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良玉見張獻忠挺槍而來,心里不禁大喜過望,轉頭看了一眼身旁的賀人龍,指了指策馬而來的張獻忠:“賀將軍,前面騎在棗紅馬上的人,就是八大王張獻忠無疑。賀將軍暫且在這里觀戰,看良玉怎么去取張獻忠的項上人頭!”
賀人龍圍剿義軍多年,卻未見左良玉與張獻忠交過手,此時見左良玉報仇心切,連忙大聲提醒左良玉:“人龍悉聽左將軍吩咐,也樂得在一旁觀戰,還望將軍小心為上,別讓張獻忠,占了便宜。”
坑坑洼洼的開闊地上,張獻忠與左良玉騎著戰馬,迎著凌厲的寒風,星星點點的雪花,氣喘吁吁你來我往,殺得飛沙走石,天昏地暗,直至大戰五十余個回合之后,依然不分勝負。
與此同時,羅汝才李繼偉,帶領其它將領,與圍了上來的官軍,殺得難解難分。原本荒涼的開闊地,頓時人仰馬翻,血流成河。兩軍奮力廝殺的血腥場面,震撼著將士們脆弱的心靈。
左良玉雖然年長于張獻忠,卻是馳騁疆場的一位老將,況且在枸坪關以逸待勞,故而見年輕氣盛的張獻忠之后,竟然也是信心滿滿斗志昂揚,與張獻忠捉對廝殺起來,欲想在賀人龍眼前,大顯身手,讓疲憊不堪的張獻忠,丟盡臉面。未曾想,張獻忠卻越戰越勇,讓左良玉占不到絲毫便宜。
張獻忠見左良玉威風凜凜,躍馬挺槍急急前來迎戰,連忙手持長槍提韁躍馬,風馳電擊沖到左良玉跟前,對著左良玉的面門,就是一個抬槍直刺而去。
長槍閃著冷艷的寒光,“嗖嗖”地呼呼作響,猶如一條銀蛇般讓人膽寒。槍上的一束大紅纓絮,似一團燃燒的火焰,在白雪皚皚的傍晚,顯得格外的醒目。
左良玉看著直刺而來的長槍,頓時不覺便是一驚,心里暗叫大事不好,連忙后退兩步舉槍防守。
雖然左良玉兵敗羅猴山,讓張獻忠殺得片甲不留,此時卻又重整旗鼓領兵兩萬,依然不將張獻忠放在眼里。
雖然這樣,左良玉但見突然直刺而來的長槍,竟然也嚇得一個激靈,抬手連忙迎戰張獻忠。
張獻忠見左良玉方寸漸亂,頓時一鼓作氣,向左良玉連刺三槍,雖然未能達成理想效果,卻將左良玉的囂張氣焰,壓了下去,漸漸占得先機。
左良玉在張獻忠連續攻擊之下,不得不策馬后退幾步,以免稍一失手,處于被動地位。
后退數步的左良玉,抬手擦了一把額上的冷汗,連忙迎戰沖到眼前的張獻忠,卻顯得氣喘吁吁,力不從心。
張羅聯軍在枸坪關,被左良玉賀人龍偷襲,數萬疲憊不堪的將士,頓時猝不及防,雖然讓身為統帥的張獻忠措手不及,但是對于連年征戰的張獻忠而言,也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故而從方才的慌亂中,漸漸鎮定下來,帶領將士們迎戰左良玉賀人龍。
那天羅猴山之戰,張獻忠因麻痹大意,讓左良玉乘機逃了去,今天在枸坪關相見,心里很是懊喪不已。
張獻忠畢竟身經百戰,這時雖然處于不利地位,卻毫無膽怯之意,“呼啦啦”沖到左良玉跟前,毫不猶豫,挺槍對戰左良玉。
眼見左良玉漸漸落了下風,觀戰的賀人龍,連忙拍馬迎戰張獻忠,即刻形成左良玉賀人龍,合力迎戰張獻忠的局面。
袁明清劉威見大事不好,帶領身旁將領,迅速圍了上去,將張獻忠護在身后,力戰左良玉和賀人龍。剎那間,兩軍將士頓時混戰開來,雙方人馬,死傷無數。
在中軍受到官軍攻擊的同時,聯軍的前鋒和后衛,也同時受到官軍人馬的不斷攻擊。
由孫可望擔任主將的前鋒人馬,在李永健秦健武協助之下,奮力抗住官軍的多次攻擊之后,開始回援張獻忠羅汝才中軍。無奈官軍人馬眾多,只得艱難地殺出一條血路,繼續向中軍實施靠攏。
負責后衛的杜海濤林雅倩,在倉促殺退官軍進攻之后,帶領后衛人馬,就近搶占有利地形,對官軍實施反沖擊,也漸漸穩住了陣腳。
一場激烈的廝殺之后,左良玉賀人龍的官軍,也漸漸落了下風,見事不妙的左良玉賀人龍,欲拍馬后退,卻被張獻忠死死纏住。
張獻忠意欲與左良玉賀人龍再戰,卻見袁明清遞來一個眼色,心領神會點了點頭,與羅汝才一道提起兵器,轉頭拍馬,向驛道附近呼嘯而去。
左良玉回頭見張獻忠退了回去,頓時勒住馬韁緩過勁來:“賀將軍,張獻忠可是去收拾人馬,要向太平方向逃去。將軍快快帶人追上去,殺他個片甲不留!”
“左將軍說得正是,人龍與將軍帶領人馬,截住張獻忠羅汝才,別讓張獻忠又趁機溜走。”賀人龍聽罷左良玉的話,頓時不覺信誓旦旦。
“大王與羅將軍袁將軍快走,末將帶領將領們斷后,盡力截住左良玉賀人龍。”劉威轉頭看了看追上來的官軍,又看了一眼身旁的張獻忠羅汝才。張獻忠身看了看身旁的劉威,連忙默默地點了點頭,繼續向驛道方向退去。
左良玉看著遠去的張獻忠,正在意欲繼續往前追趕時,卻被從斜路殺出的劉威,打了個措手不及,連忙后退數丈之遠,頓時不覺老羞成怒,繞道向張獻忠羅汝才,急急地尾追而去。
正當左良玉賀人龍沿著小道,妄圖突襲張獻忠羅汝才時,突然從路旁的樹林里,“呼啦啦”殺出一隊人馬,擋住左良玉賀人龍的去路。
當左良玉還沒有看清對方的面容時,聽那位年約二十歲的將領一聲怒吼,橫槍立馬擋住左良玉賀人龍的去路:“來者可是左良玉賀人龍不成?先吃定國一刀,又是怎么樣?”
左良玉風聞張獻忠收了四位義子,仿佛其中一位義子名叫“定國”似的,這時驚聞眼前來人自稱“定國”,想必這人是張獻忠的四義子之一,不禁有些膽寒起來。
“乳臭未干的黃毛小兒,竟敢在左爺爺跟前撒野,還不快快下馬受死,以免到時身首異處!”左良玉一生鏖戰對手無數,沒有想到,今天卻與一位名不見經傳的毛頭小子過招,且未戰之前竟然被那小子羞辱一番,心里頓時惱怒不已,郁悶之氣,不打一處來,提槍急急迎了上去。
李定國看了看不遠處的左良玉,揮舞著手里寒氣逼人的大刀,向幾步之遙的左良玉狠狠掩殺而去。
那把長柄大刀,與左良玉的長槍無異。刀的的背楞上,系著一個銅圈,一旦揮舞,叮當作響,讓人聽罷,一陣寒意。李定國師從袁明清,使用大刀的套路,卻是變化無常。
左良玉見李定國,“呼啦啦”殺將過來,知道眼前威風凜凜的年輕人,是一位師從高人的驍勇猛將。
與張獻忠戰了數十回合的左良玉,這時已經氣喘吁吁,見李定國來勢兇猛,不得不連忙向后退去。
李定國見左良玉未戰先退,恐其施展佯攻戰術,與孫可望李永健秦健武,一并向前掩殺一番之后,與趕來的劉威等將領一道,且戰且退,向驛道方向而去。
張獻忠勒住馬韁,氣喘吁吁站在驛道旁,看了看遠處還在進行的零星廝殺,看了一眼身旁的羅汝才,又看了看袁明清李繼偉:“傳令三軍,即刻帶領剩余人馬,連夜向太平方向進發。不得有誤!”
天空的暮色,漸漸地退去。雪景下的黑夜,慢慢來臨。
星星點點的雪花,依然飄飄灑灑。凌厲的寒風,雖然停了,但是,夜晚的天氣,十分寒冷。
雪夜的夜晚,遠處的景物,朦朦朧朧,地上的積雪,約有半尺多厚,走在上面,頓覺軟綿綿的。化成水的積雪,已經凍成了冰渣,踩在上面,“咔咔”作響。
張獻忠羅汝才帶領聯軍,借著雪夜的亮光,踏著厚厚的積雪,連夜向川東南的太平疾進,一夜行進五十里地。天亮之后,聯軍進入太平縣境內。
枸坪關之戰,聯軍損失慘重,近八萬人的人馬,損失愈半。損失最嚴重的,是后衛的聯軍,在約兩萬五千人馬中,只有千余人馬,得以突出重圍。
跟隨后衛的張獻忠妻兒等聯軍家眷,卻被左良玉賀人龍人馬所圍困,其情形究竟怎么樣,卻不得而知。
東方的天際,終于有了些許晨曦。
疲憊不堪的張獻忠,看了一眼身旁的羅汝才,又看了看身后的義軍將士,心里不禁有些隱隱作痛。
已經過去的那場惡戰,讓久經戰陣的張獻忠,感到不寒而栗。原本沒有官軍活動的枸坪關,竟然埋伏著左良玉賀人龍的千軍萬馬,讓沒有絲毫防備的張獻忠措手不及。
直到這時,后衛的劉燕和兒子健生,以及其它將領的眷屬,也沒有一點消息。
“難道被左良玉賀人龍,擄去了不成?如果這樣,后果不堪設想啊!”張獻忠輕輕拍了拍額頭,痛苦地看著枸坪關方向。
羅汝才見張獻忠悶悶不樂,連忙微微地笑了笑:“八大王不必這么喪氣。俗話說,勝敗乃兵家常勢。度過眼前的難關,又是一片新天地呢!”張獻忠回過頭來,看著太平方向,只得輕輕點了點頭。
“大王,過了前面的山梁,就可以看見太平縣城。過了太平城,不遠就是瑪瑙山地界。”劉威看了看滿臉憂郁的張獻忠,轉頭看著遠處隱隱約約的山梁。
劉威知道,張獻忠正在為枸坪關慘敗后悔,連忙插話,以轉移話題。
張獻忠依然看著太平方向,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過了太平,就去瑪瑙山。獻忠在陜西,與高闖王敘舊時,闖王曾經提起過瑪瑙山,想必那瑪瑙山,可以暫時歇歇腳,然后再作下一步打算。”
袁明清聽罷張獻忠的話,連忙輕輕點了點頭:“大王此意很好啊!”張獻忠回頭看了看羅汝才,無奈地搖了搖頭,臉上露出苦澀的笑容。
羅汝才看了看張獻忠,只得贊許張獻忠的主意。話畢后的張獻忠,與羅汝才一道,帶領聯軍將士們,冒著紛紛揚揚的雪花,急匆匆向百里之外的太平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