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葉婉一有空就去海邊撿小蝦小蟹養起來。蝦存有一桶,蟹有半桶。這天一大早,葉婉早早起來,開始熱火朝天的炒蝦炒蟹。很快香噴噴的脆皮蝦,脆皮蟹就出爐了。
“張嬸,走吧,我們去縣城,賣脆皮蝦脆皮蟹去。”
“好嘞,來了。”張太太從柜子里拿了幾兩碎銀子和一些銅錢,就和葉婉一起出發了。
“這去縣城呀,最好是搭村里的牛車,一個人頭兩文錢,半個時辰就到縣城了。”張嬸道。
“咱們村離縣城還挺近的。”
“那是,所以咱們村做什么都比較方便。”話說村里的有牛車人家都有好幾戶,一般情況下都是要事先約好的。葉婉和張太太背著小蝦小蟹走到村路口,就正好碰上村里進城的牛車。
“大全哥,我們搭個車去縣城。”張太太招呼著道。
“沒事兒,來吧來吧。”接話的是一個50多歲的,長得憨厚的漢子,邊說話邊接過張太太背上的簍子。葉婉和張太太把東西收拾好,就一起坐車進城。
“帶啥好東西進城,聞著怪香的。”
“不是啥好東西。”張嬸笑著說道。
“葉丫頭做的小玩意兒,我們帶出來試試能不能換些銀錢。”
“那是好事吶,即使不能,也是一種經歷。”
“就是就是,讓這丫頭體驗一下生活。”
一行人有說有笑,很快就到了縣城。葉婉看著縣城的城墻并不高大,主街上是兩排排二層的鋪子,看得出來人并不是很多。和現代比,這個縣城就相當于一個小城鎮。聽張太太說縣城里的常住人口也就七八千人,主要都是做生意的和一些衙門的人以及讀書人。其他周邊村莊的人會常來縣城采買。葉婉心里還是有點失落的,古代人口這么少做生意還是很不容易的。
葉婉和張太太背著簍子步行到了西市。這里有許多小攤販,主要都是賣吃食的。各種早點,小吃,蔬菜,還有一些調料品。葉婉看一眼就知道這里賣什么東西都是規劃好了的,如賣蔬菜的就是在一個區,賣調料品的在另一個區。
張太太拉著葉婉到了一個值守亭,給里面的值守人員交了三十文的攤位費,拿到了一個攤位號牌,就去找位置擺攤了。
出來賣東西,葉婉才發現自己準備不足。又向張太太要了些銀錢,去雜貨鋪買了二十個能裝一斤的陶瓷罐子,一個罐子三文錢,在雜貨鋪把罐子洗干凈就忙往攤位上趕。
“嬸子,怎么樣?有人買嗎?”葉婉問到。
“還沒有,倒是有幾個人問。”
這次葉婉準備了二十斤的蝦,十斤的蟹。
“沒事,有人問就行。”
葉婉拿了早準備好的竹簽,插在蝦肉上,喊道:“賣脆皮蝦咯,又香又脆的脆皮蝦,不好吃不要錢。先嘗后買,免費品嘗。”
“這是讓人免費品嘗,會虧錢的吧?”張太太道。
“沒事,不讓別人嘗,別人不知道好吃呢。”
一會兒,就有好幾個人過來想嘗嘗,一個穿著利爽的胖媳婦道:“你這真的免費品嘗。”
“當然了,來來來,一看你就是有福氣的人,你先嘗嘗。”說著葉婉就遞給她一只蝦。
胖媳婦瞇眼品嘗了下,“不錯,確實是又香又脆。尤其是汁,怎么做的,好香。”
“嘿嘿,這就不能告訴你了,秘方,來,再嘗個蟹腿,蟹肉是不一樣的味道吶。”
胖媳婦吃了點點頭,:“怎么賣?”
“今天剛開張,前十位按成本價算,蝦七十文一斤,蟹一百三十文一斤,十位之后的原價蝦八十文一斤,蟹一百五十文一斤,而且我這是限量供應,每天賣完了就沒有。”
胖媳婦躊躇道:“有點小貴噢,我也只能買點去給孩子打個牙祭,多了可買不起。”
“好勒,姐,你要多少?”
“蝦來一斤,蟹來半斤。”
“諾,給你,我給你多舀點油汁,這蝦蟹蘸著汁吃才更好吃吶,這油汁下面條也好吃。”說著葉婉就給她裝罐子。
“好的,謝謝你。”
“來來來,都免費嘗,附送裝蝦罐子,不要罐子的,每斤再減五文。”
有了開頭,后面的也就好賣得多了。一個多時辰過去,葉婉就賣光了。主要勝在這味道好吃鮮美很新穎,畢竟這里烹飪海鮮的方式很簡單,所以很收歡迎。說著葉婉又說了自己每天來賣蝦的大致時辰,說好明天再來。
葉婉算了一下,二十斤蝦,10斤70文,就是700文,十斤80文,就是800文,螃蟹基本都是按130文賣的,就是1300文,扣除攤位費30文,罐子60文,油,姜蒜等調料瓶40文,凈賺2670文。二兩多銀子吶,當然這是因為這次的蝦和螃蟹都是自己撿的,沒有成本,如果自己要每天來賣,肯定只能靠村里收購了,能賺一半就不錯了。
葉婉很是開心,給了張嬸1300文,張嬸說:“這也太多了。我什么都沒做呢。”
葉婉給張嬸算了賬,說到:“咱倆五五分成不多呢。再說也就今天賺多點,以后每天賣,還得靠張嬸你去收購新鮮蝦蟹呢,靠收購,成本高了不說,還得考慮蝦蟹的死亡數,死蝦死蟹是不能用來做的了,不好吃還壞我們名聲。以后呀我們每天賺的錢得少一半多。張嬸,你就跟著我干,一是自己能攢點貼己錢,二是以后張小哥讀書也能有點轉手的銀錢。次次靠張大哥補貼張小哥,雖然張大哥一家子都是好的,可這也不是事不是嗎?這父母呀,都希望給子女最好的。”
張嬸點了點葉婉的鼻頭:“就你這鬼丫頭主意多,心思也是個通透的,你說的沒錯,我以后就聽的,跟著你走不吃虧。”
葉婉傲嬌的道:“那是。”
張丫頭123
為方便,以后張太太統稱張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