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短篇

文化瑰寶之昆曲

從藝

文化瑰寶之昆曲 唐王九洲 676 2020-08-04 12:20:00

  張繼青的祖父是“蘇灘”(蘇州灘簧,現稱蘇劇)藝人,一家人曾組成“張家班”,跑碼頭賣藝為生。

  小繼青也因此受到耳濡目染,但真正學習戲曲是從14歲開始。

  1952年,張繼青前去照顧在上海民鋒蘇劇團的姑媽。

  作為小家屬,她先是在劇團幫忙打雜,后來慢慢跟著學唱,跑跑丫鬟、媒婆、小花臉等小角色。

  “就是幫忙做點事,給我一點零用錢。”張繼青笑著說。

  此前,家里為她的生計發愁,曾打算賣了寫字臺,給她買個做麻繩的機器以維生。

  不曾料想,投靠姑媽,無意中開啟了她的藝術人生。

  一生謙和恬淡。

  少女時代的她,只覺自己是只“丑小鴨”:相貌平平,文化不高,衣著簡樸,不善辭令。

  她未曾有過遠大抱負,更沒想過要成“角兒”。

  “主要就是解決一個吃飯問題。”張繼青輕松地說。

  “說實話,當時沒有什么文化,書只念到四年級。老師跟我講戲曲理論,講斯坦尼,講人物內心,有的聽得似懂非懂,許多道理是后來才漸漸悟道。開始就是模仿,老先生都有一套規定的程式。熟能生巧,慢慢地越練越好,自己的感覺有了,也找到‘范兒’了。”

  張繼青不認為自己有所謂的“天賦”,但她確實從一開始就是同伴中的佼佼者。

  她也從未正式拜過師,但幸運地先后得到尤彩云、沈傳芷、姚傳薌、俞錫侯等數十位名師的指導。

  1953年,為了扶持地方戲劇,SZ市文聯把民營的上海民鋒蘇劇團接到蘇州,改名為JS省蘇昆劇團。

  在這里,張繼青邊唱邊學,博采眾家之長,對戲劇表演的理解逐步提升,漸漸成長為劇團新生代當家小花旦。

  1956年,昆曲名家俞振飛為了提攜后輩與張繼青合演《白蛇傳-斷橋》,年僅18歲的她絲毫不怯場。

  北昆名家韓世昌、白云生等看后稱贊說,張繼青很可能成為未來的“昆劇梅蘭芳”。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津县| 宽甸| 耒阳市| 新巴尔虎左旗| 廊坊市| 仪陇县| 崇礼县| 新郑市| 白朗县| 柏乡县| 富阳市| 江陵县| 庆元县| 株洲县| 桂平市| 类乌齐县| 旬阳县| 应用必备| 辉南县| 沂水县| 华蓥市| 类乌齐县| 石棉县| 屏南县| 安义县| 吉木乃县| 高平市| 满城县| 慈溪市| 东丽区| 台北市| 临夏市| 古蔺县| 孝昌县| 祁门县| 育儿| 美姑县| 应城市| 南投市| 闽侯县| 扎赉特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