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一十一
1041.【老鄉見老鄉】
之前說過,我在泰國支教的學校有個先來的中國老大哥,他娶了個泰國媳婦兒,中文專業的,華裔,白白凈凈很漂亮,我們都叫她嫂子。
這個泰國嫂子畢業后就在我支教學校附近的一所大學任教,同樣是中文系,那個大學中文系也有幾個支教的中國老師,早先不認識,后來是通過嫂子認識的。
其實在窮鄉僻壤久了,本來看到同胞都會覺得很親切的,但是這幾個老師給我的感覺很奇怪。雖然看起來熱情地接待我們,帶我們參觀大學和中文系辦公室,但總是時不時背著我嘀嘀咕咕啥,感覺有點違和,但畢竟人家有人家的圈子,我也沒多想。
嫂子開車送我回去的時候,我問她和這幾個中國老師相處得好嗎?嫂子想了一下,說,她更愿意去我們學校玩。
不久后,嫂子通過老大哥來問我,說她們大學中文系要開一系列中國文化講座,那幾個老師知道我會點國畫,想邀請我去做一個講座。我說沒問題啊,既然是嫂子說了,那我一定去。
那幾個中國老師同樣熱情接待了我,倒是安排得很妥當,說他們大學是地方大學,中文系沒什么經費,可能就沒有勞務費了之類云云。我說沒關系,本來我也不是沖著撈錢來的,在窮鄉僻壤待著見不到人就很悶,出來多見見人,展示一下才藝,我自己也開心。
講座舉辦得很成功,泰國大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興趣滿滿,是非常樂意接受的,氣氛很熱烈,我全程都相當高興。嫂子在現場協助指導學生折騰筆墨紙硯,再也沒見到那幾個中國老師。
講座結束后學生散去,我最后洗筆收拾現場,嫂子遞給我一個信封說這是我的勞務費,讓我簽領。我就有點意外驚喜了,說不是沒有勞務費的嗎?是要專門給我surprise嗎~太感謝你們中文系了,真會玩!
嫂子沒說啥,默默收拾好現場,開車送我回去。路上悶悶不樂半天,最后嫂子說,中國人不是都你們這樣的嗎。
后知后覺的我才開始覺得不對勁,問怎么回事。
嫂子說,她被那幾個中國老師孤立了,因為我的勞務費問題。那幾個中國老師說看到學校簽發一個來開講座的小學老師那么高的勞務費,覺得不值,叫她這個經辦人代我簽領,然后他們幾個自己留下這筆經費。但是嫂子不敢,她說泰國少用公章,簽名代表著最高法規,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所以泰國人尤其是領導,都在琢磨著怎樣設計自己的簽名防止別人冒用,甚至還會設計一些只有自己知道的防偽標識,比如說刻意少一些筆畫或多一些特定標志之類。是絕對不能夠替代的。然后那幾個中國老師就給她臉色,故意嘲諷孤立她。
我頓時不敢多說,只能安慰她說他們可能不懂泰國是這樣,中國對這個貌似沒有那么嚴格。
后來我就基本沒去過那邊大學,過了一年嫂子也辭職到廈門大學讀博去了。
本來我寫段子也是為了博大家一笑,不太愿意講過于負面的事情,可是在國外,好像放大了人類的物種多樣性,讓我知道了人并不一定像他們表面看上去那樣美好,因此也多少加強了我對他人包括老鄉的防備心,才相安無事在東南亞呆了近十年。
********************
1042.【不好好說話】
我在泰國那些年,泰國有些年輕人不愛好好說話,明明打招呼應該說“薩瓦迪卡”的,他們偏偏非要說成“薩瓦達ki”。
當時我就不太理解這個是啥意思,問了一些年紀大的泰國人,他們就一臉嫌棄,說這群年輕人,亂來,自以為很酷,成天說些亂七八糟的發音。
那時還不太理解,覺得既然這是個流行趨勢,是不是也要入鄉隨俗跟著學呢?
直到這兩年,聽到國內的小屁孩成天說“666”“你個老登”“阿米諾”“我滴個燒剛”之類,突然就感受到了當年那些泰國老人的心情,因為我知道我聽說這種無厘頭的發音時,表情估計和他們一樣。
而且這種小孩的莫名其妙語言,往往還是全國統一的,秦始皇都做不到的事,在這種方面易如反掌。
********************
1043.【走路】
我自詡很能走路。我曾經寫過的一篇文中說“桂林是可以用雙腳丈量的城市”,雖然那指的是尚未擴張的桂林老城區,但是沒有要事根本連公車都不會坐,到哪里都腿著去。后來還用幾天腿完了清邁的大街小巷角角落落,把拼團的法國人看得目瞪口呆。
可是我想說,跟我老娘比起來,這簡直是弱爆了。我都不知道這一代人為什么那么能走,不光走平地,背著行李、爬山下水也是健步如飛,一天走四五萬步都不在話下,你買上千的登山鞋都走不過他們穿解放鞋的。
這種事情如果去報一個夕陽旅行團就能痛徹心扉地了解。別以為夕陽團輕松舒服,死氣沉沉的年輕人絕對干不過這群打了雞血的大爺大媽,一個個和樣板戲主角一樣,早上五六點就起床集合,上車還不帶補覺的,下車就走走逛逛,興奮到晚上十一點才能入住,一般年輕人真吃不消。
俗話說,最美不過夕陽紅,溫馨又從容。可這哪是夕陽紅啊,這簡直就是傍晚七八點鐘的遠光燈,能閃瞎我的狗眼。
其實我真的很佩服這一代人的精神狀態,這是游離的資本激發出來的、被不卷的競爭機制慣出來的、被天道酬勤的社會紅利滋養出來的,精神世界簡單而向上,生活有奔頭,腰也不疼腿也不痛走路也有勁了,我等只有羨慕嫉妒恨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