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縣男到縣伯,秦奕用了差不多一年多的時間。
而從縣伯到縣侯,秦奕只用了差不多幾個月的時間,這樣的升官加爵的方式,著實讓人羨慕不已。
然而,眾人卻也怨言。
系數這位大唐皇帝身邊的紅人,這位已經名滿天下的小神醫的功勞,有如此的賞賜嘉獎,也是名副其實。
從救治長孫皇后到建立大醫館,讓天下病者有地方可醫,就已經是天下百姓的救命恩人。
然后親自前往河南道和江都治理疫病,讓各地的疫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又一次救了很多百姓,穩定了大唐安寧。
而現在,打造新式的農具,只一個曲轅犁,就可以升官加爵,更不用說,秦奕還要種出畝產三石的稻米。
唐朝此時的畝產,大概也就是一石左右。
這一點,是有過記載的。
《通鑒》說:“元和中,振武墾田四千八百頃,收谷四十余萬斛?!?p> 差不多,也就是畝產一石左右。
而三石,那就是超了三倍啊!
以秦奕這位理科大學士來說,多少還是有一些困難的,他并不是農業大學畢業的,自然不太熟悉,雜交水稻的操作。
頂多是,按照腦海里面那點記憶來摸索。
找了一些農耕的好手,也就是那些老農一起研究,什么高桿水稻、低桿水稻,至于什么三系法,秦奕是完全不懂的。
在田間勞作了差不多一年的時間,才稍微讓畝產提高了半成。
這個任務當真是任重而道遠。
不過,秦奕本來也知道,這就是一個長期的工作,真要做到畝產三石,沒有好幾年的研究,根本就做不出來。
秦奕給那些農戶傳授了簡單的道理,也就把這個種水稻的任務交給了這些農戶。
有了秦奕創造的那些農具,于貞觀二年秋,大唐迎來了一個豐收之年。
李二陛下看著各地送上來的奏折,心情也是大好。
當天就吃了幾碗大白飯。
“二郎,你今日食了三碗,可是有喜事?”長孫皇后有些好奇。
其實,她已經聽到了一些風聲,不過,她明白李二陛下現在肯定想要和她分享,也會喜歡和她分享。
李二陛下覺得稍微有點撐,就牽著長孫皇后的小手,逛著后花園。
“哈哈哈,這幾日,我收到的奏折,都是夸贊秦奕這小子的,各地用他新打造的農具耕作,產量超了一倍。
這有了糧食,朕的心中也就不慌了?!?p> 長孫皇后驚喜道:“的確是大好事!值得二郎為此食上三碗!妾身早前就聽說了,沒有想到,這新的農具還真的如此管用?!?p> 李二陛下當初也是試一試的心思,盡管還實驗過了,那些老農都說好,可是他的心中也沒譜。
直到今年,各地的收成上報之后,他才確定,秦奕打造的農具,真的管用。
司農寺的另外一個用處,也就顯現出來了,從工部撥過去的工匠,至今還沒有撤回,他們都負責研究新的農具。
“秦奕還想著要研究出來畝產三石的稻米,如今聽說,已經有一些成就,可以畝產一石之多,如若真的能夠畝產三石,朕封他做國公也無妨!”
李二陛下有容人之量,也有膽魄。
要知道,秦奕現在才多少歲,年方十七,還有一年才及冠。
也就是說,十七歲的年歲就直接封為國公,以后要是還有什么大功勞,也就要繼續封賞,到時候,怕是成為異姓王,都有可能。
長孫皇后沒有想到李二陛下會有如此魄力,更沒有想到,秦奕會如此受李二陛下的器重,心中瞬間就有了別的想法。
有了一點兒事情做,秦奕到不住至于每天只是從醫館和小院兩頭跑。
“館主……?!?p> 鄭麗琬看著眼前這位一年時間,有些黑,也有些壯的少年,那種和白面書生有著很大區別的氣質的少館主。
只是一年時間,當初那個瘦弱的小少年,如今已經成為了縣侯。
已經成位為了聞名天下的小神醫、小神農。
秦奕放下手中的琉璃,對鄭麗琬問道:“何事?”
“小女子多謝館主這些時日的教導和照料,如今滎陽要建立大醫館,小女子已經自請回滎陽任大醫館館主,特來辭行。”
鄭麗琬微微施禮,然后說道。
秦奕愣了一下,說實話,他有時候也想著,能不能和這位大唐奇女子有一些什么,畢竟,大家都是男人。
面對鄭麗琬這樣年輕、貌美、體柔、聰慧的女子,心中沒有那點想法,真有些說不過去。
可是,對方可能因為秦奕的身份,也因為李二陛下當初那個詔書的原因,開始清心寡欲起來,整個人都變得高冷,生人勿近。
兩個人從開始到現在,還是發乎于禮。
“那就,祝愿姑娘一路順風?!?p> 鄭麗琬施了一禮,便只身離開了。
“唉!”
秦奕嘆了一口氣,直接丟了手中的琉璃。
突然覺得,什么望遠鏡不香了。
坐在石凳上,感覺整個人都空落落的,好像已經失去了自己的愛情。
“愛情個屁喲,怕是只不過是自己的一廂情愿罷了。”秦奕自嘲了一下。
畢竟按照真實年歲來算的話,秦奕已經是三十歲的人了,心理年齡已經到了那種迫切想要成家的時候。
然而,他現在的身體年齡,卻還沒有十八。
秦奕現在已經是縣侯,食邑千戶,從三品,按理說,也應是位級人臣,躋身成為大唐勛貴大家族。
可是,他現在的家,還是那座小院,小院中,也就一個管家一個廚娘。
身邊連一位丫鬟都沒有。
也正是因為如此,很多人才真正打心眼里佩服這位少年郎,雖然有些羨慕,那也是羨慕其才能。
畢竟,任何一位如若有了秦奕這般功績的人,怕是已經妻妾成群,又或者是大宅大院住著,身邊丫鬟仆人無數了吧。
回到小院的秦奕,耍了一陣子長劍,然后就在書房寫起來。
心情浮躁,總要寫一些什么來分散一下注意力。
東晉末年,藍田縣有一書生,名叫寧采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