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半個時辰,馬車就到了縣城里。出了城門口,有兩輛馬車在不遠的樹邊等著。張世杰下了馬車,走上前行了一禮,道:“謝師兄,孫師兄,你們來得真早,讓你們久等了。”
馬車里一個青年男子揭開了窗簾,道:“我們也才剛到,既然人齊了,我們就走吧。”
葉婉揭開窗簾瞧了瞧兩輛馬車,有些好奇。
張世杰回來坐在車轅上,解釋道:“這兩位是我的同窗,我們相約一起去府城。剛剛和我說話的那個是謝玉才。家里在縣城做一些生意。另一輛馬車里坐的是孫建安。其父是縣令的書吏”。
“哦。”葉婉點了點頭。
出了縣城,葉婉一路上東瞅瞅西瞧瞧。早春四月的風景確實美麗。遠處桃花爛漫,紛紛飄落。近處,溪里小鴨三兩只,農民正在熱火朝天忙著插秧,一片生機勃勃的樣子。
“人間四月桃滿枝,春江早鴨三兩只。農家少閑月,插秧正當時。”葉婉忍不住吟詩一首。
“農家少閑月,插秧正當時。好詩。士農工商,農民最為辛苦。想不到你才識字沒多久,就能作出對仗工整又貼切實際的詩詞,厲害呀,可惜了你不是男子。”張世杰看著葉婉贊道。
葉婉連連搖頭,道:“我這詩詞淺白易懂,哪里是什么好詩呀,這只是我自己做的打油詩而已。你莫要笑話我了。”
王大爺笑道:“你這詩確實是好懂,連我這老頭子聽了,都能想象那畫面。”
“你莫要謙虛了,朗朗上口又淺白易懂,大俗即大雅,這詩確實不錯,你很有天賦的。”
葉婉很無語,這詩詞也就是自己九年義務教育出來的,東拼西湊寫得打油詩。只是對于古人來說,書籍的傳播不快,讀書是件比較難的事,以至于他們學識有些淺薄。
日頭慢慢移到正午。馬車在一條小溪前,找了個寬闊的地方停下。謝玉才走了過來,說道:“我們就在這兒,休息休息再出發(fā)吧。”
葉婉和孫建安下了馬車,張世杰給他們相互作了介紹。張世杰道:“這是謝玉才謝師兄,這是孫建安孫師兄,是我的遠方親戚葉康葉小弟,我母親讓他陪我一同去府城,順便也帶他見見世面,長長見識,有勞兩位師兄多照看了。”
只見謝玉才長得眉清目秀,衣著藍色綢緞,很是風流倜儻,一副富家公子的打扮。孫建安則長著國字臉,蓄了短須,身著灰色長衫,看著比較穩(wěn)重。葉婉落落大方地與他們一一見了禮。
“兩位師兄,我們要在這兒休息多久呀?”
“休息半個時辰。從這里再走三個時辰才能趕到驛站休息呢。你們也吃吃干糧。休息好了我們就出發(fā)。”
葉婉笑道:“吃干糧多沒勁呀。包在我身上,中午我請你們吃一頓好的。”
謝玉才道:“小兄弟,你可不能吹牛哦,我們只有半個時辰的休息時間。你能給我們變戲法,變出吃的不是。”
葉婉拍拍胸脯,說道:“包在我身上,保證沒問題。”
葉婉讓王大爺升起火支起了鍋,燒著熱水。往鍋里下了7個人吃的米。為什么是7個人,自己這邊加王大爺三個,而謝育才和孫建安都各自帶了書童,他們自己家都有馬車,書童負責趕馬車。
葉婉山下五除二的切了香腸,土豆丁,放在米一起煮了。一刻鐘過去飯快要煮熟時,葉婉往里面打了幾個雞蛋,同時撒上自己的秘制的調料包,再覆上一些翠綠的青菜。看著就讓人垂涎欲滴。
不一會兒,葉婉就讓他們各自拿著碗筷來盛飯。然而,并不是每個人出門都像葉婉這么講究,鍋碗瓢勺都備下來。最后葉婉讓書童去摘了幾片芭蕉葉盛飯,用樹枝筷子。給他們分別盛了一碗飯和一個雞蛋。
“嗯,好香。葉兄弟,你這手藝真不錯,出門在外吃不了虧。”聞著香腸味,還沒吃上呢,謝玉才不由得稱贊。
孫建安用樹枝做的筷子夾起一口帶香腸的米飯,嘗了嘗,米飯的清香盒子和著香腸獨特的風味在味蕾中綻放。孫建安笑著說道:“葉兄弟,我們可是跟著你享福了。”
葉婉笑道:“哪里哪里,路上還指望你們多照顧我呢。”
張世杰也沒有想到,才一會兒功夫,葉婉就折騰好了午飯,而且味道還很不錯。想不到她出門的時候還帶了這么多東西。看著葉婉的目光,不由得柔了柔。
吃完飯,大家休息了一會兒又開始出發(fā)。在天黑的時候,終于趕到了驛站。
張世杰開了三間房。晚上大家在驛站一起吃了頓便飯,就各自回房休息了。
葉婉叫了桶熱水,把身上擦干凈,就躺在床上。
古代遠行的第一天,有些累,馬車很顛簸,風景很美。走了五六個時辰,也才走了五十里路。此時無比懷念現代的交通工具,日行一萬里。葉婉想了想又坐起來,決定寫寫日記,記錄一下自己在古代的生活及見聞。當然,為了避免有人看見日記,懷疑她,她也隱藏起了很多自己很現代的想法。
寫完日記,葉婉到頭就睡。
![](https://ccstatic-1252317822.file.myqcloud.com/portraitimg/2021-03-20/6055829bb8bf0.jpeg)
張丫頭123
走過路過,求收藏呀!可以養(yǎng)肥在看嘛。沒有收藏,沒有閱讀,我的心在滴血呀。全憑一腔熱血在碼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