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知名導演的青睞
謝辰原和林奕飛以為是哪個腦殘粉在叫那邊的柳冰雁,心中帶著鄙視繼續往前走,壓根沒有在意身后的說話聲。
幾秒鐘后,一個影子“呼”的一聲從謝辰原身旁掠過,嚇了他一跳。定睛一看,是一位留著絡腮胡子的猥瑣大叔。
這猥瑣大叔稍微有點小胖,像是傳說中身高175體重175的標準身材,穿著一件短袖襯衫和一條西裝長褲,背著一個黑色的單肩包,還梳了個大背頭,看起來像是電視中的精英推銷員。
此人不知是怕熱還是體虛,攔住二人之后沒來及說話就先喘粗氣。
“這位大叔,您是在叫我們嗎?”謝辰原一臉警惕地問道。
“你才大叔呢,我才二十幾歲,你叫一聲大哥我完全撐得住!”對方似乎對謝辰原的稱呼頗為不滿,嘟囔著說道。
“那個,大哥!我們似乎沒有得罪人吧……”謝辰原左顧右盼,小心翼翼,他擔心是柳冰雁的粉絲來找麻煩。
雖說眼前只有一個人,可萬一對方吼一嗓子,后果不堪設想。
“咳咳!我叫寧遠橋。”對方自報家門,并問道:“二位兄弟是學生嗎?”
這個名字說出來,林奕飛和謝辰原皆是一怔。
謝辰原的嘴唇微微張了張,他著實沒想到這個油膩大叔竟然有如此風雅的名字。
林奕飛則是露出了思索之色,寧遠橋這個名字聽著很熟悉,應該是有過耳聞。
幾秒鐘后二人同時想起了這個名字代表的身份,臉上露出了難以置信的表情。
就在此時,寧遠橋自我介紹道:“我是一名電影導演。”
果然是他!
林奕飛驚訝不已,剛剛才與柳冰雁打過照面,一轉眼又碰上了寧遠橋,難不成在北都這地方扔塊搬磚都能砸到娛樂圈里的名人?
這時謝辰原也回過神來,臉上露出了怪異之色,半天沒說出話來。
寧遠橋的確是個名人,而且在圈內的名聲可以說令人“如雷貫耳”,只不過他這個名聲和其他名人不一樣。
說起來寧遠橋的年紀也不大,只有二十六歲,出身也不凡,父親也是導演,母親是夏國著名的歌唱家,他是個名副其實的星二代。
寧遠橋是家中獨子,早在十七歲的時候,他子承父業進入北都影視文藝大學導演系學習,二十一歲畢業,加上實習期,一共當了三年副導演和一年執行導演,從二十三歲開始大展拳腳,指導了一部電影。
當年他導演的電影名叫《紅塵戲》,是一部商業片,還請了一位東臺島著名的演員擔任主角。
一年之后他憑借這部戲出了名,確切地說,是憑借這部戲臭名遠揚。
正是因為這部《紅塵戲》,他創下了一個影視行業內前所未有的奇跡——投資7000萬,票房70萬夏幣。
商業片票房70萬,堪稱驚世駭俗,就連文藝片都沒聽說過這種成績。這使得他在圈中一戰成名,成為了業內的笑柄。
若究其原因,如此慘淡的票房成績其實不能完全怪他,那部戲的主角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第一次獨當一面就遭遇重大慘敗,寧遠橋自然是不服氣的,不久之后他憑借父輩的面子,又得到一次機會,準備打一場翻身仗。
這一次他的電影投資了接近1個億的夏幣,拍下了一部古裝大片,不料再次遭遇滑鐵盧,票房只有130多萬。
雖說有意外因素,但如此慘敗的成績也的確嚇退了不少人,投資商可不會管什么原因,他們只看結果,或者說他們認為寧遠橋這個導演的運勢不行,自帶悲慘光環。
從此寧遠橋成為了影視圈中的明燈,誰也不敢再跟他合作,生怕血本無歸。
如今這樣一位導演出現在了林奕飛和謝辰原面前,還是主動來搭訕,二人都感到非常好奇,對方攔住自己二人做什么?難不成想請自己拍電影?
還真讓他們猜對了,寧遠橋的確是想拍電影。
作為一名電影世家傳人,又是科班出身,他怎么會甘心一蹶不振?
他要用一場大勝來給自己正名,因此他自己寫了一個劇本,正在到處拉投資找演員。
不知道是他人緣不錯還是家中長輩有面子,歷經三個月的辛苦,他借到了180多萬的資金,加上省吃儉用存下來的零花錢,勉勉強強湊到了200萬夏幣。
200萬,拍一部古裝電影大片?似乎有點開玩笑,連一個二線明星的片酬都未必夠。
但是不拍又不甘心,他猶豫了許久,決定再去拉點投資,順便看看不能不忽悠幾個新人來參與自己的翻身大業,最好是找到懷有明星夢的富二代。
今日來這里他本想找廣告商投點資金,不料卻看見了墨鏡被打掉的謝辰原,男主角的形象頓時出現在了他的腦海里,他趕緊追了上來。
說明來意之后,謝辰原的嘴成了圓形,像是含著一個乒乓球。然后他指著自己的鼻子,說道:“請我去拍戲?”
“沒錯!”寧遠橋露出了大灰狼看小白兔一樣的笑容,說道:“沒有學過不要緊,我會親自給你培訓一段時間,然后現場指導。另外片場管吃管住,還給你一……咳咳……八……嗯嗯……三千塊錢報酬。”
謝辰原被忽悠得不知所措,一旁的林奕飛呵呵笑道:“既然選演員,為何不去娛樂公司或者藝術學院呢?”
“高校的學生性價比都不行。”寧遠橋搖頭說道:“我打算親自挖掘民間天才,培養成大腕,這樣才有成就感。”
林奕飛差點笑尿。
對方話說得很漂亮,可實際上呢?
3000塊錢你還想要性價比?也只能忽悠中二少年了,請一名場工都不一定夠。
寧遠橋的確是如林奕飛所想,他覺得懷有明星夢的中二少年最容易忽悠,能給3000塊已經不錯了,哪怕倒貼錢都有人大把人愿意上鏡。
因此他錢雖不多,要求卻不低,必須本著寧缺毋濫的原則,絕不會隨便找個人就上,否則第三部戲再搞砸了,自己恐怕就真得跟熱愛的導演行業徹底說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