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在分封出去有了新領地以后,就是洪荒系列已經出現很多次的領地建設,基本上比較熟練的玩家們都能順利完成。
既然如此那就沒什么好說的,如果說有什么意外的話,那就是帝堯的兩位女兒娥皇女英同時看上了舜,舜最后一口氣娶了姐妹倆。
按照帝堯對舜最初的規劃,這個年輕人在迎娶自己的女兒們后,應該成為自己兒子丹朱繼位的助力。
可是舜的能力實在是太強,勢力發展的速度超過帝堯預料,最終雙方的矛盾反而開始激化。
而最后的勝利者是舜,他通過一場政變舜將堯給囚禁,自己的舅哥丹朱也被流放,至此成為新一代的領袖帝舜。
也因此從炎黃二帝開始算,顓頊、帝堯到帝舜五人,則在后世被合稱為五帝,拉胯的帝摯則是被開除出列。
當然目前帝舜所謂的諸夏領袖,其實際的管控范圍并不大,城邦體系核心區最多也就四十公里左右,更遠的地區就只能依靠不穩定的朝貢臣服了。
而從帝舜成為諸夏之人的領袖后,游戲才真正進入了名稱的主題《絕通》,所謂“絕通”也即是“絕地天通”的意思。
直接與神靈溝通的渠道,早在昔日顓頊的時候就已經斬斷,現在主要是還和妖族糾纏不清,妖族也成為帝舜的下一個目標。
不過帝舜也并非弒殺之人,他“絕通”的方式并不是將妖族殺光,而是準備讓妖族存活到一個獨立的地區。
帝舜通過翻閱典籍了解到,上古時期曾經存在過崆峒印,就算是撕裂天之痕的大災,崆峒印都能夠制造結界庇護人族,很適合作為帝舜執行“絕通”計劃的工具。
只是崆峒印在“女媧補天”之后就不知所蹤,為此帝舜通過多番途徑進行查找,包括聯系位于神界的諸多神靈等等方式。
最后還居然真的被他找到崆峒印,只是此時的“崆峒印”已然殘缺,需要重新進行淬煉加強才可以。
最終帝舜淬煉出全新的崆峒印,可以將各個妖族封印到異次元空間,而記載這些異次元空間的則被稱作《山海經》。
《山海經》中不僅封印了許多大妖,甚至整個妖國都連帶著土地一同被封印,讓他們有自己的地區可以生存。
還有一些其實并非是妖族,而是修行巫道修行到走火入魔的部落,有些整個部落被巫道所綁架,外貌已經變得人不人鬼不鬼。
《山海經》的主體其實是東周匯編而成,所以其是東周乃至接近漢代的地理概念,以至于《山海經》內居然出現了朝鮮——“東海之內,北海之隅,有國名曰朝鮮。”
《絕通》中自然從善如流也出現朝鮮,那么被封印進《山海經》的朝鮮統治者是誰呢?自然是傳說中朝鮮的第一個統治者檀君。
這位檀君實在是不得了,居然一個人活了幾百上千年,所以在洪荒里就肯定不是人,啥也別說往《山海經》里走一遭吧。
游戲在完成大部分妖怪的封印后便結束,并沒有持續到帝舜的晚年時段,乃至于本部不會有dlc而是直接推出下一部,對此太極也做出了解釋。
因為《絕通》之后緊接著就是《理水》,《理水》的主角那自然是禹,而這就是發生在帝舜晚年的事情。
只是《理水》中出現的舜結局肯定不會有多好,畢竟在洪荒系列中對堯舜的結局設計,可以參考李白的詩歌《遠別離》:
遠別離,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瀟湘之浦。
海水直下萬里深,誰人不言此離苦?
日慘慘兮云冥冥,猩猩啼煙兮鬼嘯雨。我縱言之將何補?
皇穹竊恐不照余之忠誠,雷憑憑兮欲吼怒。
堯舜當之亦禪禹。君失臣兮龍為魚,權歸臣兮鼠變虎。
或云:堯幽囚,舜野死。
九疑聯綿皆相似,重瞳孤墳竟何是?
帝子泣兮綠云間,隨風波兮去無還。
慟哭兮遠望,見蒼梧之深山。
蒼梧山崩湘水絕,竹上之淚乃可滅。
從“堯幽囚,舜野死”這句話中,已經能夠看出堯舜這兩個傳說人物的結局,也因此《絕通》沒有相關的dlc。
《絕通》的續作是以禹為主角的《洪荒之理水》,從2115年8月宣布立項,一直到2116年9月開發完畢。
從名字就可以猜測出這一代主角是禹,既然如此游戲主軸肯定也是大禹治水,只是游戲開局玩家操控的角色,不是大禹而是他的父親鯀。
這一部游戲時代背景對應公元前兩千年左右,那場影響深遠的堰塞湖已經爆發,導致黃河時隔六百年后再次改道,入海口從蘇北逐漸轉移到華北。
洶涌澎湃的黃河入海口一路北上橫掃,引發了歷史上新石器時代的文明大衰退,不論黃河流域還是長江流域的文明都受創嚴重。
舜帝早在許多年前就通過《山海經》的絕通,一定程度上樹立起自己對中原地區的控制力。
只是因為時代限制導致舜的統治,也就局限在中原很小的一片土地上,再往外的控制力基本是微不足道。
這次大洪水讓帝舜意識到,既是一次大災也是一個機會,能夠借助理水來增強名望,讓自己的統治進一步向更廣闊之地延伸。
其實當初在開發《洪荒之理水》的時候,文化顧問肅寧就和戴文瓘他們,聊起了一些與理水有關的趣事。
為什么這一部作品會叫作《理水》呢?名字源頭來自另一個世界的記憶,取自魯迅的一篇短文小說《理水》。
《理水》與上過教科書的《鑄劍》節選,同樣都來自他所寫的《故事新編》,當然在這個世界全被鐘善澤勾銷了。
不過這個世界雖然沒有《理水》,但卻有另一篇性質類似的小說,畢竟魯迅之所以會寫《理水》,根源之一在他與顧頡剛的矛盾。
魯迅雖然反對舊道德舊文學,但到底是傳統教育出生的,經史古籍對先周上古歷史的解釋,在他的世界觀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所以當顧頡剛這批繼承考據派的學者,用全新的角度對上古進行了思考,直接就把魯迅給看破防了。

虛無行者北冥
正常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