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蕭何
劉邦想的倒挺美,渾然不覺得自己的身份連門都進不去,更何況想其他辦法混進去呢,更是千難萬難。
而另一邊呢,易小川發現自己的手機沒電了,這幾天正忙著自己動手制造發電機呢,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可是材料是個問題,忙活了半天,還差了個發電機必須用到的轉子,和拿來導電的絲線。
他問了半天,也沒找到沛縣有銅絲賣的,正巧在院子里看到了呂雉,她的頭上戴著一根發簪,這東西,充當轉子?很合適。
她忙問呂雉這簪子還有嗎,呂雉當即就拿出來自己其他的簪子,給了他一根,
隨后易小川看她挺靠譜,便向她請教到哪里可以找到銅絲,呂雉不明所以,銅還可以做成絲?不過她手里倒是有金絲。
易小川知道后,大喜過望,忙向她討求金絲,這時呂雉猶豫了,因為金絲是那件羽衣上的,
一旦抽了出來,那件衣服也就失去了光彩,不復華麗,而那件衣服她可是打算新婚之夜再穿給姬離看的。
沒錯,這時候呂雉已經喜歡上了姬離,她被姬離身上的種種優點所吸引,
他的外貌,他的氣質,他的才華,等等,呂雉已經決定過段時間就跟姬離坦白,并向爹爹請求嫁給姬離。
這時候易小川向她討求金絲,她心里著實有些糾結,不過想到易小川跟姬離是兄弟,關系感情特別好,
她最終還是決定給易小川,將金絲抽了出來給了他,易小川高興萬分,不住的感謝她,
還說一定要幫忙好好撮合她跟姬離兩個,祝他們幸福。
呂雉聽了也很是高興,沒白付出,有易小川幫忙說話,她就更有把握了。
而此時的姬離,還渾然不知自己的好二哥易小川將自己給賣了,還在跟樊噲熱情的交談著。
很快,就到了宴會舉辦的這一天了。
呂府門外擠滿了人,到處都是沛縣的鄉紳名流,還有不少小商販看到了商機,把攤子擺在了這里,樊噲的狗肉鋪子也搬了過來。
這時候,消失了好幾天的的劉邦又突然出現了,來到了樊噲的鋪子里。
樊噲看到劉邦來這兒,有些驚奇,“你怎么過來了?”
劉邦坐了下來,樊噲給他上了一盤狗肉,他一邊吃著,一邊含糊不清的說道,
“我今天來啊,是為了進去,我要娶呂家大小姐”,
樊噲聽了劉邦的話先是楞了好一會兒,然后才大笑起來,手指著劉邦笑著說道,
“你要進去?還想娶呂家大小姐?是我在做夢,還是你在做夢?
合著我算明白了,今天你過來這里不是看熱鬧的,而是要弄出個熱鬧來給大家看的,哈哈哈”
樊噲笑話著劉邦,劉邦聽了不以為意,也不生氣,只是淡淡的說著,我一定會進去的,你就瞧好吧。
原來這幾天,劉邦本想著混入呂府,找姬離的麻煩,不過自從前天無意中看見了出門的呂雉,
一眼就讓他淪陷了,驚為天人,發誓要娶到呂家大小姐,所以這次他入府不光是為了找姬離的把柄,更是為了呂家大小姐。
在樊噲那里坐了一下,劉邦起身走向了呂府,在門口就被兩家仆攔了下來。
“誒誒誒,等等,你誰啊,就想進去了”,家仆看到劉邦穿著簡陋,打扮邋遢,一看就知道不是鄉紳名流,把他給攔住了。
劉邦一開始本想直接混進去,現在被人攔了下來,沒辦法,只好打感情牌,“兄弟,別這樣,大家都鄉里鄉親的,讓個路”
家仆并不買賬,誰認識你啊?跟個叫花子似的,想進去?不可能。
任憑劉邦厚臉皮的軟磨硬泡,在門口折騰了大半天,兩個家仆就是不讓他進去,無奈之下,劉邦只好轉身走人。
呂府門前早就圍滿了一大幫人,都在看著劉邦笑話,見他被人攔住,轉身欲走,紛紛哄笑起來,樊噲也是笑話道,
“我說劉邦,你果然是過來弄出熱鬧給大家伙看的,哈哈哈”。
劉邦這厚臉皮,哪在乎這個啊,權當作沒聽到,繼續往前走著,
身后跟了好幾個孩子,大聲喊著,“劉三爺,人三流,癩蛤蟆想吃天鵝肉”
劉邦聽著這些小孩子取笑他的歌謠,忽然心生一計,打算利用這些小孩子幫他混進呂府。
他用手中僅有的三文錢,買了一些小孩子愛吃的東西,讓他們在呂府外面大聲喊話,驚動里面的人,這樣他才有機會進去。
可是他沒有想到,等來的不是呂府的人,而是把他最痛恨的姬離引過來了。
話說姬離這幾天除了去外面跟樊噲打好關系之外,剩下的時間都在呂府了,老是借故找呂素說話,談談心。
就因為這樣,倆人的關系突飛猛進,呂素也對他情愫暗生,姬離也看了出來,心中得意不已。
這天他來到了易小川這里,好幾天都沒見他人,這次正好遇上了。
房間里,易小川拿著他制造出來的小型發電機正洋洋得意著,姬離走了進來,
看到了他手中的發電機,里面的轉子,還有那金絲,赫然就是呂雉身上拿出來的。
姬離有些意外,沒想到易小川沒有那一次英雄救美,還是拿到了呂雉的簪子跟金絲,該說不愧是原來的主角嗎?
他絲毫不知道這是易小川拿他的婚姻大事為代價換來的,要是知道,不知道他還笑不笑的出來。
不過他現在不知道,他還誤會了易小川跟呂雉的關系,還以為呂雉照樣喜歡上了易小川,卻不知道呂雉看上的是他。
姬離現在心里只有素素,還沒想其他的,所以他沒發現呂雉對他的情意。
宴會舉辦這天,姬離看到沛縣的名流都過來了,從賓客的名單里他還看到了蕭何二字,他瞪大了眼睛,又看了一遍,確認沒錯,
他連忙用眼神掃視著在場的賓客,很快就發現了一個疑似蕭何的人,
那個人一身青衣,長袖飄飄,臉上帶著溫和,舉止有度,氣度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