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歷史

奇石群俠傳之山河變

第2章

奇石群俠傳之山河變 秦可馨95 3976 2020-06-25 12:37:32

  太一平和年間,宦官當道,黨錮成禍,朝政荒廢,吏治昏暗,國庫空虛,武備松弛,賣官鬻爵成風。民間豪強猖獗,大肆兼并土地,以致盜賊蜂起,流民遍地,叛亂此起彼伏。周邊強敵環伺,遼東有高勾、白冀暗中作亂,北庭有戎藩諸部虎視眈眈,西域都護府各部亦蠢蠢欲動。

  平和三十年臘月,亙帝少意駕崩。翌年正月,太子少英即位登基,改元三寶,乃勵精圖治,致力改革。于內,誅剪閹宦,解除黨錮,招賢納士,整肅吏治,同時改革稅制,精簡財政,抑制土地兼并,與民休養生息。于外,合縱連橫,恩威并施,離間、封鎖遼東,安撫西南,拉攏西域,和親北藩,暗中又整合軍旅編制,提拔青年將領,大舉整軍經武,加緊備戰來日。

  雒陽無極宮。夏日午后,艷陽高照,倦意綿綿。一派雕梁畫棟之下,忽聞書聲朗朗而來。循聲望去,但見一總角小兒端立案前,兀自仰頭背書,一舉一動,莫不戰戰兢兢。只聽其緩緩背道: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面前一人,燕服烏紗,穩坐如鐘,喜怒不形于色,陰晴難測于天,當下兀自閉目靜聽,一派端莊肅穆。其人約莫二十七八歲,生得眉清目秀,溫文爾雅。然有道是,高山不語,靜水深流。看似白面書生,滿臉文弱相,卻是不怒自威,一派天家顏。慈眉善目之下,淡淡一股英雄氣,韜光晦跡藏不住,赫赫一派威儀感,潛滋暗長渾然來。幾步開外,尤覺望而卻步。咫尺之間,豈不戰戰兢兢?此人姓少名英,表字文廣,亙帝嫡長子,于平和十三年冊立為皇太子,三寶元年正月登基稱帝,是為當今天子,皇帝天授。

  背了一陣,忽聞書聲斷斷續續,但見那小兒不住搔首撓耳,一時莫不滿臉慌張:慈故能勇。儉故能……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故能……不敢為天下先,故能……

  少英聞之皺眉,閉目只道: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那小兒聞之一顫,驚慌中忙接著背道: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正背著,忽聞殿外有人不時疾呼:“遼東急報,遼東急報……”

  少刻,但見一內官模樣的人手持密報,弓著身匆匆進門稟道:陛下,遼東急報!

  定睛處,但見那人中等身材,瘦瘦弱弱,面龐方正,五官分明,看著約莫三十歲上下,眉目間隱約透著幾分滄桑。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少英身邊之人王內侍。

  少英不敢怠慢,匆匆接過手,除去蠟封,展開來細細覽畢,倏地一拍案,大喜道:“真乃天助我也!”

  翌日早朝,群臣昨日大多已聞知消息,此刻紛紛各抒己見,莫不義憤填膺。

  堂下一人奏道:啟稟陛下,臣以為高勾、白冀兩國,暗懷不臣之心久矣。平和年間,二賊便曾勾結一氣,多番侵擾我朝邊境,如今又私通北庭諸部,謀絕遼東諸國入朝之道,其狼子野心早已昭然若揭,是可忍孰不可忍?

  話音未落,一人又接道:啟稟陛下,遼東之地,本孤竹國也,周代以之封于箕子,混沌世分為三郡。今乃不臣,別為外域,故先帝疾焉,欲征之久矣。但以閹黨成禍,乃擱置至今。當陛下之時,安得不事,使此冠帶之境,仍為蠻貊之鄉乎?

  座上,少英峨冠博帶,廣袖深衣。天子常服,承襲周禮。因應五時,分明四季。其時,面南背北,正襟危坐,高山靜水,威儀自現。

  少英因之連連點頭道:“不錯,朕亦有心征遼久矣?!毖援叄燹D頭于堂下一人問道:“車騎將軍,朕之前讓你督造的水師戰船,可已盡數打造完畢?”

  目光所及,一人身長七尺,細眼長髯,看著約莫三十來歲。此人姓韓名高,表字志高,乃韓皇后胞兄,當朝國舅,官拜車騎將軍。

  韓高應聲而起,回稟道:啟稟陛下,一千艘戰船已盡數打造完畢,五萬水師亦正加緊整訓之中。

  少英聞之欣然:好,糧草兵器,督辦得如何?

  韓高又道:啟稟陛下,一百萬石糧草皆已備齊,依陛下旨意,其中五十萬石已提前運往遼東。

  少英兀自點頭,含笑陣陣,少刻忽起身道:聽旨,朕決議起水陸大軍三十萬,即日揮師征伐遼東。此役,朕要御駕親征,不破遼東,誓不還朝!

  話音剛落,堂下群臣不時乃紛紛附和道:“遵旨!”“陛下,臣愿為征遼先鋒!”“陛下,臣懇請隨駕出征!”“陛下,臣亦懇請隨駕出征!”……

  韓高但聽得“親征”二字,頓時一愣,將欲言,然眼見眾文武已應聲拜倒,遂也只得硬著頭皮,順從于大流。

  少英見人心所向,心中不覺大喜,遂道:“好,諸公報國之心可嘉,朕心甚慰?!毖援叄h顧四下一周,忽眉頭微皺,旋即坐下身,幽幽問道:“明相何以一直緘口不言哪?”

  席間一人聞之,乃緩緩起身。光鮮處,但見其人:公服從省,錦袍玉帶。羽扇搖光,手持五彩。觀外貌約莫十七八歲,生得明眸皓齒,朱顏玉貌,卻是巾幗不讓須眉,英雄不問年少,但立于堂下,尤顯英姿勃發。

  此人姓明,名語先,表字穹蒼,別號青冥居士,出身北庭巫咸郡明氏世家,堂堂開國元勛之后,明氏一族主事巫女。明語先自幼天賦異稟,聰慧過人。人言其三歲便啟蒙識字念書,五歲就通曉史書經典,八歲即精熟五行八卦、奇門遁甲,十一歲而遍知天文地理,十三歲已同當世大家坐而論道,及笄之年曾幾度親臨沙場縱橫天下,二八之年乃奉詔入仕。今時不過而立之年,卻已是兩朝元老,歷任尚書仆射、尚書令、光祿大夫、太子太傅、光祿勛卿、太尉等職,又是亙帝托孤重臣,于朝中可謂德高望重。當今天子因其賢明,呼其為“女圣人”,特上尊號“巫咸上師”,襲巫咸公爵,官拜太傅,錄尚書事,位列三公之上,本朝上公一人。

  明語先道:啟稟陛下,臣并非無言,然只恐說來有違圣意,是故索性不語,以免自取其辱。

  少英聞之一笑:無妨,朕恕你無罪。

  明語先斟酌再三,忽俯身拜道:啟稟陛下,臣以為眼下征遼時機尚未成熟,故臣懇請陛下收回成命!

  此言一出,堂下皆嘩然。

  少英不動聲色,隨之問道:不知明相何出此言?

  明語先道:啟稟陛下,臣以為遼東三國眼下雖互生裂隙,然尚不及彼此成仇。今信羅之所以仍臣服朝廷,全因為高勾、白冀所孤立,急于謀求破局之道。一旦朝廷起兵征遼,料其不但不會竭力相助,甚者還將陽奉陰違,以作壁上觀。若征遼順利,則信羅日后一家獨大,勢必有恃無恐。而遼東苦寒,難以長駐大軍,久之,必為其趁虛而入;反之若征遼不利,朝廷徒耗錢糧不說,高勾、白冀亦必遭大損,而唯信羅坐收漁翁之利,久之,必生異心。是故,朝廷今若揮師征遼,無異于與他人作嫁衣,實在得不償失也!

  少英聞之,不自覺亦暗暗點頭,旋即問道:既然如此,那明相可有破解之道?

  明語先道:啟稟陛下,臣以為,朝廷可暫起幽州之兵,陳列邊境,以為震懾。同時,可詔令息慎、信羅等國一并起兵,協同聲勢。如此,則二賊必不敢再造次,我朝便可不戰而屈人之兵。

  少英不置可否,又問道:那不戰而屈人之兵后又當如何?

  明語先道:啟稟陛下,臣以為高勾依山為城,攻之不可猝拔。今若數遣偏師,更迭擾其疆場,使其疲于奔命,釋耒入堡,而奪農時,數年之間,倉無宿儲,千里蕭條,則人心自離,鴨綠之北,可不戰而取矣。故朝廷今后仍當養精蓄銳,一以貫之封鎖遼東,并輔以合縱連橫之策,或令三國彼此內耗,進而入不敷出。若如此,臣料不出五年之內,三國必將內外交困,窮形盡相。而后一旦有變,朝廷只需趁勢用兵,便可一鼓而下。

  少英聞之,乃久久不語。片刻,忽垂頭嘆息道:“自莽賊之亂以來,高勾趁虛而入,盤踞遼東多年,始終如骨鯁一枚,頑疾一塊,長此以往,早晚必成我朝心腹大患。朕自即位以來,痛定思痛,苦心經營遼東,便是為了能盡早復遼,與我朝除此隱憂。如今難得三國相攻,實乃天賜良機,朕又豈能甘心放過?”他但說著,油然而生一臉的失意與落寞,一時眉頭緊鎖,禁不住頓了頓,不時正襟危坐,轉而倏地一臉肅穆道:“再者,倘若他日三國不僅不為我所離間,反而轉頭合謀我朝,亦或者高勾、白冀順勢屠滅信羅,至此再無后顧之憂,進而得以全心與我為敵,那朕豈非白白坐失良機焉?”緊隨話音落,但聞他猛地一拍案,其時十指緊扣,怒目圓瞪,滿眼盡是不甘。

  明語先欲再勸,孰料少英倏地一揚手,目光堅決道:行了,朕意已決,明相不必再贅言矣!

  明語先無可奈何,長嘆一聲罷,唯俯身拜道:臣,遵旨。

  時座中有一年輕后生,見狀似心有不忿,起身欲再諫。然望明語先暗中連連搖首,其時乃止,話風一轉,旋上前拜道:陛下,臣……臣亦懇請隨駕出征!

  此子約莫二十來歲,觀其人:袍服束冠,腰懸玉帶。人高馬大,形似蒼松。唇紅齒白,鼻若懸膽。碧眼如電,褐發云卷。那光景,真叫一個:衣冠楚楚,英姿勃發,外貌奇偉,卓爾不凡!

  此人姓少名光,表字叔瑤,因生來外貌不凡,故乳名曰“碧眼兒”,太一宗室,亙帝三皇子也,年八歲始立為安定郡公。傳其自幼勤勉,文武兼備,實乃不可多得之才。然因是庶出皇子,其母賢妃又是出身藩國郡主,于朝中全無人脈根基,是故不為亙帝所喜,亦頗受皇親權貴冷落,唯與太子少英交情篤深。至少英即位,始受提拔,年少即拜西域都護,常年鎮守西域府,忠心耿耿,屢建奇功,因之加封西涼王。西域各部憚其威名,謂之曰“七將軍”。三寶五年,因縱兵劫掠而遭彈劾,一度賦閑在家。后蒙特赦,舉勇猛知兵法,復出為護項校尉,又因平亂戍邊有功,遷司隸校尉至今。

  少光為人少言不泄,有氣敢任,未弱冠,膂力絕人,好馳騁田獵,不修細行,縱情肆欲,兩京患之。太傅明語先嘗欲教之孫吳兵法,對曰:“臨陣顧方略何如耳,不必拘泥古兵法?!蔽魜兊蹏L為賜婚,既允,卻又失信,言曰:“大丈夫功業未立,何以家為?”由是亙帝益輕惡之。因其生性跋扈,是以不諳人際往來,京中除少英外,唯與明語先交好。昔明語先任太子太傅時,他便是太子侍讀,常年于明語先門下為學,是故尤為敬重之,彼此既是師徒,又是知己。后,二人又相繼入閣,明語先主朝政,少光善兵戎,一文一武,莫不相得益彰。

  太一三寶八年二月,遼東信羅國忽上書朝廷,告發高勾、白冀兩國,暗中勾結北藩,欲圖謀不軌。新帝少英覽書大怒,即日起水陸大軍三十萬,御駕親征遼東,車騎將軍韓高、司隸校尉少光等隨駕出征。

  二月,少英發洛陽東征。三月,至定州,后又親佩弓矢,將隨征文武趨幽州。是月,車騎將軍韓高軍發柳城,多張形勢,若出懷遠鎮者,而潛師北進,出高勾不意。

  四月,韓高自通定渡遼水,進至玄菟。高勾大駭,城邑皆閉門自守。司隸校尉少光將兵數千至新城,自引十余騎直壓城門,城中驚擾,無敢出者。前鋒先渡遼水,爾后徑趨建安城,破高勾兵,斬首數千級。不日,韓高、少光又會攻蓋牟城,克之,俘兩萬余人,獲糧十余萬石。少英至北平。

  五月,水師渡海襲占卑沙城,旋又分兵進鴨綠水。韓高軍進逼遼東城下。高勾以步騎四萬援遼東,少光領騎四千迎擊,韓高引兵相助,大敗其援軍,斬千余人。少英渡遼水,撤橋以堅軍心,并親領精兵圍遼東城,遣銳卒登沖竿至城上,乘風燒毀西南樓,城破,殺高勾兵萬余人,旋兵發白巖城。烏骨城高勾守將遣兵萬余援白巖城,少光率勁騎八百擊之,追擊數十里,斬千余人。

  六月,韓高攻白巖城西南。少英臨其西北督戰,迫降守將,旋率眾轉攻安市。高勾名將高延輝引兵及靺鞨眾十五萬來援,少英欲先敗援軍,后攻安市。高延輝引軍直進,去安市城四十里。少英猶恐其低徊不至,命先鋒將千騎以誘之,始交兵而佯敗走。高勾兵趁勢疾進,至安市城東南八里合兵,依山列陣,長四十里。

  少英親引數百騎乘高望之,觀山川形勢,可以伏兵及出入之所。于是召隨行諸將問計,少光以為:“高勾傾國出動,平壤守軍必少,愿領精卒五千擊之?!鄙儆⒉患{。

  少英夜召文武計事,韓高為畫計,于是命韓高將步騎一萬五千陳于西嶺;命少光將精兵一萬人為奇兵,自山北出于狹谷以沖其后。少英自將步騎四千,挾鼓角,偃旗幟,登北山上,令諸軍曰:“聞鼓聲而齊出奮擊?!庇智彩箵岣哐虞x,怠其守備。翌日,高延輝獨見韓高布陣,勒兵欲戰。

  兩軍對圓,高勾兵前鋒沖陣。時見一騎奮勇當先,一桿銀槍,沿路橫劈豎砍,眨眼間已挑落十余騎,走馬陣中,竟無人能敵,乃揚眉大叫:我乃高勾先鋒將軍李乃王,何人敢來受死?

  但見其人背寬腰壯,臂長腿粗,目似銅鈴,聲若旱雷,原是號稱高勾第一力士李乃王也!

  眾將咸欲戰,時忽見陣中緩緩走出一騎,應聲嗆道:“吾來領教領教!”其聲若洪鐘,悠遠而綿長,眾軍聞聲望去,但見其虎目蒼髯,身長如柱,原是韓高。

  那李乃王其時正殺得紅眼,窺得來人,直如見血之猛獸一般興奮,揮舞起長槍,大呼陷陣:來吧,反正不管來多少人都一樣!吾輩之武運,在這一刻已銳不可當,縱你何等對手,也不過迸發出更多炙熱的火花……

  目光所及,韓高長槊半曳地,目光如刀戟,任憑那李乃王如何氣勢洶洶,兀自仍驅馬游走,不緊不慢,彷佛一頭正在緩緩靠近獵物的豹子。

  會此時,大風起,山雨欲來,黑云壓城,突如其來一道閃電劃破天幕,電光晃得人雙眼難睜。一個恍惚,但聞一陣刺耳的馬嘶,回神驟見韓高已躍馬近前,不等那李乃王作多反應,呼地一槊已照著懷里刺來。兵甲相觸,火花乍現,但聽“啊”的一聲慘叫,那李乃王應聲已被挑落馬下,眾軍一時皆驚!

  定睛處,韓高勒定馬頭,一臉鄙夷地啐了聲:廢話真多!

  眾軍奮起,高勾兵因之不能陷。少刻,忽望見山北塵起,頓時山上鼓角震天,大舉旗幟。

  韓高大喜,乃高聲斥四下:“眾軍聽令,休要放跑了敵將,給我殺!”于是諸軍鼓噪并進,趁勢掩殺。

  高勾兵見腹背受敵,乃大懼,欲分兵御之,而其陣已亂。忽陣中一將奮起,蛇矛一挺,信手挑落游走之敵,于萬軍叢中飛馬大呼:不要亂,不要亂,速速收攏隊形,隨我突圍——!

  但見其人面若冠玉,目若朗星,手持丈八點鋼矛,身披魚鱗甲,坐下追風駒,真是相貌堂堂,威風凜凜!正是高勾國中名將高延輝。

  高勾兵聞之,抖擻過精神,紛紛蜂聚過來,齊力沖圍。于是隊伍漸整,喊殺聲震天,高延輝一人奮勇當先,士卒皆爭相效死,其時宛若一把利劍,徑直沖向官軍陣壘。

  韓高見狀大怒,猛一踹馬腹,挺槊直奔那高延輝而去:賊將休狂,吃我一槊!

  高延輝見來者不善,不敢怠慢,殺退糾纏之敵,奮力來戰韓高。兩馬相交,火花四濺,時矛游槊走,馬鳴風嘶,真是棋逢對手,難分伯仲!

  鏖戰五十合,時狂風驟起,驚沙撲面,地暗天昏,人影恍惚。韓高欲漸力竭,無意作多糾纏,長槊帶風,往那高延輝面門上虛晃一槊,瞅準了時機,回馬便走。

  高延輝大喜,時揚眉立馬,于四下不住高呼:突圍,突圍,突圍——!

  高勾兵大振,士卒欲發奮起沖陣,眼瞅著便要蕩開重圍而去。

  血肉橫飛之際,天邊忽來一桿畫桿青龍戟,伴隨著戰馬刺耳的嘶鳴,席卷過隊伍,徑直奔向那高延輝。會天雷電大作,風云際會,甲光映著電光雷火,飛影卷著驚沙走石,一路呼嘯而來,恰似列缺霹靂,又如狂風驟雨,看著愈發猙獰可怖。定睛處,少光形同兇煞,動若風雷,時飛馬大叫:賊將休走——!

  那高延輝適才殺退四敵,見狀大驚,應聲一挺蛇矛,忙抽身來戰。說時遲,那時快。只聽“鐺”的一聲,矛戟相抵,一時乃僵持不下。

  然少光這一戟,畢竟蓄勢而發,力敵千鈞。而那高延輝乃被動迎戰,雖一時反應得及,卻難持久得住,唯奮力招架而已,因此便失了先機。少光自然不會放過此等良機,金戟倏地一橫,直劈那高延輝右手,只等他手一松,順勢挑開蛇矛,照著他面門便是一戟。然那高延輝到底也非等閑之輩,倏地一閃身,不時蛇矛一揮,竟單手挑開金戟,真是眼疾手快!

  少光哪里肯罷休?大喝一聲罷,呼地金戟一抽,順勢一個海底撈月,轉眼又直劈過來。那高延輝方才被驚出一身冷汗,見得金戟帶風,又呼嘯而至,慌忙揮矛去擋。奈何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矛戟相撞,火花乍現,但見少光金戟一抽,雙手順勢往身后那么一甩,轉眼竟從另一側又橫劈而來。那高延輝見狀大驚失色,倉促之間,蓄力不及,矛戟相抵,只覺耳畔“嗡”的一聲,頓時被震得雙臂酥麻,神志恍惚。

  少光乘勝追擊,倏地一拉韁繩,不時躍馬而起,直踢他馬頭。那高延輝一時應接不暇,回神下意識急扯馬鬃,雖有驚無險,卻也因此露出來好大一個空檔!此時此刻,若換作一般人,縱然不是個任人宰割,那也至少得是個抱頭鼠竄,能撿回條命來便已是萬幸矣??煞从^那高延輝呢,卻是藝高人膽大,眼見得命懸一線,便索性孤注一擲,但見蛇矛帶風,忽一轉身,竟順勢來了一記倒馬刺!

  他這一下,純屬置之死地而后生,打的便是個逆勢而為、出其不意的聲勢仗,搏的便是個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決死計。說白了,生死懸一線,全看誰膽大,怯一步你便失了先,猶豫一下你就死。若遇到個馬虎大意的,亦或者膽怯保守的,說不得還真便著了他的道。然則他這一手畢竟臨時起意,無甚章法可言,成敗自然在敵而不在我。

  再者,少光是何等人物?不出手則已,一出手便決生死,又豈會被那些個旁騖所擾?見勢,蓄滿了一身力,照準了那高延輝懷里,提戟便刺。電光火石之間,但聽得一聲大喝,尚不及等人作反應,那金戟“呼”地一下便竄將過來,幾乎貼著那高延輝矛鋒走勢,轉瞬已抵至心口!那高延輝雖有心死戰,奈何實在力竭難支,但聞金屬聲大作,尚不及發上力,手中蛇矛已應聲而飛,眼見一桿金戟魚貫穿胸!

  一片血霧散落,定睛處,少光猙獰著面目,低沉著喉嚨,雙手不時扭動金戟,順勢貫穿那高延輝后背,緩緩將之挑將起來,任鮮血直流,哀嚎四起:喝喝喝——!

  那高延輝被挑于半空之中,頓時意識全無,血流如注,只抽搐了片刻,便一命嗚呼矣。可嘆一代悍將,最后竟落得如此下場,實在叫人唏噓。會此時,大雨傾盆而下,雨水夾雜著血水,片刻間便洗凈了這一刻的歡喜與悲傷,隨之而來的又將是一個嶄新的世界,只是不知道又會夾雜著多少新的悲歡離合。

  諸軍因之大振,喊殺聲驚天動地,瞬時淹沒敵陣。高勾兵群龍無首,又攝于少光虎威,立時大亂,潰不成軍。余眾欲收殘兵依山自固,韓高命諸軍圍之,悉撤橋梁,斷其歸路。高勾兵度勢窮,即舉眾降,時伏聽者甚眾。高勾舉國大駭,后黃城、銀城皆自拔遁去,數百里無復人煙。

  至六月,官軍水陸并進,一路攻城拔寨,連克十余城,直至安市城。因高勾多山,不利大軍突進,敵又據險死守不出,乃久攻一月而不下。少英見安市城險兵精,而建安兵弱糧少,欲出其不意,先攻建安。車騎將軍韓高勸曰:“越安市而攻建安,恐糧道遭截,其弊甚矣。”少英乃止。

  時司隸校尉少光為獻策:“既拔安市不易,不如棄而先取烏骨,其余擋道小城必潰,平壤則不可守。”群臣多以為善。然車騎將軍韓高以為:“天子親征,不可冒險僥幸,應先破安市,再取建安,方為萬全之策?!鄙儆闹鞂9グ彩小?p>  韓高于是命部眾于城東南筑土山,寸寸抵近城墻;又令士卒車輪戰,以沖車炮石毀城樓。高勾兵筑高城墻以守,又立木柵堵塞缺口。官軍筑山晝夜不息,經數旬,山頂高逾城墻幾丈,韓高以兵駐守。會天霖雨降,山頂坍下,壓崩城墻,士卒驚惶。高勾兵趁勢縱數百人出戰,奪占土山。官軍復奪回,后又復失,如此往復,于是日趨膠著。復一月,終不能克。

  至九月,其時已值深秋,而遼東早寒,草枯水凍,士馬難久留,且糧食將盡,兵卒歸心似箭,士氣每況日下。會有人告發,國中有太平道張于室等人,暗中聯絡各地信徒,圖謀造反。不日,各地太平眾果聞風而動,誅殺官吏,焚毀府衙,響應者萬計,公然反叛朝廷。

  少英聞之大驚,命盡焚兩國積粟后,旋班師還朝平叛。先拔遼、蓋二州戶口渡遼,乃耀兵于安市城下而旋,城中皆屏跡不出。城主登城拜辭,少英嘉其固守,賜縑百匹,以勵事君。命韓高、少光將步騎四萬為殿。

  此役,高勾、白冀兩國雖僥幸固守,然經此一役,官軍拔玄菟、橫山、蓋牟、磨米、遼東、白巖、卑沙、麥谷、銀山、后黃十城,徙遼、蓋、巖三州戶口入中國者七萬人,斬俘不計。后又經累年封鎖,兼之籠絡周邊藩國多方襲擾,兩國因之民生凋敝,內亂不止,再無力侵擾周邊。

  三寶八年九月,太平道起義爆發,各地信徒響應者眾,天下為之大震。初,太平軍籌謀已久,蓄勢而發,因之星火燎原,聲勢浩大,竟連克關中數鎮,兵鋒徑指帝京。官軍措不及防,會精銳東去,倉促調動間,上下屢屢失配,唯堅壁清野,據險而守。

  是歲臘月,穎川陷,太平軍攻入陽翟城后,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往昔富饒安寧的陽翟城,只一日之間,便被付之一炬。痛哭聲與哀嚎聲,混雜著刀光劍影,將這一刻的殘陽染得血紅血紅。此情此景,儼然是個人間煉獄!

  城外高崗之上,忽一聲鷹唳穿云過,一個倩影凌風而立,親見眼前這副慘狀,莫不心如刀絞。

  紅羅:“吾一直將汝視作遵奉大義、為民請命之人,不曾想汝得勢之后,竟也是這般殘暴不仁,利欲熏心!此等禽獸不如行徑,又與那些為富不仁、當權無為者何異?”當下義憤填膺,但望斜陽,莫非悔不當初。躊躇片刻,倏地蛾眉倒蹙,恨恨道:“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這可便怨不得我了……”

  言盡于此,拂袖而去。斜陽之下,依稀只見得一個幽怨的背影。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安县| 厦门市| 天门市| 新巴尔虎左旗| 右玉县| 炎陵县| 青海省| 岑溪市| 资源县| 梓潼县| 丘北县| 沁源县| 长子县| 武清区| 岳普湖县| 通化县| 襄汾县| 河曲县| 赤峰市| 石柱| 秦皇岛市| 安庆市| 绿春县| 寿光市| 上栗县| 昌黎县| 婺源县| 会泽县| 秭归县| 巴林右旗| 溆浦县| 阿拉善盟| 肥乡县| 乐平市| 合阳县| 莱西市| 玉田县| 申扎县| 渑池县| 长武县| 仙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