了。無奈孫大圣回到鳳仙郡告知真相,請僧人做道場,拜天謝罪,最終降雨了。

  古人告訴我們,敬獻供品一樣可行,我轉過靈山大佛、塔爾寺、普陀山、五臺山等佛教圣地,發現里面濃煙彌漫,在火光升騰中,眼冒金光,嗆人難耐,我不覺得這是香火旺。相反,我覺得烏煙瘴氣,殿內加上蘇麻油制品長期擺放變質的味道,那些混合的味道真是如打翻了五味瓶,這能稱得上佛門圣地嗎?

  如果我得罪了佛教圣僧,請勿怪罪,我更希望佛門擁有清新的空氣而讓佛門弟子健康長壽,更希望擁有優雅虔誠的環境而香火不斷,為什么不去點燃仿真的香火,提供能吃能喝的供品,只要人們虔誠的相信,我覺得可以改變,改變才能浴火重生。

  二、龍洞

  當我興致勃勃的去看龍洞庵后面的龍洞的時候,這時我才發現,我無法進入,更無法觀看揣摩,外面的字跡已模糊,被抹黑了一片,我只能拍了幾張模糊的相片。

  我確定,之前看到的龍洞不是這樣,只是最近才熏染成這個樣子的。

  你看,那些明清的石刻還在,那些字跡依然清秀俊朗,這些是龍洞的寶貝啊,可是,適逢過年前,來燒香的香客們不知多少,她們蜷曲著身子,貓著腰,跳上跳下,在洞前滾來滾去,在熊熊火焰中,我無法進去,非常著急,我不敢進,怕火燒眉毛,也不知道里面火勢情況,怕堵在里面,只好在外面踮著腳尖,打聽里面多大,以前沒有進來是因為沒有在意,現在注意了,卻被烈火的濃煙阻擋,出來的人說,進去看吧,里面可以呆著七、八個人,我等了好長時間,終于不等了。

  錯過了,我才后悔,回來走的是另一條山路。

  三、摩崖造像魅力無限

  沿著寬闊整潔、盤旋而上的石階,我又看了東漢的摩崖造像,這是多么激動人心啊,山上光滑的石頭上,站著個小人人,我趴在石頭上看,舍不得用手撫摸,怕因為我的觸碰而掉了一點,那我就是罪人了吧。

  三、在孔子造像前

  很快我來到了山頂,看到了杯盤石刻和孔子像,我趕緊豎起手拜見,孔子依然這么慈祥,溫和,溫文爾雅,儒家大師風范,被稱為萬世之師,接受四方朝拜,孔子永遠保持著謙虛學習的狀態,我非常敬仰。

  今天,陽光和煦,讓孔子的笑臉散發著柔和的光芒,文明之光,光照千古。

  就在這時,我忽然看到孔子的面前竟然擺放著這么些香客們留下的燒香痕跡,我很擔心,孔子像被沾染灰塵,但是,這是我們敬仰孔子的方式嗎?

  孔子一生交游博學,傳播文明的種子,我們需要燒香來朝拜嗎?

  他老人家期待這樣的方式嗎?

  我只能揣測這位大師,這位大師應該更期待百代子孫能夠善、孝、仁義禮智信等。

  當然有些被后人曲解了,大師一定希望人們真正的遵守內心的仁義道德。

  看完了孔望山,我有點遺憾,如果是我志不能及,或力不足,而沒有到達,可以無悔矣,

  但是我為何不再等待,為何責怪別人呢?如果我們的文化中早就告訴人們此地不宜燒香,或者我們的媒體能夠大力宣傳敬獻供品的話,是不是對我們的文物、古物和環境更虔誠的保護。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册亨县| 大关县| 本溪市| 乌拉特后旗| 阿城市| 丰镇市| 两当县| 禹城市| 嘉荫县| 华坪县| 兴业县| 时尚| 天台县| 皋兰县| 广灵县| 中牟县| 封开县| 大荔县| 阿瓦提县| 鸡西市| 明水县| 于都县| 麻城市| 会同县| 武汉市| 西峡县| 青州市| 辽源市| 开鲁县| 高雄县| 黄平县| 宁国市| 滨海县| 南陵县| 长治县| 石门县| 五常市| 罗平县| 固始县| 乌鲁木齐县| 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