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背著包袱,一手牽著孩子,一手拄著拐兒,瑟縮著身子慢悠悠的跟著隊伍。
風大路滑,鵝毛般雪花不要命的楊撒而下。
許是餓的久了,背上的東西有些沉重,老者身子晃了晃,腳下一個不穩,便摔倒在地。
一聲尖叫傳來。
小孩也被帶倒,‘包裹’吧嗒一聲掉在地上,包袱里幾個破碗一陣脆響,被摔得粉碎。
一個打滾,老者趕忙起身,不顧身上的雪水,扶起一臉淚目的小家伙。
“嗯,小玲綺不哭,都怪爺爺不好。乖!”
“疼嗎?”
“不疼爺爺!”
“哈哈,我就知道我家閨女最堅強了。”
“嗯嗯,小玲綺,最堅強了!”
小家伙雖然只有四五歲年紀,卻非常乖巧,被老人扶起后,立馬收了眼淚。
守備隊隊員瞧見,快走兩步穿過人群,一臉笑容的看著這一老一少,關切的問道:“你們沒事吧?”
“沒事沒事,我這身子骨還算硬朗,只是這位小兄弟,我們還要走多久啊!”老者轉頭無所謂道。
“快到了,穿過前面的路口,便是峪口村了,東西我幫你拿著,老丈你牽著孩子就好!”
“那多麻煩您!”
“沒事,不麻煩,上頭有令,將你們完好無損的帶回去,出了差錯,可不好交差。”
“小伙子,老夫姓嚴,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董前,老人家叫我阿前就行!”
“行,那謝謝阿前兄弟了!”
第二天,高順領著流民隊伍便回來了,這一切大大超出郝昭的預料。
本以為沒幾人,看著眼前的一幕,郝昭差點嚇死。
心中暗道,壞事了!
人群烏泱泱的聚集在一片空地上,看著規模不比那日選拔來的少。
那片空地,是前些日子郝昭作為選拔充實人手,專門打理平整的地方,這時候,正好派上用場。
這片空地,都是在郝昭家的田埂上平整出來的。
足足四五畝,只是大概平整,泥土都比較松軟,打插木樁,新建房舍還是比較容易的。
只是土層壓的不實在,新建的茅草屋子扛不住北地的大風,但短期內使用還是足夠的。
壓實土層,可以以后再做。
這些日子,郝昭請村里人幫忙,在那片空地上,新建了八間茅草屋子。
中間的一間茅草屋子里,郝昭擺著兩臺案幾,幾把胡椅,屋里一角,有郝昭用粘土和煤糅合的蜂窩煤,和買來的一籃子木炭。
一旁的火爐里,燒著蜂窩煤,讓屋里暖烘烘的。
火爐上還架著一口大鍋,幾個掌勺的婦人還在不停翻攪著。
案幾上有筆墨,還擺滿了空白的竹簡,這是郝昭給流民作登記用的。
瞅著這來人,郝昭心頭打鼓。
這得多少人啊,男女老幼一個個都是面黃肌瘦的。
簡單的登記過后。
郝昭招呼大家“開飯了!”
“嘩啦啦!”
八間茅草屋子的木門,同時打開。
將一位位百姓迎了進去,郝昭也親自上手給百姓們盛粥。
有收購隊員維持著秩序,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
粥,是皮蛋瘦肉粥。
這是郝昭特意吩咐的,也是以前最喜歡的食物之一,婦人們不會做,郝昭便手把手的教。
只是食材配比,郝昭就懵逼。
北地不缺肉食,家家戶戶都有儲存肉干,用來應付這漫長的冬季。
糧食卻是少的厲害,很多都是從冀州進口。
蛋很少份量,所以這粥里的米面也不多,肉粒是管的挺足,基本可以當作肉湯喝。
并州的糧價,是比其他地方高上幾成,好在肉夠多,眾流民也吃的滿足。
有充足的肉類供應,北地人的平均身高和身體素質也是比其他地域強上一些的。
用餐結束,流民們大都與郝昭見過一面,更是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不少人在得知郝昭便是小神仙后,更是當場跪地,給郝昭祈福。
郝昭哪敢接受,一一將人扶起。
總算告一段落。
郝昭找來張遼、高順,他一臉凌亂,聲音有些埋怨,道:“這,怎么這么多人?有按我的要求辦嗎?會不會搞錯了?”
郝昭的表情,在容貌氣質的加成下,兩人看著像是翻白眼,還是蠻可愛的。
張遼認真的點點頭,手指指著屋外廣場上的所有流民:“主公,全在這了,全部按你的要求辦的,絕對,沒有搞錯!”
“張遼兄弟說的沒錯,主公,這些全是符合要求的人,都是按照您給的條件,一一篩選出的。是真正需要幫助的人。”
高順肯定道,他能夠理解郝昭的心情,這么多人,他也是猶豫了很久,才決定全部帶回來的。
郝昭看著廣場上的人群,一個個雖然衣衫襤褸,但臉上的希冀卻是騙不了人的。
在他們眼里,郝昭看到了未來,那是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看著兩人一身的雪水,瞪了兩人一眼,沒好氣道:“你們下去休息吧,剩下的交給我了。”
“等等……”
郝昭頓了頓,再次看了兩人一眼,想到了什么“高叔,你順便通知一下郝運族長過來一下。張遼大哥,你去通知程平,帶著收購隊換一下你們的人。
趕了一早的路,又忙了半天,讓你們的人都好好休息。”
有些事,他們處理起來也沒經驗,只得聽郝昭吩咐。
“唯x2”
看著兩人離去,郝昭氣咻咻的看了烏木一眼,這家伙一直在一旁看熱鬧的,沒好氣地道:“看什么看,帶人將做好的幾頂帳篷搭起來!”
“唯!”烏木趕忙退了出去。
這些時日,隨著張遼學習,基本認全了所有的隸書字體,毛筆書寫也練得有模有樣。
登記的這些人中,青壯只有不足六十人,十五歲以下的孩子,便有近兩百人。
其余包括女人、年紀大的老人,有近三百人。
流民們在守備隊的監視下,男女分開,排隊進入茅草屋子。
八間茅草屋子,每一間,都擠了差不多十人。
一間間帳篷,很快便搭建好了,總得十七間帳篷,每間帳篷差不多擠下六七人。
這才安排下不到一半的人,郝昭又讓收購隊、守備隊、運輸隊分流人口,這才安排下大半的流民。
又和郝家族長郝運商議,讓一些人暫住在村里。
郝運族長還是很好說話的,在付出了一貫錢住宿費,外帶三貫錢保證費的情況下。
終于,在天黑前,將剩下的百多人安排妥當。
其中郝昭的朋友,王寒、郝山、董麻桿也都幫了大忙,幫忙安置了十幾個流民。
郝昭甚是感動,順便承諾王寒、郝山兩人,讓他們去收購隊暫時充當預備隊員。
王小山和郝虎一家,也都盡了一把力,幫郝昭安排消化了幾個孤兒。
郝昭對其感官也大大改善,并答應郝大娘,以后讓郝虎跟著自己跑腿。
大大的松了一口氣。
郝昭陷入了思索,得趕快想點辦法,這一口吃下太多人口,若不想辦法消化掉,早晚要被撐死。
皮毛生意還得繼續,但這些生意,卻是養活不了這些人口。
雖然靠著那條商路,烏木來回運貨,盈利百多貫錢,那是扣除貨物原材料外帶收回成本的純盈利。
實際上,得益于郝昭的擴張思路,收益并沒有那么多。
祁縣的鐵匠鋪、成衣鋪,前期的投入也不少,購置店面、采進原料差不多掏走70貫。
皮毛倒是便宜,自產自銷,鐵礦卻是金貴,僅進口鐵礦便花去了30多貫。
這兩個鋪子,短期內郝昭是不指望收回成本的。
征集人手,五十余人又花去了十五貫錢,總得收益額也就15貫錢。
后續,每月每人90錢的工資還是不少的,加上高順、曹性、張遼等十人,每月百錢的工資。
差不多每月支出五貫五百錢左右,這么一算。
好像,自己還能撐很久。
只是,這是在不考慮流民的情況下,樂觀的想想便差不多了。
后面多了五百多張嘴,怎么搞錢、搞糧才是重中之重。
另外,兩月多時間,自己成本也算收回了。
這些錢以后得攢著,算起來自己老本還是有點的,近百二十貫,算得上富甲一方了。
目前能動的,刨去今晚的開銷,也就十貫錢。
老本郝昭并不打算動用,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里,這算給自己留得保險。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這老本就是自己的青山,以后萬一自己的勢力玩完了,好歹有本錢能夠東山再起。
這也是為何,世界上那么多的野心家,熱衷于收集財富。
這些錢,不到最后關頭,是絕對不能用的。
不到最后,即使老死,也得給他埋土里,留個子孫當傳家寶,這樣才穩當。
郝昭還是很開朗的,感覺自己養活幾百人,還是沒什么問題的。
煤是可以燃燒的,并州人很多人都知道,但將其作為燃料的,卻一個也無。
很少有人會用。
熏都能給人熏死。
在郝昭看來,沒有火爐煙囪前,在屋里燒煤不易于自殺。
那些富戶還是喜歡用碳,無煙且安全,只要及時通風,都不會有啥大問題。
再者古代房屋本就漏風,木炭也大都是搭架起來燒的,可以保證充分接觸空氣,用途也是最廣泛的。
被廣大世家豪門所接受,平常人家,只能用灶灰取暖。
不持久不說,且取暖效果也不咋地。
郝昭并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用‘石涅’也就是‘煤’冶鐵,在并州已經不算什么秘密了。
好在,漢代用的鐵器不是很多,而用煤炭作燃料的也很少,這項業務還有做大做強的潛力。
另外,用煤取暖的人基本沒有,這種用途,也遠遠被人低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