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元昊帶著皇甫浩軒來到御書房揮手示意其他人退下,待人退下后坐在軟榻上桌子一側讓皇甫浩軒坐在對面。
“軒兒多年來受苦了”待皇甫浩軒坐定后風皇說道
“還好,啟國未曾刁難于我,除了少些自由未受什么苦。”皇甫浩軒輕描淡寫的說道,我才穿越過來多久就回風國能受什么苦。
皇甫元昊聽見皇甫浩軒如此說,以為心里仍有芥蒂便說道“當年送你去啟國也是無奈之間,當時景國于南蠻同時犯邊,我國無力阻擋,不得不求助于啟國出兵相助。”
此時皇甫元昊不像一國之主,像個慈父一般向皇甫浩軒解釋著。
“皇兒身為皇子,既享皇子殊榮,當國家有難亦當出力,父皇不不多慮。只是皇兒有些疑惑想相父皇求教”皇甫浩軒言道
皇甫元昊一聽此話,心中不由寬慰許多,坐直身體拿起茶便問道“皇兒因何事疑惑。”
“據兒臣所知,我國經濟民生皆不弱于它國,為何我國軍力較之它國相差如此之大。”
皇甫元昊聽聞此言沉寂片刻緩緩放下茶杯說道“此事原因多在于朕,朕登基后不斷改革軍制,收歸軍權,才導致我國軍力孱弱,除六萬禁軍外幾無可用之兵。但朕從未后悔如此做。”
聽到此處皇甫浩軒更加疑惑了,原來是這便宜父皇導致的國家軍力如此之弱,看他也不像昏庸的樣啊,為何知道還偏偏如此做呢。心中不解不由試探問道“那父皇為何不強軍以護國家呢。”
“你可知我風國皇室為何如此之少嗎?”皇甫元昊并未回答而是問道。
皇甫浩軒心里暗暗誹謗到你就一個皇后也不納妃能不少嗎。不過皇甫浩軒還是裝著深思一下回道“皇兒從未聽人提起,所以不知。”
“因為全死了,我這一代只剩下朕與你靖王叔兩人了。”皇甫元昊沉聲道
“這是為何?”皇甫浩軒不由驚問道
皇甫元昊嘆道“此事還要從十八年前說起,當時我國軍力還算強悍,你皇爺爺奉大帝諭旨率二十萬精銳之師北上與各國會師加上大帝所率帝都羽林軍共八十萬攻打北方眾部落,哪知大帝突然得病去世,一時群龍無首,景國又突然撤退,北方各部落聯合起來大敗我方,你皇爺爺為掩護燕皇,啟皇撤退,率軍斷后戰死沙場。消息傳回過后,太尉與多數將軍密謀造反,導致我風國皇室遭到血洗,整個皇室琳兒算在乳母的保護下躲過一劫,而朕要感謝你母后,她非要回娘家讓你外公看看你大哥,我們便偷偷跑出風都去了你外公的駐地。而你靖王叔當時隨軍北上。”
“那父皇是如何復國的呢”皇甫浩軒接著問道
皇甫元昊喝了喝茶接著說道當時你外公所率洞庭湖水師,在你外公率領下自保還是可以的。要說復國還要感謝燕皇和老啟皇,當時老方打敗,其中長狄,赤狄,白狄等部落更是一路南下攻破帝都,燒殺搶掠,待燕皇,啟皇回國后組織兵奪回帝都時,帝族也只剩帝女存活,我也正是此時上帝都懇求其助我復國,他們看在你皇爺爺的面上就答應了。復國后我取消了三公九卿制,改為六部制,削弱統軍將領就是以防有人造反,因為不會再有人幫我們復國了。不是父皇不想發展軍力,而是無可信任的統軍將領。”
皇甫浩軒聽到此處心想機會來了立馬站起來面相風皇拱手道“不知父皇是否信任皇兒,皇兒愿操練新軍重振我國軍武。”
皇甫元昊起身扶起皇甫浩軒“哈哈,聽你這么說朕心甚慰,新軍本就想讓你過去掛名,既然你有此雄心,那新軍就全都交給你操練就當積累統軍經驗。”
“謝父皇”皇甫浩軒再次拱手道
“好了時候也不早了,我也回立政殿了,西側間我已讓人鋪好,你過去也歇息吧,明天你也要參加早朝。”皇甫元昊說后便向外走去。
望著皇甫元昊背影,皇甫浩軒覺著哪里有些不對,聽了這么多心中一些疑惑被解開,不過感覺皇甫元昊說這么多就是想讓他表態呢。不過了反正自己目的達到了。
皇甫元昊出門后便有一內侍進來,把皇甫浩軒引到床榻,伺候更衣。內侍退下后皇甫浩軒做了一套訓練,直到把自己累到不能動才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