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宋思仁依舊如此,桃夭也是暗暗嘆了一口氣。
就這個倔葫蘆嘴,硬是不吭聲的,怕是兩個人真有什么,自己到是想知道緣由也難。
如果他依然這樣,恐怕安雅的心愿怕是達不成了。
無奈之下,桃夭只得妥協。“你若不說也就罷了,倒是可以給你一個投胎轉世的機會。只不過我有兩個條件。”
宋思仁挑眉,這是什么意思?還能有這種好事?桃夭諷刺一笑,道:“機會給你了,就看你能不能把握了。畢竟,我也不是真想從你這兒圖什么。你有什么值得我圖的?”
宋思仁聽完桃夭的話,沉默許久。最后道:“若是能投胎轉世,那還能再見到想見之人?”
“你有功德在身,怕什么。”桃夭到現在,已經非常的不耐煩了,要不是看在安雅的面子上,她早就把這個不知所謂的鬼王給扔出去了。哪里還容他這么放肆?又是試探又是悶頭不吭的。
“好。我答應你。需要什么條件。”
“這就對了。條件也不難,也就是給我講個故事,二一個嘛,把那只烏龜送給我。”
“好……”
宋思仁憋了許久,只說了這么一個字。
“開始吧。”桃夭揮手間將凌亂的擺設恢復了原狀,拿出筆來,在本子上,準備著。
宋思仁看著桃夭,“我講一個關于銀杏樹的故事吧。”
唐朝貞觀年間。
石經寺內種下了一棵小小銀杏樹。那個時候,石經寺還不叫石經寺,叫天成寺。
寺廟中的僧人們對這棵銀杏樹呵護非常,常常替它澆水施肥。而這棵銀杏樹也經常受到僧人們的念經聲和人們前來拜佛上香帶來的裊裊香煙的熏陶。
天長日久下,這棵銀杏樹漸漸長大,越來越茂盛,也生出了神智來。
有一天,這棵銀杏樹便偷偷化作了一個小和尚。站在樹下,左右觀望著。
一個僧人見這個約摸六七歲的小孩子,呆頭呆腦的站在那里不知道做什么,便上前問道:“可是新來的?”
這化作小和尚模樣的銀杏樹,懵懵懂懂的看著眼前的僧人,不只怎么回答,又搖頭又點頭的。
那僧人看他傻乎乎的模樣,好笑的摸了摸他圓圓的腦袋,道:“既然無事,便把這地掃了吧。一會兒聽到鐘響就來午食。”
說著,遞給他一個大掃帚,就離開了。小和尚抱著這個大掃帚,傻傻的笑了,他賣力的用這個掃帚掃著從地上落下的樹葉,其中也包括他自己本身落下的葉子。
若說為什么這棵生了神智的銀杏樹,要化作一個小和尚的模樣,而不是別的人。也是因為,他見的最多也最熟悉的就是僧人了。只是他的靈力還不夠,只能化作小孩模樣,于是小和尚的形象就應運而生。
就這樣小和尚模樣的銀杏樹就這么在天成寺里呆了下來。住持雖覺得這個小和尚來歷有些不明,不知是如何來的,但覺得上天有好生之德,既然他誠心想在這里待著,就待著吧,也是與佛有緣。也不去計較什么,因為他呆頭呆腦懵懵懂懂的,便給他取了一個法號,叫慧覺。希望他以后能聰慧半分,不叫人擔憂。
每日清晨,晨讀經文的僧人們都會看到一個可愛的小身影,坐在最前排的蒲團上,搖頭晃腦的念著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