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城樓,魅影重重。
“將軍,張獻忠想溜了吧?”
馬士秀站在城樓上,看著開始拔營,準備撤退的義軍人馬,轉頭看了看左良玉。
“馬將軍不要著急,良玉自有安排,一定叫張獻忠,插翅難逃?!?p> 左良玉看著撤退的義軍,不禁夸起了海口仿佛張獻忠,已經是左良玉宰殺的羔羊。
左良玉邀請張獻忠進城敘舊,是左良玉的緩兵之計。
左良玉的目的,是試探張獻忠的虛實,確認張長貴馬士秀,所探情報是否屬實,給張獻忠造成心理壓力,讓張獻忠不得輕舉妄動。
與此同時,左良玉在城東城南,暗暗埋下數千伏兵,待張獻忠撤退之時,與城里的官軍里應外合,圍剿張獻忠于撤退途中。
“將軍是當年諸葛孔明在世,真是神機妙算,出奇制勝也!料流寇張獻忠,縱有再大能耐,也是虎落平陽,難逃一劫呢!”
馬士秀見左良玉志在必得,知道左良玉必定早有安排,心里不禁驚喜萬分,連忙不惜辭令,恭維左良玉幾句。
左良玉沒有理會馬士秀,依然看著南關方向,注視著張獻忠的一舉一動,等待官軍出擊的最佳時機。
馬士秀見左良玉沒有說話,連忙悻悻然退到一旁,看著城外撤退的義軍人馬,竟然呆呆地默不作聲。
天空的云層,越來越厚。
淅淅瀝瀝的菲菲細雨,已經越下越大。
陰霾的天空,仿佛更暗了一些。
馬士秀已經離開義軍大營,張獻忠卻在營帳內,焦急不安地踱來踱去。
張獻忠心里清楚,左良玉是生死冤家。
多年來,左良玉對張獻忠,恨之入骨。
今天早晨,左良玉派副將馬士秀,前來邀請張獻忠,顯然是來探聽虛實的。
既然左良玉已經知道,南關的官軍,是張獻忠人馬所扮,左良玉一定有所準備,絕不會輕易放過眼前機會的。
至于左良玉有何詭計,張獻忠依然沒有的頭緒,只得走一步看一步,看看左良玉下一步如何應對。
預定的撤退時辰已到。
義軍開始向南陽城東撤退。
張獻忠躍上棗紅馬,在李繼偉袁明清護衛下,浩浩蕩蕩撤退而去。
義軍數以萬計的隊伍,急匆匆走在城東的驛道上,卷起的塵土,鋪天蓋地。
張獻忠環視著向東而去的將士,心里依然忐忑不安。
張獻忠知道,也許腥風血雨的廝殺場面,不久就會不可避免地到來。
在張獻忠撤退的同時,左良玉站在南門城樓上,將城外義軍的一舉一動,看得清清楚楚。
果然不出左良玉之所料,馬士秀回城不久,張獻忠的義軍,開始蠢蠢欲動,左良玉在城樓,看得真真切切。
“好一個張獻忠,居然對良玉食言在先。良玉倒要看看,食言的張獻忠,究竟有多大能耐,能夠逃出良玉布下的天羅地網!”
左良玉看了看漸漸遠處去的張獻忠,心里的郁悶之氣,突然不打一處來。
“左將軍快看,張獻忠已經開始撤退。將軍切不可放虎歸山?。∧⒃笌ьI弟兄們,即刻追上去,殺他個片甲不留!”
馬士秀看著遠去的義軍人馬,氣咻咻地嚷了起來。
“馬將軍不要著急,隨良玉前去緝拿張獻忠便可?!?p> 左良玉看著馬士秀,不覺連忙微笑不已。
“如此看來,張獻忠真是插翅難逃啊!”
馬士秀一邊點頭,一邊隨左良玉來到南門城下,但見城門口,官軍整裝待發,樂得笑逐顏開。
漆黑厚重的城門,“吱吱呀呀”打開。一隊隊官軍快馬,風馳電擊,沖出城門。
領頭的快馬之上,左良玉身披戰袍,躍馬橫槍,沖在頭里,身旁是副將馬士秀張長貴。
沿途鄉民見左良玉的人馬,從身旁向張獻忠的義軍尾追而去,紛紛躲在驛道兩旁駐足觀望。
“哎!天下紛爭,何時才是個頭???可苦了咱窮苦百姓了。”
看著從身旁匆匆而過的官軍人馬,一位長者站在驛路旁,搖頭撫須,嘆息不止。
張獻忠領兵撤退。
左良玉的官軍,已經尾追而來。
“大王,左良玉的追兵,已經跟了上來。究竟該如何辦啊?”
李繼偉回頭見城門方向,騰起的漫天塵土,聽著隱約傳來的喊殺聲,看了看焦急萬分的張獻忠。
李繼偉也是身經百戰的老將,見左良玉的追兵越來越近,竟然也有些忐忑不安,進而顯得驚慌失措。
“李將軍不管左良玉追兵,快快繼續向東撤退吧!”
張獻忠沒有心思看左良玉的追兵,依然抬眼看著城東方向。
此時的張獻忠,已經顧不得那么多,只得帶領義軍將士,繼續向東方急急而去,意圖脫離官軍的追兵。
張獻忠知道,出現眼前不可收拾的場面,要怪自己當初異想天開,讓義軍將士假扮官軍,千里迢迢從光州來圖南陽,方才釀成眼前的大錯。
如今的當務之急,是盡快離開南陽城,躲過左良玉官軍的追擊。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張獻忠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的謀略,這時居然也派上了用場。
只是此時不是有序的撤退,而是慌不擇路的逃亡罷了。
以致多年以后,每當張獻忠,想起南陽之戰,依然淚眼婆娑,心有余悸。
不可否認,南陽之戰的失敗,是張獻忠戎馬一生中,教訓及其深刻,屈指可數的敗績之一。
劉威帶領的五百精兵,已經與左良玉的官軍,混戰在了一起。
左良玉的追兵,約有兩千人馬,騎兵有八百人馬。
劉威帶領的區區五百精兵,哪里是官軍騎兵的對手,不一會兒就敗下陣來。
劉威不得不帶領余下的精兵,挺槍殺出一條血路,向張獻忠的中軍追去,保護張獻忠和中軍人馬,繼續向東撤退。
“大王,末將帶領五百精兵,沒有打退左良玉追兵,左良玉已經從后面跟了上來?!?p> 劉威策馬追上張獻忠,憂憂地將戰況,悉數告訴張獻忠。
“左良玉的官軍,以逸待勞,又以騎兵為先鋒,兩軍交戰,更勝一籌。劉將軍區區五百精兵,何以擋得住左良玉的追兵?”
張獻忠看了看劉威,禁不住連連嘆息。
張獻忠已經氣喘吁吁,說起話來有氣無力,懊喪的情緒寫在臉上,卻是劉威多年來,從來沒有見過的。
劉威擔任義軍后衛,沒能打退左良玉追兵,心里已經內疚不已,此時聽罷張獻忠寬慰的話,心里頓時輕松了許多。
“大王快看,前面樹林里,好像也有左良玉的人馬!”
劉威在無意之間,見遠方樹林里,隱約有人影在晃動,連忙大聲驚呼。
劉威那一聲驚呼,讓身旁的張獻忠,不禁大吃一驚,頭腦猛然“嗡”地一聲,一股熱血涌向頭部。
張獻忠猛然感覺,眼前突然一黑,險些從馬背上跌下馬去。
“前面那些人馬,是左良玉的官軍無疑。看來,獻忠是小看左良玉,竟然沒有防犯左良玉的伏兵!”
張獻忠吃力地勒住馬韁,看著遠處樹林方向,但見數不清的官軍人馬,吶喊著向義軍圍了上來,頓時連聲驚呼。
劉威看了看懊喪的張獻忠,心里頓時也沉重了幾分。
盡管如此,身經百戰的劉威,依然精神抖擻,護在張獻忠左右。
眼看官軍人馬越來越近,已經方寸大亂的張獻忠,竟然漸漸冷靜了下來,回頭看著前有阻擊,后有追兵的局面,思索著如此擺脫困境。
頃刻之間,義軍面臨官軍的兩面夾擊,戰場形勢出現不利于義軍的局面。
此時,原本有序撤退的義軍人馬,已經越來越混亂,沒有了剛才有序撤退的陣型。
后面的官軍追了上來,前面的官軍截住義軍撤退的路。
不一會兒,兩軍將士大規模的廝殺,在空曠的樹林前開始。
須臾之間,兩軍將士的喊殺聲,冷兵器的撞擊聲,響徹在空曠的原野,席卷吞噬著無數鮮活的生命。
張獻忠環視著戰場,內心的無助,又一次流露了出來,呈現一種難以描述的痛苦表情,鐵青著原本剛毅的臉龐,默默看著眼前的一切,仿佛此時血腥的廝殺,已經與張獻忠無關似的。
此時此刻,天地之間,仿佛日月無光。
有的只是兩軍將士的喊殺聲哀嚎聲和戰馬的嘶鳴聲,以及空氣中彌漫的,令人窒息的血腥味。
滿身血跡的李繼偉,呼嘯著奔到張獻忠身旁,見張獻忠六神無主,知道此時的張獻忠,已經后悔莫及,默默護衛在張獻忠身旁。
劉威艱難地護衛著義軍后衛,阻滯著左良玉的追兵,讓張獻忠和義軍的中軍,得以繼續向東移動。
袁明清斬殺了官軍的幾位將士,也向張獻忠的身旁靠攏,與李繼偉等將領一道,護在張獻忠的左右前后,以此阻斷官軍人馬,對張獻忠的傷害。
張獻忠默默看著身旁的將領,眼里充滿了惆悵和無奈。
“各位將軍快快退后,讓良玉與流寇,過上幾招試試吧!”
左良玉見一位義軍老將,與幾位官軍將士,殺得難解難分,頓時臉露慍色,拍馬挺槍搶上前。
左良玉對劉威早有耳聞,沒想到今天竟然在此相見,方才知道眼前的義軍老將,是令官軍聞風喪膽的劉威,頓覺此人好生了得。
此時的左良玉一時性起,意欲與劉威一較高下。
劉威抬眼一看,知道躍馬前來挑戰之人,是大名鼎鼎的左良玉,不待與左良玉理會一句,轉身挺槍力戰左良玉。
左良玉也只得躍馬提槍,與劉威捉對鏖戰起來。
剎那間,戰馬嘶鳴,雙槍來往,寒光閃閃的槍影,兩位將領的人影,不斷變換著,晃動著,似風如電,看得兩軍將士,眼花繚亂。
兩軍將士早已經分立兩旁,注視著劉威與左良玉的殊死搏斗。
十分蹊蹺的是,劉威與左良玉,都是使用長槍。
如流星閃電般的你來我往,均以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看得兩軍將士目瞪口呆,竟然忘了眼前,是血腥廝殺的戰場。
與左良玉連續廝殺五十多個回合,劉威漸漸感覺體力不支。
抬眼看了看氣喘吁吁的左良玉,劉威連忙施展一個拖刀之計,邊打邊撤,趁左良玉不備,殺了左良玉一個回馬槍。
左良玉沒有想到,此時的劉威,居然來了這一著,頓時大吃一驚,連忙退去十數丈之遙。
“大王,劉將軍打退了后面的追兵,帶著弟兄們跟了上來?!?p> 李繼偉看了看追上來的劉威,轉頭看著茫然無措的張獻忠。
“劉將軍果然身手不凡,左良玉也不是將軍的對手啊!看來,眼前的局面,已經有所改觀?!?p> 張獻忠連忙撥轉馬頭,看著從后面跟上來的劉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