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嘉寧不清楚,陳浩南卻心知肚明。
后世曾經有一個經典案例,某國一個水果手機旗艦店在某個夜里,被一個盜竊團伙開車撞爛水果手機店外的玻璃,進去偷走了一批產品,次日店員結算,被盜貨物價值不到5萬美元,撞破的那一塊玻璃價值30萬美元。
案子一經報道,很多人忍不住調侃打趣,說水果門店里面最便宜的就是在架上銷售的產品。
其實這不是笑話是事實,除了在產品和廣告上很拼,水果手機在門店上也一向用心良苦,不惜成本,隨便一面玻璃外墻都頂著技術專利的頭銜,而技術專利,都是出自此時坐在對面的設計師艾琳之手。
這才是陳浩南真正看上的重點和核心,才會提出艾琳以后作品的使用權只能在公司,這涉及到未來浩南通訊的市場競爭力,所以他在仿效前世水果手機公司成功的途徑,起碼在宣傳上和推廣方面,照版打造。
艾琳端起服務員剛剛端上來的咖啡,沒有加任何伴侶,感受著口腔里黑咖啡帶來的香醇和刺激的苦味,心里猶豫不決。
對于陳浩南所提作品使用權的要求,她倒是覺得沒有什么,現在很多設計公司都有這樣類似的規定,只是沒有那么苛刻,起碼要去參加世界級設計比賽沒有公司會阻止,因為公司旗下的設計師獲得的名次越高,隨之而來的是公司在行業的地位也大幅度提高。
而且作為一名職業設計,參加比賽獲得名次,是大部分設計師的終極目標,因為那代表著設計業的承認,也代表著設計行業的巔峰。
陳浩南見艾琳沒有回應,繼續說道:“艾琳,說說你的想法吧!”
艾琳聞言吞吞吐吐地回道:“我確實很動心,只是不理解為什么在您的公司工作,就不能去參加設計比賽呢?這是作為設計師一生最為在乎的榮譽。”
陳浩南點點頭,面帶微笑:“艾琳,等你的設計作品在我的手里落地成型之后,我認為你已經不需要用比賽來證明你的實力,又或者說,我可以不限制你參加任何比賽,但是等到那個時候,我相信你對比賽已經失去了興趣,因為我成功的事業,就是你的成績,你將站在設計行業的巔峰,起碼在裝飾設計的領域,你是第一。”
艾琳見陳浩南松了口,笑著回道:“我可以答應你的所有條件,只要可以讓我參加世界級設計比賽,您讓我在哪里工作,我就去哪里,不過要先說好,完成了分內的工作,我就會去旅行,不過您放心,只要有設計任務的時候,我一定會參與回去。”
陳浩南站起身伸出右手:“合作愉快!”
艾琳此時也松了一口氣,站起身子將右手伸了過去:“合作愉快!我會讓您覺得我的作品是物有所值的。”
一個小時過后,四人用餐完畢,氣氛很是歡愉,絲毫沒有那種剛剛見面的陌生,你來我往地聊了很多關于未來的發展,艾琳也知道了自己未來工作方向和設計任務,首當其沖就是浩南通訊的手機旗艦店,然后就是洪星地產在未來不久正式進軍華國以后的地產項目。
當她知道自己工作地點在華國的時候,腦海里浮現出一張在登山包里的相片,相片上有一個身材高大的身影,而相片的背景在棒子國,毫無疑問,華國與棒子國的距離比起現在拉近了很多,不會像現在那么遙遠,心里突然期待了起來。
艾琳需要辦理前往紐約華國駐美領事館辦理旅游簽證,到了羊城落地之后,再由浩南娛樂出面協助她辦理工作簽證,所以當天晚上一行四人便登上了從舊金山飛往紐約的航班。
一路上艾琳跟陳浩南和駱嘉寧暢聊甚歡,無意中說起了她的過去。
她家在美國被稱為“南部紐約”的加爾維斯頓,父母都是畫家,全世界藝術家的生活都一樣,處于兩個極端,要么富得流油,要么生活拮據。很不幸,艾琳生活的家庭屬于后者,父母早出晚歸靠著當地棉花貿易賺點生活費來維持生計,但她的生活,是幸福的。
命運總是那么殘忍,在她17歲那年,父母在一場看似微不足道的颶風災難里喪生,從那時候起艾琳靠著自己半工半讀考上了羅德島設計學院,就讀工業設計和室內設計,后來作為交換生到了華國燕京,當她在電視節目里看見華國的大好河山時,便深深地被吸引,心里開始計劃如何環球旅行。
畢業后回到美國工作,每工作一段時間,便會當一段時間的背包客,幾年時間她踏遍了美國各地。硅谷便是她在美國的最后一站,她計劃在硅谷工作一年,再攢五萬,存夠了二十萬美元便開始環球之旅,誰知道在最后一站處處碰壁,最后遇見了陳浩南。
陳浩南聽完艾琳講述的過往,十分敬佩她的毅力,抿了抿嘴,伸手撫了撫長發,笑了笑說:“艾琳你那么喜歡華國,以后華國就是你的家,我有一幫兄弟在羊城,我保證你在羊城可以過得跟公主一樣!”
艾琳此時重新露出一張笑臉說道:“謝謝您,南哥!”
“別您啊您的,叫我南哥就行,我這里沒有那么多的客套。”
航班落地,四人坐著威廉安排的奔馳轎車橫穿整個城市,這里的夜晚并不像國內報道那樣到處都是加班的景象,大街上有許多喜愛夜晚生的市民在消遣娛樂,并且有一些安保人員在分布在每一個街區忙著保護整個城市的治安。
偶爾也能看見一些看起來非常怪異的人睡在街上,曾經在紐約工作的艾琳解釋一番過后,陳浩南和駱嘉寧才知道,紐約這邊的消費指數非常高,工作淘汰率也穩占全國榜首,有很多人買不起房子,所以住在大街上,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人的存在,紐約的夜晚給人感覺很不安全。
陳浩南看著車窗外大街上的椅子上躺著睡覺的人不禁搖了搖頭,九十年代的出國潮有很多人背井離鄉帶著理想在這個所謂全世界最發達的國家謀求發展,也許當他們來到以后,才真正發現和理解到“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的含義。
美國真的好嗎?
對比起眼前的情況,他覺得國內進入高速發展的初期,百業待興給人留下的機會更多,更適合人創業安家,很多人都只看見了繁華,卻沒有看見社會的另一面。