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顧慮是對的,這方案是有點冒險,但不去試試怎知后果呢?”金銘說。
郭書記沒有說話,他站起來走到窗口,看著遠方。他回頭對金銘說:“你說得對,我們一起直面結果吧,你回去好好做工作,要做實做細。”
“明白,但我有一個請求,請您出面找老書記談談,我對他有點吃不準,原圣殿村的核心是老書記,只要他同意參加選舉,村民們不會有意見。”金銘說。
“好,他的工作我來做,他是一名老黨員,我相信他會服從組織的安排。”郭書記一口答應。
金銘從鄉里回來,李蓮香對他說:“金書記,鄉水利辦剛才打電話過來說,今年的水利款已經撥下來了,叫我們村抓緊施工。”
“水利款?我不明白。”金銘問她。
李蓮香說:“我市地處沿海,每年有不少臺風光臨,臺風帶來暴雨,造成洪澇災害,每年都有壩堤坍塌,農田沖毀,每年都要修壩堤。每年七八月上報災情,年底財政撥款,一二月份不是枯水期嗎?村里就組織開展施工。”
“村里開展施工?這修壩堤不需要專業施工隊嗎?”金銘說。
“我從來沒有看見村里找施工隊來施工,都是由村干部承包工程,組織村民自行施工。”
“這工程質量有保障嗎?”
“保障什么?每年沖毀每年修唄,都是財政撥款的,操那份心干什么?”李蓮香奇怪地問。
兩人正說著,黃俊美找到辦公室,他說:“喲,正好兩人都在,我聽說水利款子下來了,這工程你們怎么安排的?”
“以前是如何安排的?”金銘問他。
“以前都是我承包的,這是每個村的規矩。”黃俊美坦誠地說。
“你的意思是每個村都是由書記或村長承包的?”金銘進一步問。
“是呀,小李你以前的村子是不是這樣的?”黃俊美說。
“嗯。”李蓮香點頭。
“現在兩村合并了,這情況有點不一樣,容我考慮一下,再作安排。”金銘說。
“行,我等你的答復,告辭。”黃俊美說,他似乎對工程志在必得。
黃俊美走后,金銘問:“李蓮香,如果工程按原方法來辦,這原先的兩村款子如何劃分呀?”
“這不難,按上報受災金額分割。”李蓮香回答。
“有多少金額?”
“三十多萬元?”
金銘一聽,驚叫道:“村里有那么多地方受災嗎?我看防水壩僅僅只有幾個缺口,需要這么多錢?”
“我村不算多的,鄰村都上報五六十萬哪。”
“這不是騙取財政資金嗎?這可是納稅人上繳的錢哪。”金銘吃驚不小。
這資金,這工程施工都有問題,如果他不指出,這不是失職嗎?等李蓮香離開辦公室后,他忍不住給水利辦張主任打電話:“張主任,您好。”
“喲,小金書記呀,你找我有事?”
“我有一個問題不太清楚,想向您了解一下。”金銘說。
“好,請說。”
“村里的水利工程都是由村干部承包的?”金銘問。
“你想承包?”張主任問,想不到這小金剛上任就摸上門道。
“可以嗎?”
張主任立即說:“可以呀,每個村都是這樣的。”
“這樣工程質量可以過關嗎?”
聽金銘這樣問,張主任一愣,他想了想說:“小金,你剛到農村,有些情況不太清楚,我實話告訴你吧,這水利工程款說白了就是村干部的一點福利,不要管工程質量,這工程質量要是好了,你下一年如何要那水利款?你是明白人,有些事不能說得太明白,大家彼此心知肚明就好,你懂的。”張主任說完,掛了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