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該啟程奔赴西方文明的發祥地希臘了。由于我的以色列簽證存在問題,必須在離境之前把問題妥善解決。理想的方案是讓駐雅典的以色列使館重新給我辦一個準予再次入以色列的簽證。這個方案最初被認為是天方夜譚,因為當時正值以色列的住棚節,持續時間長達8天之久。節日期間境內外的以色列外交機構工作人員全放假,辦公室的電話無人接聽。這個一廂情愿的計劃后來在“希臘諸神的護佑”下發生了驚天大逆轉。正當我們一籌莫展之際,駐京的以色列使館居然在節日期間主動來電話要求中國駐Tel Aviv使館幫助他們的家屬辦理中國簽證,答應了他們的請求之后,作為交換,把我的簽證問題向對方提出來,對方欣然答應給駐雅典的以色列使館發一個Email,說明情況促成解決。剩下的問題就是我們必要的跑路和耐心的等待,最終圓滿解決。
去希臘的行程是妞妞早在一個月之前預定好的,所有的機票及住宿均已鎖定。出發當天我們按時到達了機場,辦完登機手續通過安檢后,我們毫無懸念地進入了機艙等待飛機起飛,接下來的情況失控了。我第一次經歷了在飛機上靜坐1小時后被告知:因機械故障,全體乘客回到候機大廳等待下一班飛機;這一延誤導致我們飛抵雅典的時間晚于我們預定的從雅典飛往圣托里尼島的起飛時間,一步延誤滿盤皆亂。一到候機大廳,Ray和妞妞就馬不停蹄的找地勤人員交涉,以盡快落實去雅典的航班,盡管地勤人員承認這是他們責無旁貸的義務,但是否能逐一落實還需我們自己隨機應變。
在以航的安排下,我們在大約2小時后開始飛往奧林匹克之都——雅典。10月本就是陽光充沛的季節,當天的天氣又是極好,由于沒有云層遮擋,從飛機舷窗俯瞰下去,我竟能清楚的看到位于地中海東岸大片陸地上一座又一座閃光的清真寺金頂,這應該就是近600年來以***教為國教的土耳其。
中午時分我們到達了雅典國際機場,Ray和妞妞立即找到以航柜臺,但這里已是人去樓空。隨后他們來到機場的Information柜臺,與一名嬌小的小姐交涉,后者一臉淡漠并愛莫能助,Ray一開始還保持著外交禮儀,耐心細致的解釋原因、闡述訴求,無奈小姐始終不為所動,接下來是一浪高過一浪的爭論,卻毫無解決問題的希望。終于吵出來了一名身材魁梧的負責人,他立即電話聯系了以航相關人員,來人了解情況后幫我們安排了改簽,還發了4份免費餐劵,以示歉意。大家終于放下心來開始享用午餐。盡管菜肴不是中國人適應的味道,但在當地也算豐盛了。餐后睡意來襲,Ray和妞妞去落實改簽事宜且遲遲不歸,我的作用是等待消息、看管行李、漸入夢鄉。不知過了多長時間,妞妞興沖沖來喚我們,見我們腦滿腸肥到如此地步甚是不滿。我們自然是急忙起身、積極相應,隨后工作人員將我們領到等機口等候。不多時我們懷著對希臘及以色列機場工作人員的感激之情順利登機。
飛機很快在圣托里尼機場降落了,出機艙后四處觀望一片荒涼,離飛機跑道不遠就是長著低矮雜草的土地,顯示出人跡罕至。出了簡易的機場航站樓,我們很快就在附近提到了自駕車,一行人駕車向島的中心地帶行進。此時已是下午4點多種,由于事先安排的住處已經取消,我們一路走著一路考察住處,直到接近伊亞小鎮,終于選定了一家接近景點又價格便宜的旅店。
落實好住宿后已經是傍晚五點多鐘,當我正在漫不經心的收拾行李時,聽見Ray急急的喊我們快看,我們順著他的聲音沖到涼臺上,眼前的一切令人震撼,平靜的的海面上一輪桔紅色的落日正在接近海平面,天空清澈無云,海平面上是一層從紅向黃至白色過度的色帶,較近處的海面上起伏著一片丘狀的島嶼,景象美得不真實了。我怔怔地陷入了遐想,難怪古希臘人能創造出那樣優美的的神話故事,靈感想必就來自這延續千古的海上美景,當夜晚即將送走最后一抹夕陽的余暉時,極目遠眺的人們很容易想象到在那天水交界之處必是眾神的居所,流傳至今的希臘神話就是人類童年彌足珍貴的記憶,可見不論古人還是現代人對美的感受及認知是息息相通的。
我們的住處在伊亞小鎮的邊緣緊鄰愛琴海的陡峭懸崖上,而伊亞小鎮就是各種旅游照片上獨具特色的白墻藍頂房屋的地方。在這里過夜絲毫聽不到海浪拍打海岸的聲音,想來是因為這的海面太過平靜了。當白晝迎來第一縷晨光時,我們看到是另一番扣人心魄的景象。朝陽穿云破霧把陽光灑向萬頃海面及臨海的陸地,海面依然平靜,但不遠處的島嶼卻被晨光照射的五彩斑斕,山坡上錯落有致的白墻藍頂房屋給人洗刷一新的醒目感覺。每座房屋都有或大或小的院落,院落內擺放著供游客休閑用的各色的涼棚和躺椅。讓人感觸至深的是島上居民獨有的藝術氣質,幾乎家家戶戶都在自己房前屋后的合適位置種植著與環境和諧搭配的植物和花卉,墻邊或藤架上隨處可見迎風招展的三角梅,院內有序分布著罐栽或盆栽的不知名花草,連不多的狹小空地處也能看到棕櫚樹或是種在高腳盆中的多肉植物,一些平坦的房頂上精心設計擺放著古老的船只或船錨,讓走過的人們體會到主人的歡悅心態,也正因此圣托里尼島成為蜜月之旅的必選之地。
神奇的圣托里尼島吸引我去了解她的過去,距今6000年前這里就有人居住,曾經一度相當繁榮就是米諾斯文明。但在3500年前一次火山噴發使原本呈滿月形的島嶼主體塌陷入海里,造就了圣托里尼島現在的月牙形狀,周圍的島鏈大體圍成不完整的環山狀,中心的海面就是火山口所在位置,原本發達的米諾斯文明也戛然而止。其后,腓尼基人和多立安人分別前來統治這個島嶼,再后來這里成了是羅馬人、拜占庭人及法蘭克人的領地,1579年島嶼控制權落入奧斯曼土耳其之手。自1912年圣托里尼島劃歸希臘管轄。島上居民由包括阿科羅蒂里在內的多種民族構成。島上的火山遺跡比比皆是,當天上午我們去的黑灰色沙灘想來就是火山灰鋪就的,這樣的海灘讓人感受到這座島嶼飽經風霜的憂郁氣質。
傍晚將至,我們漫步在伊亞小鎮精致窄小的街道里,街道兩邊是各色紀念品和民俗商品小店。一路上,我們沿著黑褐色鵝卵石砌成的樓梯來到了朝向海面的山坡上,夕陽已經使山坡上鱗次節比的白色房屋覆蓋了一層粉色,其間可見迎風飄揚的希臘國旗和獨具特色的木制風車。等待欣賞最著名的圣托里尼落日的人們正在翹首以盼,專為攝影愛好者提供機位的平臺也架起了長槍短炮,大家面朝西等待著。如果這時向東望去,看到的是圍成半環形的陡峭懸崖和紅黃黑色彩鮮明的巖石層以及向海面滾落的碎石坡,這樣的懸崖和海岸想畢就是被海面覆蓋的火山口的一部分邊緣。漸漸的天色暗了下來,西側的海面在夕陽下呈現帶狀的金色,桔黃色的太陽輪廓越來越發清晰。夕陽接近海面時、漸漸滑落至海平面下時,人群中的贊嘆聲、快門聲響成一片。當半圓形的落日位于海平面時,我借助相機留住了她的精彩瞬間,從此圣托里尼島的落日也定格在我們永恒的記憶中。(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